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4/10 04:54:41瀏覽304|回應0|推薦13 | |
追念外交鬥士陸以正 《程國強》
中華民國前駐南非大使陸以正日前辭世,我們是在一九六三年冬天認識的,那時我在紐約近郊的西東大學就讀,因為當時紐約治安不佳,所以寧肯花高價在皇后區租新蓋的公寓居住,搭乘捷運和開車上高速公路均很方便。 當年的中華民國新聞局辦事處設在紐約市鬧區,而辦公人員的宿舍選在皇后區。有一天,我的朋友程建人到我家吃飯,在路上遇到陸以正,隨即介紹認識。陸以正是曾任外交部長程建人的哥哥程建中的朋友,他那時擔任中華民國新聞局駐紐約辦事處的主任,是具有外交身分的中華民國政府官員。 初識其人,即可看出他是一個精明能幹、勤勉自律的外交人才。由於居住在同一市區而且當年華人不多,所以平常也會有一定程度的來往。尤其是我們在大學就讀,平時也很寂寞,所以經常找機會主辦晚會,把附近不同學校讀書的同學聚在一起,其中最受歡迎的一個項目,就是向新聞局辨事處借演台灣拍攝的文藝電影以解思鄉之情。 當時外交部的職員聚在一起吃飯聊天,都會提到外交部領導人才濟濟,都是學者從政的典型規範。而能奉派到紐約服務,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外交幹將,這些人難免有恃才傲物的固執個性,陸以正自不例外,他是抗戰勝利還都後南京政治大學外交系第一屆的畢業生。韓戰時還曾任聯合國的翻譯官。 那時派駐在紐約的政府官員不但職務繁重,而且待遇不高,平時省吃儉用,還要兼顧兒女的教育經費。特別是在政治環境艱困壓力之下,外交人員要打每年一度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保衛戰,新聞局駐紐約辦事處的責任重大,必須配合執行,時時與西方媒體打交道套關係。 據我所知,以讀者投書的方式向各大報刊宣傳中華民國的進步現況者,應以紐約新聞局辦事處做得最多。這種方式雖然可以立竿見影獲得美國人民的認同,但是有時也會遭到友邦政府在立場上的不滿和施壓,這種現象一直維持到一九七一年年底中華民國正式退出聯合國為止。 我所認識參與席位保衛戰的有兩個人,那就是前駐加拿大大使薛毓麒,和新聞局駐紐約辦事處主任具有公使銜的陸以正。記得當時的外交部長周書楷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宣布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時,陸以正早已經在會場外面召集全球記者等待外交部長周書楷出來主持記者招待會。事後他告訴我,他已經多日未曾好好休息,但是為了國家的尊嚴,代表團成員個個都是奮鬥到最後一刻。 而且稍前一年(一九七○年),我很榮幸和時任駐加拿大大使薛毓麒為了推延加拿大和中華民國的邦交,也曾經攜手合作向時任加拿大總理的杜魯多提出抗議。多年後在台北和陸以正、薛毓麒在台北聚會時暢談往事,不勝唏噓。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五日中華民國與美國斷決邦交,陸以正因為應紐約媒體之請,撰寫中美關係一文,引起美國政府不滿,並限一周之內離美返台。 當年駐美大使館雙橡園降下中華民國國旗的一幕有其歷史意義,我曾致電主持降旗典禮的外交部次長楊西崑,准許我全文刊載他的降旗英文演講原稿和新聞,資料全由陸以正帶返交我刊載在文化大學的「美哉中華」大畫刊,以及我所主持的「中華文藝」月刊上。 楊大使是北京大學英語系的高材生,晚年以「非洲先生」之名奔馳於外交前線,維護中華民國的聯合國席次有年。如今陸以正又歸道山,陳年往事甚足回味,但也不堪回首。陸大使被迫離開美國後,曾以《孤臣無力可回天》成書,也算對歷史的一種交代。(轉載自世界日報上下古今)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