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6/03 08:54:22瀏覽549|回應0|推薦0 | |
1930年代的恭王府戲樓影像。 北京恭王府獨一的室內宮廷戲樓 ~2024.6.2 陳宗嶽寫於台北 位於什剎海北岸西城區的恭王府,是北京最著名的王府之一,也是當今北京市裡60餘座清代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個,每年接待約400萬觀眾。恭王府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除了歷經了240多年的風霜,府邸也歷經了多位主人:恭王府主人原為乾隆年間大學士和珅,嘉慶四年(1799年)和珅獲罪,邸宅入官,嘉慶帝將其一部分賜給其弟慶僖親王永磷,是為慶王府。咸豐帝將慶王府收回,轉賜其弟奕沂,是為恭王府。因而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之喻。咸豐、同治年間恭王府曾整修,並在府後添建花園。清室覆亡後,府邸的產權曾因抵押歸屬輔仁大學。1988年,恭王府花園對外開放。2008年,恭王府完成府邸修繕工程後,全面對外開放。 清代不准王公大臣到民間看戲,各王府就在府中蓄養戲班,在府內演出,於是就形成了王府戲班。按照戲樓建設規格,傳統戲樓可以分為三種形式:宮廷戲樓、會館戲樓和民宅戲樓。恭王府戲樓是典型的宮廷戲樓,在清廷檔案中,戲樓均稱為「大戲房」。戲樓全部用木頭建造,不用一枚鉚釘,多年來從未漏過一滴雨,這在北方非常少見。在舞台下面埋了九口大水缸,藉以幫助聲音傳送,所以不用再裝置任何音響,不管坐在台下哪個位置,都能清晰聽到,並且越靠後聲音越清晰。 這座戲樓是當今中國現存獨一無二的全封閉式戲樓,戲樓位於恭王府花園東路,坐北朝南,建築面積685平方米,為三脊勾連搭卯榫式全封閉磚瓦木結構建築。戲樓內分三部分,南部為戲台,台口朝北,硬木雕花隔扇牆分出戲台的前台、後台。戲樓後壁都是淺棕色的木櫺,用暗藍色絲布做底襯罩飾。廳內南邊是高約一米的戲台,戲台背景上懸掛黑底金字「賞心樂事」匾額,兩側立著兩根圓柱支撐樑架,而前後台分界處設立8根立柱。戲樓內懸掛有布垂飾和20盞彩圖方宮燈。立柱、四壁和頂部布滿藤蘿雕飾、繪飾,「串支藤蘿」的海曼彩繪讓觀眾猶如在藤蘿架下欣賞戲曲。地下鋪就青磚,20張八仙桌配上太師椅,井然有序的放置著。 戲樓約在同治晚期、光緒初期建造,雖然戲樓的建造時間並無具體記載可考,但是從國家圖書館所藏邊款題為「同治四年」樣式花園的設計圖紙來看,恭親王營建花園之初還沒有戲樓。奕訢之子載瀅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所作的《怡神所閒坐》詩中形容道:「怡神最軒敞,堂構費經營,勝日繁華多。昔為先忠王演劇宴會之所,餘年澹泊情,無求隨遇足……」故知戲樓名「怡神所」,並因其內部懸掛有康熙御筆「怡神所」匾額,而得名「怡神所」。 恭親王奕訢的生日在農歷十月下旬,為他辦生日堂會祝壽唱戲時需要生火取暖,因此戲樓也被府中人稱為「暖樓」。當年恭親王府中的紅白喜事也多在戲樓籌辦。1937年溥儒為其母項太夫人七旬大慶祝壽,在戲樓籌辦了一次堂會戲。當時京劇界的名角雲集戲樓登台獻藝,這是恭親王府戲樓的最後一次堂會戲。 1960年代戲樓曾作為北京風機廠生產車間使用,建築內外遭到很大的改造與破壞。1978年,恭王府搬遷騰退工作正式開始,1984年官方對戲樓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繕,在有限的歷史資料下,盡力恢復了戲樓的歷史面貌。1986年,恭王府後花園的騰退工作告一段落,住戶皆遷出戲樓。1986年,花園第一期修復工程結束。1988年,花園部分開放。 2017年10月16日,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在紐約總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2018年世界建築文物關注名單》,恭王府戲樓成功入選,成為該名單的25處文化遺址之一,這也是此次唯一入選該名單的中國文化遺址。 2017年11月9日,恭王府戲樓舉辦由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贊助,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主辦的關注日活動中,在此戲樓演出了《金猴賀福》、《三岔口》、《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戲曲,算是回歸了戲樓本來的面目。 YouTube : https://youtu.be/Sj_6qq74ljU?si=IWi_fs-tceYjHSfG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tzzt1QgP96JYVZGb/? 抖音: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