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18 17:45:51瀏覽4385|回應1|推薦0 | |
* * 朱三松款八駿圖竹雕筆筒 * * 高 * “朱三松”是明末、清初的竹雕名家,存世作品不超過十件,價值往往超過百萬人民幣。 * * 此件“朱三松”款「八駿圖」竹雕筆筒,屬清朝早期以前流行的深浮雕工法,所雕內容是唐代春遊騎馬圖,雕工嫻熟。這樣的圖案,以我個人所見,還沒見過,目前所出版的相關竹雕圖錄,也未見相似者。尤其“八駿圖”、“三松”加「朱」字章的落款,屬於製作當時即留下的落款,益發增加「到代」的真實性。 筆筒的走紅,與製作筆筒中大師級的人物出現有著極大關係。明代中晚期的朱松鄰、朱小松、朱三松祖孫三人都是製作筆筒的大家。朱松鄰刻竹善用深刀,纖巧玲瓏,細取入微,所刻“松鶴筆筒”在當時即為世人稱寶。 朱松鄰兒子朱小松更是擅長書法和繪畫,並能博採眾長。朱松鄰的孫子朱三松繼承了祖父雕刻的風格,且更為精湛嫻靜。清代出現了吳之璠、周顥、鄧渭等著名的文人竹刻家,他們製作的竹雕筆筒,精美絕倫,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使筆筒更具魅力,其中尤以皇家的推崇,為筆筒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明清著名竹雕名家 朱鶴字子鳴,號松鄰,明隆慶、萬曆年間嘉定(今屬上海)人,為明代竹雕著名流派嘉定派創始人。能詩善畫,藝術修養極高,他能在很小一的竹面上刻出美妙傳神的山水人物、花鳥樓閣,由於雕刻精巧,世人極為珍愛,朱鶴本人文學藝術造詣很深0,且有創造精神。他性情孤僻,與俗寡合,但卻時常與書畫名家、文學家交往,因其善書畫,通古篆,早年又得繆篆不傳之密,所以在他的竹雕設計和製作中,經常以筆法運用於刀法之中,其所製作的筆筒、香筒、臂擱,佛像等,雖然有的樸茂質拙。有的精妙絕倫,但又大多是以“窪隆淺深”,刻五六層的鏤空深刻透雕進行製作的。朱鶴認為:如果不進行透雕和深刻就不算雕刻。因此,他將南宗畫派揉合在北宗的雕刻之中,創造出深刻法,為唐代以來發展的竹刻藝術開闢了新的途徑。其作品深受當時士人的器重,人們爭相求購,得到他器皿的人,不呼器名,而是直接以“朱松鄰”稱之。甚至到了清代中期,乾隆帝看了他刻制的竹器,也題有“高枝必應托高土,傳神莫若善傳神”的詩句加以讚揚北京故官博物院藏有他的浮雕“海棠花”筆筒一隻。特別是南京江蘇省博物館所藏竹刻“松鶴”筆筒,是用竹筒表現一段松幹,上面曲折生出小枝,校間站立一隻仙鶴,構圖和諧,西面雅靜,刀法極熟煉'充分體現出朱氏竹刻的傑出技藝。 朱纓明代工藝家,字清父,號小松,嘉定(今屬上海市)人。朱松鄰之子。他能製作古樸而秀美的盆景。因此,嘉定的盆景和竹刻一同名揚天下。小松繼承家法,工小篆、行草,擅畫長卷小幅,精書善畫。不輕易出刀刻竹,所以其作品極為難得,甚為珍貴。所刻竹木古仙佛像,鑒者謂“勝於吳道子所畫”。又有雕琢犀、象、香料、紫檀之圖匣、香盒、扇墜、簪鈕一類,奇巧奪人。與父朱鶴、其子合稱“嘉定三朱”。1966年,上海寶山縣明墓中出土一件朱纓陽刻鏤雕“劉阮人天臺圖抒香筒一件,極為難得,現藏上海博物館。 朱稚征號三松,小松的次子。繼承家法,並發揚光大。朱氏竹刻,傳到三松,己有三代,技藝也達到了高峰。三松性情淡泊,善刻瘦竹枯木。竹刻也不輕易下刀,必等有創作的興致和得到好倚料時才製作。創作態度也極為認真,每雕一件,往往經年之久。三松所刻筆筒、臂擱以及小動物,在當時已很寶貴,到了後世,更是聲名遠揚,價比金貴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他所雕的“讒翁”一件,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有他的竹雕“松陰高士”筆筒一件。
*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