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泳子/ 上海人不會說上海話
2012/01/12 15:37:20瀏覽403|回應0|推薦1

去年10月回上海,感到上海變化太大了。生於上海,長於上海,熟悉上海的我似乎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不僅上海的環境,街道,建築,交通大大地變了樣,最驚訝的是莫過於在上海很少聽到有人說上海話了。唐朝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一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而我卻感到“鄉音已改鬢毛衰”。上海的小學生幾乎都說普通話,不說上海話。就是說起上海話也不是“正宗”的了。就像北方人講上海話一樣,把“日本”說成“辣本”,我聽了就好笑。在路上,幾次問路,都對我搖頭,說聽不懂上海話,原來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多半是外地人,有的是來打工的,有的是購物,做生意。道道地地的上海人大多已離開市中心,搬遷到上海周邊地區了。有人說,現在上海最中心的地區住外國人,再週邊的是全國各地在上海做生意發了財的外地人,而上海原居民都遷移到了郊區地區了。 



上海話所以衰落,與國家推廣普通話有關,有些幼稚園兒童不說普通話,要扣分的。中、小學生不僅在學校必須講普通話, 放學在路上也是一口上海“京腔”,北京人聽了會發笑的“上海普通話”。此外,與八十年代以來,大批的安徽人,江蘇人,河南人湧入有關。據上海統計局人口統計報告,到201111  1日,上海有常住人口二千三百多萬,成為全國居住密度最高地區。十年以來,每年人口增長3.4%,而其中的90%左右是皖、蘇、豫三地人口。外地人在常住戶口中已有九百萬人,占了上海人三分之一以上。加上大批來上海旅遊,採購,做生意地外地流動人口,難怪在上海的馬路上幾乎聽到的都是各地的南腔北調,聽不到上海話了。 



外地人對上海影響這麼大是始料不及的。因為我們小時候,不論你是寧波人,廣 東人,蘇北人,山東人,你到了上海非得學會上海話。其實上海與紐約一樣,真正的上海本地人是很少的。那
就是所謂當地務農,捕魚的“浦西”,“浦東人” 而 巳 。從一個小漁村成世界大都市之一,絕大部分居民來自江蘇、浙江、廣東等地,就如“紐約客”來自美國各州及世界各地。



 舊時的上海地區,廣東人多居住在虹口區,蘇北人分佈 在普陀、楊浦、閘北區,浙江人都娶 聚居在黃浦、盧灣區 。很像現在的紐約,猶太人、俄國人、牙買加人、西裔,
非裔, 都各有自己的集中居住地。所以有時聽人說上海人如何如何時,我感到很多人不熟悉上海歷史。真正本地的上海人是不多的。



現在已有不少學者提出要“搶救”上海話了,他們認為應該保持上海的地方方言。上海話有許多精彩的優點,文化特色,上海人也不應自暴自棄,以說粵語、英語為榮。上海話的漸漸消失,與上海人愛學時髦也有關係。當初香港、深圳經濟繁榮時,上海人就紛紛學說廣東話,後來改革開放,外商來了
,上海人就掀起英語熱,不會說英語的好像進不了上流圈子。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是“雙語”  英語和普通話,會不會講上海話無所謂了。在上海聽不到上海活,上海人也有責任的。



其實上海方言很有意思的;它是吳語中的一種主要語言,有些是古代語言留下來的,譬如:“你”說成“儂”,“他(她)”說成“伊”,“我”說成“吾”(
浦東口音) 。有些詞語非常生動, 說那人討厭叫“賊腔”;長得漂亮說“標緻”;知道這事叫“有數*”;職業稱“飯碗頭”,做這工作叫 “吃這行飯”;擔任公務員就叫“吃皇糧”;此人厲害就叫“辣手”, 談天說地 就叫“解(讀嘎)山湖”;很好是“交關好”,“交關”即 達到了關健的拐點,自然是“最”的狀態了。上海話的意思很形象,因為有些發音寫不出來,才使人難懂。純正上海話如蘇州話一樣軟綿綿的,很甜美,對你心愛的人說一句帶有“官
腔”的 普通話:“我愛你”,不如說一句:“阿拉好歡喜儂格”更親切、更溫暖吧。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wacan&aid=6026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