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冰子﹕上海話裏的“吃”字
2011/05/30 15:30:13瀏覽783|回應0|推薦4
  清晨醒來,饑腸漉漉,在床上想起了一個“吃”字。上海話裏的“吃”字意思特別廣。小時候的鄉音在耳邊漸漸“響”起,越“聽”越有趣,禁不住笑了起來,忙起床記錄下來,以饗讀者。
  如果把上海話中的“吃”字學懂,上海話就可懂得不少了。我們把“吃”字讀成“qe”,不唸“chi”。凡是從嘴巴裏進去的食物,不論固體或液體,一律叫“吃”,上海人“喝水”叫“吃水”,“吸煙”叫“吃煙”,“飲茶”叫“吃茶”,“抽鴉片”叫“吃鴉片”。一個“吃”字代替了“喝”,“吸”,“飲”,“抽”,“啜”,“品”……
  可是你不能隨便說“吃豆腐”,在上海話裏“吃豆腐”,不僅有“調戲”之意,還有“輕視”,“尋開心”之意,譬如兩個人在一起工作,一個人過分誇獎另一個人工作,這人就會說:“儂勿要吃我豆腐好哦!”。
  一個家長對小孩說:“儂阿要吃屁股”,千萬別以為爸媽要小孩去吃屁股,而是說要打他屁股。上海人喜歡說:“要給你吃生活”,生活怎麼可以吃?意思是要??,“吃生活”是叫你“吃苦頭”也。因此“吃耳(讀ni)光”,“吃頭撻”,“吃蘿蔔乾(手指受傷)”,“吃老虎凳(受刑)”……“吃”成了“打擊”之意。
  常聽上海人講“吃得開”(左右逢源),“吃消”(受不了),“吃勿落”(吃不下或做不了的意思)。這時“吃”字是“承受”、“接受”。
  我們在上學的時候,考試得了零分,就說“吃鴨蛋”,“吃湯糰”,受了愚弄說“吃空屁”,也可說我“吃進”了。感到為難就說“吃酸”,愛上一個女同學就說“吃煞伊”(愛死她了);買了一樣貴東西,但不值此價,就講“吃了老虎肉”。“吃相”是指人的舉止行動,吃的樣子挺可怕,一定是個粗魯的沒有修養的人了。還有坐牢叫“吃官司”,盯住這個人稱“吃牢伊”,“吃透”領導的精神,“吃不准”,“吃力”,“吃虧”,“吃香”,“吃敗仗”……
  你看,這個吃字在上海話裏有多豐富的含義啊!同樣一個“吃”字,在不同場合,用不同語氣,就有很不相同的意義。只有土生土長,長期生活在上海的人,才聽得懂這個上海話中的“吃”字。
  上海話,是吳語地區的方言之一。是現代吳語中最有影響力的地方方言。真正的上海話應該是在“浦西”的松江和嘉定等地。現在成了鬧市的徐家匯,原住老居民還能說這正統的“上海話”。近來我回上海,在路上聽見中小學生的講話,已不是我們小時候講的“鄉音”了,由於他們在學校裏講“普通話”,回家講“上海話”,發的音很像帶有蘇北口音的上海話了。誰說“鄉音未改鬢已衰”。現代化的浪潮不僅改變了人的生活環境也影響了人的語言。我認為交通越來越發達,人的語言會越來越統一。我曾開車從美國東岸到西岸,再從西岸回到東岸,行程近萬哩,在美國各地講話發音相不多,只是美國的南方口音略有不同。東西兩岸的人大家都能聽懂對方的話。可在中國,單單從上海到南京短短的三百多公里路上,各個縣城所說的話就變化很大,上海話,蘇州話,常州話,無錫話,丹陽話,鎮江話,南京話各不相同。單說一個“我”字,上海人說“阿拉”,上海浦東人說“五”,常州人的我是發“藕”音,南京話是“屋”。地方方言形成與地理環境有關,據說中國最多山多水多河流的要屬福建,那裡隔座山,隔條河就有不同的方言,互不相通了。要是中國不是五千年歷史,也像美國二三百年,就不會有這麼多方言了。
  從上海話一個“吃”字,可以體會到保持地方方言,也保持了我們的豐富文化語言遺產。試想,如果上海人一律講普通話,這個“吃”字就不會應用得這樣“出神入化”,如此詼諧、幽默了。所以近年來出現了“衛粵語”,保衛地方方言的口號,有重大的意義。我不反對統一的“普通話”,但不應以此取消地方方言。就像我們在美國,可以講英文,也可在家中保持我們的上海話、廣東話、福建話,為什麽一定要我們的孩子只講英文,忘了祖宗的鄉音呢?鄉音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傳統。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wacan&aid=526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