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化土為金的陶瓷工藝大師-許朝宗
2010/04/23 13:25:22瀏覽11902|回應0|推薦2

*

*

*

化土為金的陶瓷工藝大師-許朝宗

圖文:陳宗嶽

  許朝宗先生,民國四十三年於宜蘭出生,民國九十四年獲行政院文建會選為一百一十七位「台灣工藝家」中的陶瓷類工藝家,民國九十五年入選「第六屆國家工藝獎」,這是他從民國六十九年首次獲得「台灣省手工業產品研究展」第二名以來,第十一次獲獎;許多作品還成為國禮,致贈給外賓。然而,這所有在陶瓷上的成就,都起源在他還在擔任憲兵連副連長時的一場邂逅。

五年憲兵軍旅

  民國六十一年他從農專畢業後,考入憲兵學校專修班廿四期,受訓一年,民國六十二年畢業;服役期間,先在訓練單位任排長、輔導長、副連長,再調到特勤中心任副連長,退伍前半年,憲兵司令部李嘉義主任來看他,問他是否要留營?許朝宗自知個性上比較堅持主見,會與長官據理力爭,服從性沒有那麼絕對,因此自覺不太適合在軍中發展,就直接回覆「不當了」。一個月後就調到軍中憲兵二六七連,因為沒有高級班資歷,所以續任副連長,預定四個月後退伍。

  有天,一位小姐陪著她住三峽的女性朋友,到鳳山衛武營探望在通信營服役的男朋友;不巧男朋友不在,適值午餐時間,安全士官就帶她們到餐廳用餐,因為六人一桌的長官桌只有他一個人留值,就請她們同桌用餐,因而認識了現在的太太。當時通信都是用毛筆寫小楷,太太覺得這個人還有一些才華,才開始交往。

樓台得月遷鶯歌

  民國六十六年,許朝宗以陸軍憲兵上尉退役;當時的女朋友住鶯歌,許朝宗住宜蘭,相距太遠,就接受女朋友的建議,辭去在宜蘭木業廠計算原木材積的工作,到鶯歌試試機會。

  首先到專作仿古藝術陶瓷的「市拿」公司當品管,實際上卻是在做一些打雜的工作,只是當過憲兵的韌性,加上農家子弟刻苦耐勞的特質,讓他一直升到製造科科長。當時他曾向老闆提出-工作餘暇可以讓他學習技術的要求,老闆雖勉強同意,但不積極;反而是一同工作的師傅,看他工作勤勉又努力學習,都傾心教導他。即使下班後,也在家中努力練習瓷土成型的各種技巧,一直到學會所有的技術。

  四年後,一家在台北內湖專門從事仿古的陶瓷公司,看上許朝宗的刻苦耐勞與工作技能,就找他去當廠長;後來還接受喜歡南宋吉州深色天目釉的許朝宗建議,將陶瓷公司改名為吉洲窯;一段時間後,工廠股東覺得獲利不如預期,就紛紛撤資,由許朝宗獨力承接下來,一直到現在。

從仿明清瓷跨進仿宋瓷

  許朝宗的陶瓷事業是從仿古陶瓷開始,民國七十幾年間,他每天騎著三陽機車穿梭在台北市中山北路的骨董店,找尋肯讓他寄售仿古陶瓷的骨董店,因為他年輕又勤奮,很多店都讓他寄售。

  有一天,一個挪威女士到中山北路閒逛,發現那裡的許多店都販售仿明朝和仿清朝的瓷器,就問店家有沒有仿宋朝的瓷器?經過古董店的推薦,許朝宗認識了這位挪威女士,挪威女士就到故宮博物院買了許多有關宋朝瓷器的書,再到綢布莊剪最接近宋朝瓷器顏色的布料,然後把這些資料全部交給許朝宗,請他研發仿宋瓷器。

  這位挪威女士的先生是機師,每個禮拜都會跟他先生來台灣,來就找許朝宗和另一位住在北投的仿明清瓷器名家蔡曉芳,經過這段時間的研究與磨練,許朝宗和蔡曉對宋朝的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當時,一件仿宋瓷與一件仿明、清的彩繪瓷同價錢,彩繪瓷要花很多畫工,一件新台幣五千元;仿宋的單色瓷也是五千元,成本上差了很多;雖然這段研究的過程很辛苦,但是靠著很暢銷的外銷,賺了很多錢。只是,好景不長,六、七年之後,價格更低的大陸瓷,也從仿明清的工筆彩繪跟進這塊仿宋瓷的市場,逐漸蠶食了這塊市場。

*

*

*

為賺錢開發漢方壺

  民國七十幾年,他從內湖遷到鶯歌,事業剛起步,曾經應天仁茗茶的陸羽茶藝總經理之邀,嘗試製作古今都少見的方形茶壺-「漢方壺」。經過反覆削模試驗,才解決方形壺易因20%的瓷土收縮係數,肇致塌陷變形的問題;以及上釉燒成後的壺嘴,因為光滑而不易斷水的問題;由於又要仿製宋代定窯釉面沒有光澤的感覺,經過一段繁複試驗才完成的茶壺,下訂的陸羽茶藝總經理看了很滿意,也驗收了。但是當時一般的消費者,因為少接觸仿古瓷,看不懂,使得銷售不如預期,陸羽卻將未銷出的茶具退回。一氣之下,就和陸羽斷絕往來;今天再看,這款漢方壺還是少見的精品。

  只是沒想到「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二十年前台灣人到大陸,都是去蒐購大陸名家製作的藝術品;今天大陸客來台灣,也是抱同樣心情,來蒐購台灣名家的藝術品,尤其喜愛一些仿古名瓷。像是許朝宗仿製的汝窯小茶杯,在台灣市售一個新台幣四百元;但是,拿到大陸,就變成一個人民幣四百元,真是連換算都免了。

**

*

*

台灣瓷器唯創新才能生存

  民國八十年,受到中國大陸江西景德鎮瓷器的衝擊,台灣許多陶瓷廠都收掉了,只留下幾家有創新能力的。

  有著強烈企圖心,不喜歡靠一、二項工藝賺錢,過安逸日子的許朝宗,一直專注在創作領域上,不斷的創新作品,包括:用青花的唐草紋飾與明代的金彩相結合的仿古青花瓷;晶瑩如玉、古樸雍容的仿汝窯瓷;首開霧金與亮金結合、燦爛動人的金彩系列;首創以鐵發色,灰色調中又有絲綢質感,高雅沉靜的鐵鏽花系列;突破造型結構,結合不同材質的雕塑瓷器等。其間,尚且不斷的參加比賽,直到民國八十幾年,媒體開始關注、採訪這些台灣工藝的得獎者,這才發現許朝宗以前已經得過許多獎,知名度隨著報導而水漲船高,甚至儼然成為鶯歌陶瓷的代名詞。但是許朝宗並沒有因此鬆懈,他依然給自己規劃了十年一個階段的奮鬥目標,也都能如期獲致成果。因此,許朝宗自豪的說:從產業轉型成創作的,只有我一家。

  早在二十多年前,琉園的王俠軍,也曾找過許朝宗幫他做一些技術性的作品,許朝宗最佩服他的觀念新穎、擅於行銷;目前王俠軍的「八方新氣」白瓷系列,還是在台灣製作,擁有全然獨特的造型。而世界聞名的台灣「法藍瓷」,為了取得管制中的江西景德鎮A級薄胎瓷土,以及便宜的人工和彩繪技術,已經進駐大陸江西景德鎮,但是總公司還在台北市內湖,因此是「在台灣創意設計、在中國大陸燒造」。

*

*

*

首創為瓷器上金妝

  當一塊瓷土從日本進口之後,先要經過手工或機器揉土,去除土中空氣,塑土成器;然後視天氣乾濕程度,等七至十天,最多三周,待瓷土表面白了、乾了後再上彩。像明朝典型的釉下青花彩,用鈷發色,畫時是黑色,畫好後上面再蓋一層玻璃釉藥;然後送進瓦斯窯,經攝氏一千三百二十度的高溫還原燒,將瓷土瓷化,同時最上層的玻璃釉藥變成透明的玻璃,下層的鈷釉變成藍色,所以叫釉下青花彩。

*

*

*

*

  如要再上金彩,就在已經燒好的瓷器上,加畫以純金為原料的咖啡色液態金(以前一小瓶只要四千多元新台幣,現在已經漲到二萬元),再第二次入窯用八百度燒過;當燒到四百度時,咖啡色的液態金就會還原成正常的黃金色,但是會掉色;只有燒到八百度之後,金與瓷結合了,金彩才不會掉色,可以保存二百年以上;但是會因為氧化而變色,所以明朝的描金,今天看到時都已經氧化後變成為銀色。

*

*

*

  描金的技巧存在很久,日本彩則是在釉上畫很多黃金色,但是,將黃金釉的亮金與霧金結合在一起,卻是許朝宗的發明,在鶯歌陶瓷博物館有特別記載。作法是在需要產生亮金的地方,在生胚時就先上一層玻璃釉,經入窯攝氏一千三百二十度的高溫燒成後,瓷土瓷化,玻璃釉變成透明的玻璃,然後在需要上金彩的地方刷上一層金釉,再入窯經八百度燒過;此時在玻璃釉上的金色就成了亮金,在沒有玻璃釉的地方就成了霧金,這是許朝宗在民國八十四年研發出的金彩技巧,如今,鶯歌已經有許多金彩瓷。

**

*

  金彩系列後,許朝宗又不斷突破,希望從平面到立體,讓作品不侷限於陶瓷本身。民國九十六年,他以鐵鏽花釉的作品與技術,和技藝不外傳的黃金雕塑家吳卿作技藝交換,學習黃金立體雕塑法,經過一年多的習藝,完成黃金與陶瓷的完美結合,營造出全然不一樣的富貴感。

*

*

  民國九十六年底,耗費四個月才完成的「荷生妙有」,使用了三百公克的九九純黃金,光是金價就近新台幣三十萬元;作品以深色釉藥展現荷花池淤泥的感覺,金荷花的根部以抽絲法製成,盤根交錯,脈絡生動;荷花與莖葉採取脫蠟法,先以蠟塊塑型,再以石膏包覆其外,經入窯加溫溶蠟後,再將金液灌入石膏模中,因此手工技法繁複,難度很高;完成後的金荷,與鐵鏽花釉的池水相映,彷彿來自恆古不滅的光亮,瑰麗雅致。曾有人出價二百六十萬元,但是許朝宗因為藝術性遠高於工藝性而不賣,因為他準備將之保存在即將成立的「許朝宗陶瓷工藝美術館」內,開放供人參觀。

*

*

  在瓷與金塑之後,許朝宗近期正投入紅色、綠色等色金的研發,預計在二、三年後問世。

主動積極回饋社會

  回首過往,許朝宗也是從貧困中打拚出來。他小時候家裡非常窮,家中有六個姐姐、三個哥哥,食指浩繁;五歲時父親過世,在沒有勞、健保的情形下,欠下很多錢,債主常上門索債,許朝宗甚至被同村鄰居譏諷是「瘦得要被鬼抓去」。因此,許朝宗從小即立定志向-「一定要成功」,這種「吃苦中的吃苦」經歷,加上憲兵學校的軍事訓練與「和平、勇敢、廉潔、慧敏」的信條,奠定他退伍後把握方向、奮力成長的基礎。

  提起剛自軍中退役時的心情,許朝宗說:當時不免惶恐;但是,只要投入之後,不服輸、喜歡拚拚看的個性就會浮現,所以他不怕競爭,會主動參加各項比賽,也得過很多獎,諸如:民國七十年「中華民國傳統與現代陶瓷作品競賽」特等獎、民國七十一年「台灣省手工業產品評選展」佳作、民國七十五年「文建會優良工藝品」表揚狀、民國七十六年「台灣省手工業產品評選展」第一名、民國八十四年「鶯歌陶瓷嘉年華會第一屆陶瓷作品比賽金鶯獎」第一名、民國八十五年「聯合報文化基金會金鶯獎」首獎、民國八十六年「台灣生活用品評審展」最優獎、民國八十八年「台灣省手工業工藝設計競賽」陶瓷類金獎、民國九十年「台灣生活用品評選展覽」優選、民國九十一年「台灣生活用品評選暨展覽」入選。

*

*

*

  另外,許朝宗認為:各方面的多付出,對自己也是一種加持;因此積極參與國內外的陶藝展出,對鶯歌在地社團的參與、付出,也是不遺餘力,絕不輸任何一位鶯歌當地人。此外,對學術傳衍也是無私的付出,目前任教台灣藝術大學與擔任致理技術學院駐校藝術家;許朝宗認為:技術上跟我差不多的人,也許不少;但是,因為我的積極付出,有了更多的閱歷,或許這是我比別人強的地方。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396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