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孫超大師的晶釉畫世界
2012/05/11 18:13:18瀏覽10663|回應0|推薦5

 

*

 

*孫超老師與讀藝專時所作的塑像

 

*

孫超大師的晶釉畫世界

 

文字、攝影  陳宗嶽

  孫超老師的結晶釉作品,不僅在陶藝界享有盛譽,更是大英博物館、倫敦的維多利亞博物館、紐約的伊佛森博物館、德國的卡賽爾博物館及海外博物館、法國守修市立藝術中心等世界各大博物館爭相收藏的當代陶瓷藝術。

  20109月與20122月,有幸兩次與好友結伴探訪孫超老師,親聆他以一年半的學籍資歷、從軍、再投身藝術領域的奇妙過程:

.

一、16年軍旅生涯

  民國26年,8歲時,因為日軍的侵略,在逃亡中與家人失散,在流浪了7年之後,憑著兒時的記憶找回老家。失學不識字的孫超老師,憑著一本芥子園畫譜學會畫畫,讀了3個月的私塾認識國字,並入學徐州女師附小讀4年級。之後又藉著一本英語課本學會了26個字母與一些單字,就這樣插班考上初中2年級,讀了一學期。

  民國35年,因老家片瓦不存,遂以17歲之稚齡加入青年軍。

  民國38年轉入裝甲兵,當時年青氣盛的同僚們都堅信-「當四周都在痛苦的時候,個人獨享幸福是可恥的」,遂與楚戈相約「絕對不升任軍官,否則大家都當軍官,誰來當士兵?」後來孫超老師還是升任了軍官,也被始終堅持當士官的楚戈提點「沒信守初衷」。

  在長達16年的從軍期間,「閱讀」與「素描」,成了堅守讀書人溫文儒雅德行的孫超老師心靈上最好的寄託。

  民國51年孫超老師自軍中退伍。

.

二、投身藝術

  民國54年,考進國立藝專美術科雕塑組,科主任李梅樹老師,教雕塑的丘雲老師,都是他至今感念在心的授業恩師。

*

*

*

  民國56年,以學生身分用頭像「春」獲第22屆全省美展雕塑類第二名。

  民國57年藝專畢業,民國58年繼楚戈之後,考進故宮博物院器物處,現在故宮入口處的那對大銅獅,就是他當時的創作。當時同批製作的大銅獅,有一對仍屹立在豐原的媽祖廟前。

*

*

*

*

  故宮的工作,給了孫超老師充沛的藝術涵養,尤其在中國古代釉藥與陶瓷成形的技術上,經由勤讀苦學與不斷的試驗,逐漸破解自古秘珍不傳的釉方,重現黑陶、彩陶、唐三彩、宋代陶瓷等中國歷代經典陶瓷的風采,也累積了他日後陶藝創作的能量。

*

*

*

*

三、開創「結晶釉」

  結晶釉陶瓷,是孫超老師繼傳統色釉陶瓷研究之後另一項重大的創新與突破。

  結晶釉屬窯變的一種,是用熔合鋅、矽、鋁、鈦等氧化物和鉀、鈉熔塊形成的基釉,加上獨家色料,混合成的釉藥,灑布在瓷胚上,以1320C左右的高溫燒製,過程間並回溫至1100C左右停留26小時,使釉料中的金屬飽和溶液在降溫過程中所釋放出密集的晶體,產生針狀、波紋狀、星形、冰花、晶簇、花網纖維狀等晶格,且有不同的顏色,因此稱為「火中蓓蕾、火生蓮花」,加以其間的化學成份、釉藥厚度、流動快慢等差異,使得世界中找不到兩件完全一模一樣的結晶釉作品。

*

*

*

 

*

 

*

*

*

 

*

*

*

*

 

*  中國早在宋代就出現結晶釉,只是那時用的是「鐵」結晶,例如宋代的油滴、兔毫、曜變等黑釉茶盞即是,清代再增加了茶葉末、鱔魚黃、蟹甲青等新品類。現在新的結晶釉則屬「鋅」結晶,結晶體較大,法國陶瓷廠早在150年前就研發出來,孫超老師則在民國70年研發出來。

  民國70年,孫超老師在「中日現代陶藝家作品展」上展出臺灣當代第一件結晶釉作品,艷驚全場,除了開展了70年代台灣追靡結晶釉的風潮,也因此受到日本陶藝評論家吉田耕三的激賞,獲邀参加日本陶藝展覽。

  孫超老師此一時期的作品以杯、盤、瓶、罐造型為主,採單層或多層上釉方式。單層上釉是先在坯體上薄薄打一層底釉再上釉,窯燒後作品上的晶體,脈胳細緻,燦爛艶麗。多層上釉是以不同的噴、灑、淋等上釉方式輪番、多次施於坯體上,使得釉的乾濕、厚薄產生交互相浸,窯燒後的作品因而產生動靜、色形、晶質與非晶質、釉的渲染與流動之間的交錯。尤其孫超老師創作的結晶釉,花朵開的盛大,色彩清亮艷麗,晶體的交融,構成難以想像的完美畫面,無怪乎被譽為「心血的結晶,火上的蓓蕾」。

 

*

*

*

*

*

*

四、首創晶釉畫

  民國89年的法國之行,孫超老師深受Frantisek  Kupka繪畫風格的影响,在揮灑釉药時,展現出形與色的解放,運用形色相互之間的交襯,表現奔放的韻律與靈動氣質,搭配結晶釉的變化,創造出一種全新概念的釉彩畫風格。作品也逐漸由了立體的瓶罐類造型,轉為氣勢磅礴的大面積瓷盤畫和瓷版畫。

  橫寬可長達350公分、高可達90公分的晶釉瓷版畫,是孫超老師近十年的創作主力,因此孫超老師自己設計軋塑大瓷板的陶版機與燒成的瓦斯窯與電窯。

  每天早上是孫超老師的創作時間,一切準備就緒後,先以噴槍裡的釉藥噴刷瓷板,因為噴刷過的釉藥濕痕會迅即消失,加上噴刷時的快慢與距離瓷板的遠近,以及噴刷時的前後順序造成釉藥的不同浸染,都是無法以目視來掌控的,使得作品在窯燒前充滿了未知的變化,不僅絕無重覆的可能,也使窯燒出來的晶釉畫充滿了神來之筆的驚奇。

  因此,孫超老師以瓷土為畫紙,釉藥為色料,噴槍為畫筆,窯火為發色劑,所創作出來的晶釉畫作品,不僅是當代晶釉畫創作的先驅,也冠絕群倫。

*

*

 

*

五、公開釉藥秘方

  民國九十年,孫超老師出版了《窯火中的創作》,書中集他卅年用釉的精髓,舉凡各種窯火的溫度紀錄,釉藥配方,從唐三彩到青瓷、鈞釉、銅紅、黑釉、青花、骨瓷、鉻錫紅等各種高溫色釉與結晶釉類,都傾囊詳實的清楚註記,對從事陶瓷工作者而言,無異是一部震驚武林、轟動萬教的「葵花寶典」。

  如孫超老師所說:藝術的發展要繼往開來,公開所有的釉药研究,是想讓後學者有所遵循,能繼續將陶瓷藝術推向更高的境界,展現陶瓷獨特的藝術魅力。

*

*

*

*

六、獲「終生成就獎」

  民國98325日,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舉辦的第6屆臺北陶藝獎中,頒給孫超老師終身成就獎,表彰孫超老師長年致力於陶瓷藝術,並在陶藝創作之教育、研究、發明、創造、美學、藝術性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為臺灣陶藝發展作出寶貴貢献者。尤其孫超老師,以獨樹一格的上釉技巧,把陶當畫布,將火的留痕表現在釉面與坯體上,創造獨特的美學意境,更將陶瓷所涵括的技巧與藝術推展到一個新高點。在孫超老師的創作中,釉藥不再只是装飾性角色,反而成為繪畫性藝術表現的重要媒材。

  再獲得這項終身成就獎的殊榮之後,孫超老師依然堅持-「在有限的人生中,用有限的生命,持續在窯火中創造新的呈現」。(初稿)

 

*

*孫超老師家的觀音塑像,是孫超老師親塑的,我猜想-觀音的面相應該與孫關鄭師母的臉龐很像!

孫超老師的作品相簿 

http://album.udn.com/cty43115/375559?f_ORDER_BY=new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644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