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乾隆御玩竹雕趙孟頫書法筆筒一對
2008/11/17 12:31:39瀏覽6260|回應1|推薦4

*

乾隆御玩竹雕趙孟頫書法筆筒一對

一、蘭亭集序書法竹刻筆筒:

  17.5(高)*14.7(長徑)*13公分(短徑),

重量600公克。落「子昂」款,趙氏子昂章。

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鑑賞章。

*

二、臨《古寶賢堂所橅》書法竹刻筆筒:

  15.8(高)*15.8(長徑)*14.6公分(短徑),

重量700公克。落「臨古寶賢堂所橅 趙文敏(趙孟頫)書 文治」款,王印文治章。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鑑賞章。

  這兩個分別署名趙子昂與趙文敏的竹雕書法筆筒,都是臨摹自元朝書法名家趙孟頫(字「子昂」,謚「文敏」)的書法筆筒,是我在2008年夏末,其方自大陸東南沿海輾轉運抵台北時,即在商賈拆封時的第一時間,以慧眼識英雄的機緣而收得。經刷去灰塵,仔細查考,確認這是清朝中期的風格,經由八徵耄念之寶(製於西元1790年)與太上皇帝之寶(製於西元1795年)兩枚乾隆皇帝的書畫鑑賞章,確認這是乾隆晚年宮廷內的御賞文玩;由清代書家王文治(西元17301802年)的文治款與王印文治章,可以確定這兩個竹雕趙孟頫書法筆筒製作在17951802年之間。至於王文治的角色,當是臨摹趙孟頫的書法到筆筒上俾便巧匠來雕刻。從2004年同檔臂擱拍出五萬七千二百元人民幣的價格來推估,這一對乾隆御玩竹雕趙孟頫書法筆筒的市價,經過再四年的升值與一對倍於兩個的單價來估算,當已有數倍的升值,尤其此一藉竹刻來傳承曠世書法名作的技法,僅次於刻字於碑的永恆,更多了幾分可以隨時把玩與摩挲的親暱,在乾隆皇帝與趙孟頫、王文治兩位書法大師的加持下,亦成了少見的竹雕珍品。

壹、蘭亭集序書法竹刻筆筒:

17.5(高)*14.7(長徑)*13公分(短徑)。

重量600公克。

落「子昂」款,趙氏子昂章。

八徵耄念之寶(製作於乾隆五十五年以後,以八徵耄念為印文的璽印很多,據不完全統計有六十餘方,西元1790年。)與太上皇帝之寶(製於乾隆六十年,西元1795年。)鑑賞章。

一、趙子昂:

  趙孟頫(西元1254-1322)字子昂,自號松雪道人、水精宮道人,晚年曾作孟俯、湖州(今浙江吳興)人,死後諡「文敏」。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後也。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憲靖王伯圭。高宗無子,立子偁之子,是為孝宗,伯圭,其兄也,賜第於湖州,故孟頫為湖州人。曾祖師垂,袓希永,父與訔,仕宋,皆至大官;入國朝,以孟頫貴,累贈師垂集賢侍讀學士,希永太常禮儀院使,並封吳興郡公,與訔集賢大學土,封魏國公。

  孟頫幼聰敏,讀書過目輒成誦,為文操筆立就。年十四,用父蔭補官,試中吏部銓法,調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家居,益自力於學。

  至元二十三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詔搜訪遺逸於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見。孟頫才氣英邁,神采煥發,如神仙中人,世祖顧之喜,使坐右丞葉李上,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聽。時方立尚書省,命孟頫草詔頒天下,帝覽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

  二十四年六月,授兵部郎中,二十七年,遷集賢直學士。

  帝欲使孟頫與聞中書政事,孟頫固辭,有旨令出入宮門無禁。每見,必從容語及治道,多所裨益。帝問:“汝趙太祖孫耶?太宗孫耶?對曰:“臣太祖十一世孫。”帝曰:“太祖行事,汝知之乎?”孟頫謝不知,帝曰:“太祖行事,多可取者,朕皆知之。”孟頫自念,久在上側,必為人所忌,力請補外。二十九年,出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僉廉訪司事韋哈剌哈孫,素苛虐,以孟頫不能承順其意,以事中之,會修世祖實錄,召孟頫還京師,乃解。久之,遷知汾州,未上,有旨書金字藏經,既成,除集賢直學士、江浙等處儒學提舉,遷泰州尹,未上。

  至大三年,召至京師,以翰林侍讀學士,與他學士撰定祀南郊祝文,及擬進殿名,議不合,謁告去。仁宗在東宮,素知其名,及即位,召除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延祐元年,改翰林侍講學土,遷集賢侍講學士、資德大夫。三年,拜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嘗與侍臣論文學之土,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蘇子瞻。又嘗稱孟頫操履純正,博學多聞,書畫絕倫,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有不悅者間之,帝初若不聞者。又有上書言國史所載,不宜使孟頫與聞者,帝乃曰:“趙子昂,世祖皇帝所簡拔,朕特優以禮貌,置於館閣,典司述作,傳之後世,此屬呶呶何也!”俄賜鈔五百錠,謂侍臣曰:“中書每稱國用不足,必持而不與,其以普慶寺別貯鈔給之。”孟頫嘗累月不至宮中,帝以問左右,皆謂其年老畏塞,敕御府賜貂鼠裘。

  至治元年,英宗遣使即其家,俾書孝經。二年,賜上尊及衣二襲。是歲六月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國公,諡「文敏」。

  他博才多學,詩、書、畫、音樂造詣頗深。書畫方面尤深,在繼承晉唐,五代和北宋的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博採眾長,自成面貌,題材廣泛,風格多樣,無論工筆,寫意,青綠,水墨都很精彩。其繪畫實踐和理論在當時和以後的明、清兩代都有極大的影響。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各種題材的繪畫精品。在元代畫家中,他是最著名的一位。

  他的山水,取法董源和李成,人物、鞍馬師李公麟和唐人法,亦工墨竹和花鳥,均以筆墨蒼潤見長,以飛白法畫石,以書法筆調寫竹。突破了南宋畫院,打破了馬夏江山的清一色局面。他畫的花鳥,成為以後的範本。他的畫作,遺存的有《重漢疊嶂圖》卷(在臺灣),《雙松平遠圖》卷(在美國),《鵲華秋色圖》卷(在臺灣),《秋郊飲馬圖》卷(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紅衣羅漢》圖卷(在東北)。其《人騎圖》,人物雍和,意態從容,很有韻味。

  他的著作,有尚書注,有琴原、樂原,得律呂不傳之妙;詩文清邃奇逸,讀之,使人有飄飄出塵之想。篆、籀、分、隸、真、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名揚天下。天竺有僧,數萬里來求其書歸,國中寶之。其畫山水、木石、花竹、人馬,尤精緻。前史官楊載稱孟頫之才頗為書畫所掩,知其書畫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經濟之學。人以為知其云。

  2、史評:

  明 項穆:若夫趙孟頫之書,溫潤閒雅,似接右軍正脈之傳,妍媚纖柔,殊乏大節不奪之氣。(《書法雅言》)

  明 董其昌:吾于書似可直接趙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潤之氣。惟不能多書,以此讓吳興一籌。(《畫禪室隨筆》)

  明 董其昌:吾鄉陸宮詹以書名家,雖率爾作應酬字,俱不苟且,曰:“即此便是學字,何得放過?”陸公書類趙吳興,實從北海有入,客每稱公似趙者,曰:“吾與趙同學李北海耳。”(《畫禪室隨筆》)

  明 董其昌:書家以險絕為奇,此竅惟魯公、楊少師得之,趙吳興弗能解也。今人眼目為吳興所遮障。(《畫禪室隨筆》)。

  清 馮班:結字,晉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用理則從心所欲不逾矩。因晉人之理而立法,法定則字有常格,不及晉人矣。宋人用意,意在學晉人也。意不周帀則病生,此時代所壓。趙松雪更用法,而參之宋人之意,上追二王,後人不及矣。為奴書之論者不知也。(《鈍吟書要》)

  清 馮班:趙殊精工,直逼右軍,然氣骨自不及宋人,不堪並觀也。(《鈍吟書要》)

  清 馮班:學前人書從後人入手,便得他門戶;學後人書從前人落下,便有拏把。汝學趙松雪,若從徐季海、李北海入手,便古勁可愛。(《鈍吟書要》)

  清 梁巘:子昂書俗,香光書弱,衡山書單。(《評書帖》)

  清 梁巘:學董不及學趙,有牆壁,蓋趙謹於結構,而董多率意也。(《評書帖》)

  清 吳德旋:永興書渾厚,北海則以頓挫見長,雖本原同出大令,而門戶迥別。趙集賢欲以永興筆書北海體,遂致兩失。集賢臨智永《千文》,乃是當行,可十得六七矣。(《初月樓論書隨筆》)

  清 吳德旋:劉諸城雲:“松雪自當為一大宗,既或未厭人意,然究無以易之。”此就元人而論,謂鮮于、康裏諸公皆非松雪之匹耳。(《初月樓論書隨筆》)

  清 吳德旋:松雪行書以《天冠山》為最,北海肖子也。世人豔稱《民瞻十劄》已屬次乘,《梅花詩》則自《鄶》無譏矣。(《初月樓論書隨筆》)

  清 錢泳:松雪書用筆圓轉,直接二王,施之翰牘,無出其右。惟碑版之書則不然,碑版之書必學唐人。或曰:“然則何不徑學唐人,而必學松雪,何也?”餘曰:“吾儕既要學書,碑版翰牘須得兼備,碑版之書其用少,翰牘之書其用多,猶之讀三百篇,《國風》、《雅》、《頌》不可偏廢,書道何獨不然。”(《書學》)

  清 錢泳:張醜雲“子昂書法溫潤閒雅,遠接右軍,第過為妍媚纖柔,殊乏大節不奪之氣”,非正論也。褚中令書,昔人比之美女嬋娟,不勝羅綺,而睇忠言讜論,直為有唐一代名臣,豈在區區筆墨間,以定其人品乎!(《書學》)

  清 阮元:元趙孟頫楷書摹擬李邕。(《北碑南帖論》)

  清 包世臣:子昂如挾瑟燕姬,矜寵善狎。(《藝舟雙楫》)

  清 包世臣:吳興書筆專用平順,一點一畫、一字一行,排次頂接而成。古帖字體大小頗有相徑庭者,如老翁攜幼孫行,長短參差,而情意真摯,痛癢相關。吳興書則如市人入隘巷,魚貫徐行,而爭先競後之色人人見面,安能使上下左右空白有字哉!其所以盛行數百年者,徒以便經生胥史故耳。然竟不能廢者,以其筆雖平順,而來去出入處皆有曲折停蓄。其後學吳興者,雖極似而曲折停蓄不存,惟求勻淨,是以一時雖為經生胥史所宗尚,不旋踵而煙銷火滅也。(《藝舟雙楫》)

  清 包世臣:吳興用意結體,全以王士則《李寶成碑》為枕中秘。(《藝舟雙楫》)

  清 周星蓮:趙集賢云:“書法隨時變遷,用筆千古不易。”古人得佳帖數行,專心學之,便能名家。蓋趙文敏為有元一代大家,豈有道外之語?所謂千古不易者,指筆之肌理言之,非指筆之面目言之也。(《臨池管見》)

  清 朱和羹:子昂得《黃庭》、《樂毅》法居多。邢子願謂右軍以後惟趙吳興得正衣缽,唐、宋人皆不及也。(《臨池心解》)

  清 康有為:吳興、香光,並傷怯弱,如璿閨靜女,拈花鬥草,妍妙可觀念更新,若舉石臼,面不失容,則非其任矣。自元、明來,精榜書者殊鮮,以碑學之不興也。(《廣藝舟雙楫》)

  3、傳世作品:

  早期為其甥張景亮所書行草《千字文》,中期《歸去來辭》現藏上海博物館。

  行草《題王獻之保姆帖》、行楷《千字文》、晚年楷書《福神觀記》、草書《嵇叔夜與山巨源絕交書》,碑版大字《膽巴碑》均藏故宮博物院。

  《為盛逸民書洛神賦》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其餘楷書有《仇鍔墓誌銘》、《玄妙觀重修三門記》、《壽春堂記》、《妙嚴寺記》、《頭陀寺碑》、《淮陰院記》,小楷《老子道德經》、《雪賦》、《洛神賦》、《過秦論》、《汲黯傳》,行楷《洛神賦》,行草《臨〈聖教序〉》、《臨定武〈蘭亭序〉》、《〈蘭亭〉十三跋》、《歸去來辭》等。

  趙孟頫是元代書壇當之無愧的領袖。趙孟頫的《行書十劄卷》為十通尺牘合裝卷,均為親友之間關於家庭瑣事的通信,寫來信手隨意,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性情意趣和功力修養。書卷中真、草間出,映帶勻美,較之正規書作,字形更多抑揚、奇正之態,流溢出溫雅清朗的審美意蘊。此十劄大致寫於他五十歲前後,是書法最為純熟階段作。

二、八徵耄念之寶:

  八徵耄念之寶。此璽是乾隆為紀念自己壽登八十而特別製作的璽印之一,乾隆在自己所作的《八徵耄念之寶記》中講到:余年七十時,用杜甫句鐫古稀天子之寶,而繼之曰:猶日孜孜,不敢怠於政也。蒙天眷佑,幸無大隕,越於茲又浹旬矣。思有所以付八旬開耋之慶,鐫為璽,以殿諸御筆,蓋莫若《洪範》八徵之念。勉勵自己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仍須孜孜惕惕,體天愛民,誠心勤政。可知此璽製作於乾隆五十五年以後。當然,乾隆以八徵耄念為印文的璽印很多,據不完全統計有六十餘方,

  八徵:是指《尚書洪範篇》中的洪範九疇之第八念用庶徵,即稱八徵八徵的大意是:庶徵是指經過歷史證明瞭眾多治國驗證。如雨以潤物,陽以幹物,暖以長物,寒以成物,風以動物,這五者具備,就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豐衣足食、國泰民安。怎樣才能做到呢?這要決定君王的行為。君王必須認真從政,政治廉明,具有光明的賢智,能謀略,又通道理,就會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乾隆皇帝在印文中引用八徵的目的也是念念不忘治國的根本道理。

  耄念:是指人到了八十歲而言;是指念念不忘治國的根本道理。

  之寶:這裏是指乾隆皇帝使用的玉璽。

  八徵耄念之寶的含義,是指治國的根本道理永遠不能忘,我雖然已是八十歲的老人,但身體健康,日理萬機,仍要念念不忘萬世帝王制治之源的八徵,即念用庶徵。

三、太上皇帝之寶

  太上皇帝之寶是乾隆帝歸政後,稱太上皇帝時刻製的,製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當年九月三日,乾隆帝頒佈了在三十八年(1773年)所寫的建儲密詔(密建皇儲),立皇十五子顒琰為皇太子,六十一年舉行了禪位大典。乾隆帝歸政後,仍住在養心殿訓政,嘉慶皇帝則只能住皇子所居的毓慶宮。嗣皇帝年號嘉慶,只對外使用,宮中繼續用乾隆年號,批閱奏摺、任免官員等重要政務權力仍掌握於乾隆帝手中。

  太上皇帝之寶,太上:是指最上的意思。語出《禮記》太上貴,顏師古解釋太上,尊上之位者。皇帝:是指我國自秦統一以後,秦始皇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取其三皇的皇字,五帝的帝字,更號為皇帝。太上皇帝,就是在新即位的皇帝之上的皇帝,稱之為太上皇帝。

  當時清宮造辦處選了最好的玉料刻製這方印,這方印文刻了十餘方,最小的印直徑3.5公分,最大的直徑22.5公分,通高15公分,紐高7.3公分,印面22.5×22.5公分。碧玉質,交龍紐,滿漢文篆書,四周刻乾隆皇帝《自題太上皇帝之寶》御製詩,盛於雕雲龍紋紫檀匣中,是清宮帝后寶璽中最大的一方,體現了太上皇權力的至高無上。此寶製成後曾陳設于太上皇宮殿中的皇極殿御案上。此外另有太上皇帝之寶數方,皆作漢文篆書,用於書畫鑒賞活動。

  四、趙子昂所書《蘭亭集序》

*

  竹刻文字: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于會稽山陰之蘭亭,脩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暎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這是我國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西元321379)代表作《蘭亭集序》開頭部分的內容。

  《蘭亭集序》中的永和,是東晉穆帝的年號。永和九年,是西元353年。蘭亭在當時的會稽郡境內,會稽郡的治所在山陰,即今浙江省紹興市,蘭亭就位於山陰郊區。蘭亭一帶山明水秀,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喜愛遊覽的地方。後來蘭亭的建築雖有所變更,但至今仍是紹興的一大名勝。王羲之這次與其他名士來到這裏是在夏曆的三月初三日。古代在這一天要舉行修禊(音細)活動。修禊是古代人們為了驅除邪惡和疾病而舉行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之所以選在河邊,是因為水可以洗滌汙穢,去災防病。為了慶賀災病的消除,人們便在河邊宴飲,宴飲的時候讓酒杯在河中隨波逐流,流至哪一位的面前停住,這位便把酒一飲而盡,然後吟詩唱曲,以增雅興。

  西元前353年的這次在蘭亭的修禊活動之所以被載入史冊、為人們所樂道,主要就是由於王羲之為參加修禊的人們了一篇集序。這篇序言從內容看既寫景又寫情,抒發出自己內心的矛盾和感觸;更主要的是從書法的角度看,序文寫得龍飛鳳舞,氣魄豪放,把書法藝術提高到當時的最佳境界。全文324個字,字字清晰。文中共有20個之字,各有風彩,絕無雷同之處。因此,這篇序文被後世視為珍寶。

貳、臨《古寶賢堂所橅》書法竹刻筆筒:

*

15.8(高)*15.8(長徑)*14.6公分(短徑)。

重量700公克。

落「臨古寶賢堂所橅 趙文敏(趙孟頫)書 文治」 款,王印文治章。

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鑑賞章。

  一、《寶賢堂集古法帖》俗稱大寶賢堂法帖,是明晉靖王朱奇源為世子時,匯晉藩府所藏各帖中之精品,又增選宋、元、明書家真跡,於弘治二年(西元一四八九年)始刻,1496(弘治九年)刻成,1980年由傅公祠遷入永祚寺,鑲嵌入廊。其間薈萃了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等十餘個朝代、120名書法大家的墨蹟寶翰,真、草、隸、篆各種書體應有盡有,真可謂歷代書法之全璧、書林之瑰寶。明末清初的書法大家傅山先生對此帖頗有見地,他認為汴帖撫勒無丰采,肅帖豐肥濃態側出,晉帖(即《寶賢堂集古法帖》)圓秀遒媚,出周、肅之上,二王鉤勒尤為精妙。由此可見《寶賢堂集古法帖》刻石的書法水準和藝術價值。

  《古寶賢堂法帖》俗稱小寶賢堂法帖,刻於1718(清康熙五十七年),由太原知府李清鑰,選取唐褚遂良,宋蘇東坡、黃庭堅、朱熹,元趙孟,明唐寅、文徵明及清初董其昌、王鐸、傅山等名家墨寶摹勒上石,共39塊。

  二、王文治

   (西元1730——1802年)清代書家。字禹卿,號夢樓,丹徒(今江蘇鎮江)人,乾隆探花,官至翰林院侍讀、雲南知府,工詩文書畫,嘗隨周煌出使日本,彼邦爭傳其跡,當時書家劉墉專講腕力,王文治則專取風神,時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著有《夢樓詩集》24卷、《論書絕句三十首》,還遺留了大量墨寶。在臨安任上,他一共作了古近體詩近二百首,編為《南昭集》三卷。六十八歲後撰寫《銅鼓書堂藏印譜》一文。

  

*

    王文治少年時即以文章、書法聞名鄉裏,聰慧過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翰林院侍講周煌奉使琉球,邀年僅27歲的王文治前往,琉球人即視王文治翰墨為寶,至今日本許多博物館和民間收藏家還珍藏有他的墨寶。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王文治考中進士,殿試第三名,授國史館編修,後升翰林侍讀。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王文治出任雲南臨安(今建水)知府。三年後,因往滇西督運糧餉不力,被降職離任。本可再任他職,但王文治厭倦吏事,遂罷歸,絕意仕途,而與文人墨客交遊。王文治工詩文,善書法,與姚鼐交誼深厚。中年以後篤信佛教,精研釋典,並長年吃齋。當時他和梁同書被視為帖學大師,並稱為“梁王”。一次,乾隆皇帝南巡時,在錢塘僧寺見他所書碑文絕妙,十分愛賞,詔其進京任職,被他辭謝。

  王文治一生以書法稱名於世,早年習書從前輩笪重光人手,受其影響頗深。他的楷書師從褚遂良,行草書則學自《蘭亭序帖》和《聖教序》。但錢泳卻認為他是學趙孟頫和董其昌的用筆,中年以後改習張即之。從王文治傳世書法來看,其飄逸婉柔的點畫和嫵媚勻淨的結體,的確透露出與笪重光、董其昌二人書法的傳承關係,而線條的扁薄,更是浸染於笪氏書法的結果。除笪、董二人的影響外,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忽視:王文治中年以後潛心禪理,對於有關佛經的書法尤其用心關注。他曾收得張即之的寫經墨蹟,臨摹學習,因此其書風與張即之、笪重光一樣有用筆扁薄的特點。

  王文治作書,喜用長鋒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這與他的天然秀逸的書風有表裏相成之妙,故清代梁紹壬在《兩般秋雨庵隨筆》中說:“國朝劉石庵相國(指劉墉)專講魄力,正夢樓太守(指王文治)則專取風神,故世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錢泳亦將他與劉墉、梁同書作比,認為王文治中年得張即之書跡臨摹,遂入輕佻一路,如同秋娘博粉,骨格清纖,姿態自佳,而欠莊重。此論雖取貶義,但對王文治的書風特色的譬喻,還是比較精當的。這種“秋娘博粉”般的格調,亦可作為真偽鑒別的依據。從傳世真跡來分析,王書運筆柔潤,墨韻輕淡,行間布白,疏朗空靈,氣格風神極其婉美,近于董其昌的書風而更加嫵媚,倜儻風流的境界是作偽者難以仿效的,莫怪當時竟有“天下三梁(指梁同書、梁衍、梁國治),不及江南一王”的說法。

叁、相關文物:

  一、2002129北京瀚海推出同樣式的清中期「宣和」款、15.5公分高的竹雕書法筆筒,當時估價三萬五千元人民幣。

  二、2004624天津國拍推出同樣式的清朝「程文在」刻、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鑑賞章、29.5公分長、7.5公分高的竹雕蘭亭序書法臂擱,當時成交價為五萬七千二百元人民幣。其中,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中的五福,是指《尚書洪範篇》中九疇之九享用五福。五福是: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好德;五曰考終命。康熙年間,康熙帝曾題五福堂賜給雍正,後又敬摹勒懸之雍和宮、圓明園。另五代是指五代同堂,即本人、兒子、孫子、曾孫、元孫(本為玄孫,因忌諱康熙的名字玄燁的,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七十四歲時,得玄孫,也就是五代同堂,但當時並沒有題堂,到了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乾隆帝七十七歲時,曾寫到:古稀有七曾元繞膝,是宜題堂,以薌其事。乾隆七十四歲時已五代同堂,古今稀有,但其並不滿足,於乾隆五十六年(時八十一歲),奢望九十歲可得來孫,於是留下了六代同堂的記載:現在八旬開,元孫業已長成,就傳計朕壽躋九旬時,又可見六代同堂稱慶,敬惟鴻貺……”實際上,乾隆帝於八十九歲這年的正月初三與世長辭,未能實現六代同堂之願。另外的古稀天子寶,這裏除了是指七十歲的乾隆帝之外,還有炫耀自己的五代同堂是今古稀有之吉瑞

  三、200811141214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所寶惟賢-爽伯(五洲製藥董事長吳先旺)文物鑑賞展」之中,一件十多年前花數百萬元購入、如今市價已超過數億元的清朝乾隆皇帝御玩的和闐碧玉「幽蘭玉屏」,屏上方正面中央刻有圓形「古稀天子」四字朱文篆書描金款,背面刻「信天主人」四字朱文篆書描金款,其右方並刻有八徵耄念之寶描金款,其下刻有張照黃庭經長篇詩文;正面主題蘭草山石畫面上方空白處刻有乾隆皇帝倣趙孟頫書法寫蘇東坡詩長篇「道人胸中水鏡清,萬象起滅吳逃形……」,背面刻有御題詩句「和闐良玉製為屏,並寫幽蘭滿意馨……」,末題「甲戌所倣趙孟頫書」。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2391938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1 07:00 【udn】 這有其他產品!北京 御製 宮廷 乾隆比價

 回應文章

火凤凰
乾隆竹雕笔筒
2009/04/02 11:45

我有一笔筒是竹雕赵子昂落款,刻有乾隆御揽之宝子样的笔筒 ,请给提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