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顧景舟款「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誕辰五十周年」朱泥龍蛋壺
2019/03/21 17:55:52瀏覽3314|回應0|推薦0

顧景舟款「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誕辰五十周年」朱泥龍蛋壺

 

2019.3.21 陳宗嶽 寫於台北

 

11.8公分*8公分*高10公分。

  底款:丁蜀鎮革命委員會審(方戳)、陶瓷公司監用(長戳)

     紫砂工藝廠設計(圓戳)、瘦萍。

  壺身左面銘文:毛澤東(東方紅)肖像、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誕辰五十周年

  壺身右面銘文: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

 

  底款:丁蜀鎮革命委員會審(方戳)、陶瓷公司監用(長戳)、紫砂工藝廠設計(圓戳)、瘦萍(方章)

  這把朱泥龍蛋壺的泥質細膩,壺形規範,手工細緻,壺體上一面銘刻「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誕辰五十周年」與貼「毛澤東、東方紅」肖像,另一面銘刻「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表明這是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誕辰五十周年」而製作的一把紀念壺,通常這樣有毛澤東(東方紅)肖像的紀念壺只供陳列、瞻仰,不會實際拿來使用。

 

一、顧景舟「瘦萍」印款

 

  「瘦萍」為壺藝泰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洲(1915-1996,當時仍用「洲」字,直到1948年秋,秉「藝海一小舟,鼓足風帆,勇往直前」的建議,改名顧景舟)從滬歸來後所用藝名印款。1942年底,顧景洲從上海標準公司回家鄉後,生活的艱辛使他飄泊不定,且因他在滬製壺仿古而不為家鄉製壺圈內人所知、所識、所承認,終日為生活而奔忙,像浮萍似地四處飄泊又體弱多病,瘦骨嶙峋,故用「瘦萍」為藝名。1943年顧景洲胞弟同洲病逝,年僅19歲,更讓顧景洲感到人生的無常,因此這段時間,但凡有壺問世,印款多用「瘦萍」等,這枚小小的印章,寄寓着他無法排遣的悲涼,「瘦萍」約是1943年開始鈐用。

 

二、顧景舟「景舟」把款

 

三、「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紫砂紀念壺」

  中國共產黨創立於1921年10月1日,因此到了1971年中國共產黨規劃了一序列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的活動,宜興紫砂廠就製作了一系列「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紫砂紀念壺」,這把李昌鴻在1971年7月1日製作壺身貼有毛澤東頭像並銘刻「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朱泥水平壺,就是其中一把,而且是經過李昌鴻工藝美術大師門人確認是李昌鴻當年製作的,至今李昌鴻嫡傳弟子巨壺大師劉根林還收藏了一把。

  此壺同時保有一張標明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紫砂紀念壺」的「江蘇省宜興縣丁蜀公社工農合作社紫砂工藝廠作品証書」,作品簽名蓋「江蘇省宜興縣丁蜀公社工農合作社紫砂工藝廠辦公室」圓戳與「此章□給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紫砂壺紀念專用章作為紀念或收藏1921-1971丁蜀公社陶瓷批發□」方戳,第16990號。

  「無產階級專政萬歲」圖案上蓋「江蘇省宜興縣丁蜀公社人民政府黨委室專用章」圓戳。

  因此這把顧景舟款「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誕辰五十周年」款朱泥龍蛋壺就等同李昌鴻的「大海航行靠舵手」朱泥水平壺,同屬於「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紫砂紀念壺」之中的一把,壺上毛澤東頭像也都有著標準的一致性。

四、1966~1976年間的「文革壺」收藏心得

  2001年左右,在從大陸流入台灣的各種壺類中,單就有文革口號等政治印記的文革壺我就蒐集了近百把,雖然文革後的「落實政策」算是官方對這段歷史作了平反,但是不管當事人當年的革命性如何,必然都會捲入這股革命的洪流之中,影響所及,人人對這段特殊歷史都抱持著一種迴避的態度,因此有關這類標記有文革口號等政治印記的文革壺的資訊始終不足,甚至是莫衷一是,因此十年多前在研究文革壺一段時間之後,為了不想再陷入這無解的泥沼之中,故而只留下十餘把名家壺,其餘都送給好友收藏。

  轉眼又經過十多年對宜興壺的探索,對這類有文革口號政治印記的文革壺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尤其這類帶有陶刻、浮雕裝飾等文革口號政治印記的「文革壺」,因為它們距今已50年了,已經成了最具有時代印記的文物,當然就具有了收藏價值。以下,是我對「文革壺」收藏的八點心得:

 

  一、「文革壺」上的政治色彩濃烈,很突出政治,以階級鬥爭為綱。因此,文字上銘刻政治口號、毛主席語錄、詩詞、老三篇、「五、七」指示等句子;圖案上印塑毛主席肖像、韶山日出、愚公移山、樣板戲劇照、工農兵宣傳畫、梅花圖等畫面。根據壺體大小挑選、鐫刻壺上,因此文革壺的陶刻裝飾內容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

  在1966-1971年的文化大革命前期,時代的主旋律是破舊立新、否定傳統,宜興紫砂工藝廠只生產普通商品壺,銘文也只能是毛主席語錄、詩詞,刻畫也只能是樣板戲、紅衛兵、工農兵形象、毛主席詩詞意境畫,刻畫認真,也十分精美。1971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對工藝美術生產的政策有改變,周恩來總理指示只要「不是反動的、黃色的、醜惡的」都可以組織生產,並號召工藝美術行業在「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思想指導下,為國家多生產出口商品,換取外匯,支援國家建設。所以,紫砂壺的面貌立刻有了很大的變化,紫砂壺上便不再刻毛主席語錄了,逐漸恢復了傳統的裝飾內容。

 

  二、這些具有時代政治印記的“文革壺”,都是由具有紫砂工藝專長的製壺大師顧景舟、徐漢棠、徐秀堂、高海庚等設計打樣,提供製作模型的母模,以及審定生產造型的母模,再讓製壺工人製作的。雖都是一些普通商品壺,但造型特別,有些普通商品壺還是製壺大師親手製作,這是“文革”期間,宜興紫砂工藝廠出現的一種特殊的產品現象。有些特殊的紀念壺還是被當成政治任務交由這些製壺大師親手所製作。涉及政治的壺,尤其是有毛主席頭像的表忠壺是必須落款的,否則責任不明;尤其用號碼代替人名落款,則顯得對政治壺不恭敬。凡製作的政治壺,如領袖人物,英雄人物,工農兵人物及政治口號等,選用的泥料都是上等的朱.紅.紫三種,壺體經清洗後,用沸水稍作保養,即刻會顯出不凡的風采,越保養就會越明顯,無論是否使用過的政治壺都有這種特質。

 

  三、文革時期生產的紫砂壺大都是面對大眾的普通商品壺,其中也包括出口海外的一些產品。由於是批量生產,所以這些文革壺多數是採用模具製坯加手工完善的方式製作成型;當然,也有一些是顧景舟、朱可心等製壺名家製作的原創精品,其中就有朱可心大師製作的近百把「矮竹鼓」商品壺,都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也因此“文革壺”的製作不同於傳統紫砂壺的成型,而是部分或全部採用石膏模製坯,然後再加工成型,是一種模具、手工兼有的成型方法,既縮短了製作的工時,又保證了許多批量生產的同一壺形的壺規格的統一。70年代以前的“文革壺”,嘴和把大多是採用模具製坯,壺身有的是採用模具製坯,有的不是,其中也有老藝人純手工製作的,但總體藝術水準不高。

 

  四、文革壺的壺樣形式以傳統式居多。早期的文革壺壺形較少,大都是一些傳統形制。如常見的紫砂壺形有高獅燈壺、直形壺(原名為洋桶壺),龍蛋壺(原名為壽星壺)、圓形壺、菊球壺、八方壺、四方壺、傳爐壺、竹鼓壺、竹鼎壺、周盤壺等。

  從1970年代開始,為了出口創匯,適應國外市場的需要,宜興紫砂進入了一個創新的高潮,在鞏固傳統產品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創作了一大批新壺形,有肩線壺、上新橋壺、綠高碗鐘壺、迎春壺、報春壺、碗桃壺、四方竹段壺、高單線壺、雙色柿扁壺、竹簡壺、椰子壺、小桃形壺等,像竹簡壺和友誼壺等還結合了當時出土的《孫臏兵法》竹簡和中美乒乓外交社會新聞熱點。

  文革後期秉持「古為今用」的方針,設計出一批新壺型,有新石桃壺、上合梅壺、龍團壺、井飄壺、芳泉壺、高梅壺、松段壺、四方側角壺、新蓮貢壺、半瓢壺、獅球壺、矮梅壺、竹段壺、犀登壺、漢君壺等,使原來一些古舊壺形煥發了青春。

  還有洋為中用開發了一大批適應日本市場的新壺形,有橫把井泉壺、橫把螺絲壺、橫把友泉壺、橫把小獅球壺、橫把紅鼓浪壺、橫把段六方壺、橫把竹節壺、橫把紅你凹肩壺、橫把紅泥橋丁壺,以及無把的桃葉玉帶茶具、段六方茶具、竹節茶具、梅花三線茶具、桃蝠雙線茶具、圓松雙線茶具、紅泥凹肩茶具等,另外並還效仿日本的網球狀出水孔,極大得豐富了紫砂壺的出水孔。

 

  五、文革壺的款識,多數簡單,粗糙,缺乏藝術性,更談不上金石味。印款因時期不同而有別:1968年之前,印款照落不誤,且為繁體字,壺底、蓋內皆落款。1968年批判名利思想時,落款僅局限壺底,蓋內不落款,且為簡化字,印章獨特,就像當年領糧款時使用的骨木印章一樣,方正平穩,規範一致,如1968年的『表忠壺』底款使用的就是這種印章,但是『表忠壺』作者底款的位置不在正中,略偏。『鬥私批修』和『一九六八』款在正中,排列秩序為:作者印款,『鬥私批修』款,『一九六八』年款,從上至下,其用意就是某某要鬥私批修,某年。

  但是,壺上不留名款,在實踐中發現難以追查產品質量責任,因而改採阿拉伯記號和工號為記號,俾在產品有質量問題時能查到責任人。到了文革中期,壺的底部多數刻印壺形的長方形木章,如「菊球壺」、「小六方」、「海八方」、「圓形壺」「高獅燈壺」。

  文革後期壺時,底多數為刻印不同材質的長方形、正方形、並帶框(邊)的陰文「中國宜興」款識。蓋內為刻印壺人長方形款識,有的帶長方形邊框,字體楷、篆、隸皆備。當時製作文革壺的藝人有:碧芳、洪芬、金鳳、順仙、躍進、菊華、航萍、川娣、若君、周桂珍、許益生、吳瑞華、葛岳彬、沈秀娟、談小勤、周洪仙等(實際遠不止這些)這些人中當時可能只是學徒,或熟練工人,或工藝師。但現在,他們中不少人已成為美術工藝大師和製壺名家。

 

  六、在壺的口蓋合縫程度沒有嚴格要求。但功底深厚的大師級壺,口蓋百分之七十以上可達標。在當時,壺的口蓋不會經過磨砂後第二次重燒,原因為:一是具有政治色彩的壺不會使用,二是過分精化壺藝會被扣上『白專』道路的帽子。壺出窯後若發現口蓋有問題,一般會聽之任之,若差異不大,且製壺人又是視壺藝如生命的人,也許會稍作磨合。總的來看,大師級的文革壺口蓋多較嚴合,有的全方位合縫,有的定位合縫。顧景舟的文革壺(也包括他的有些藝術壺),很多都是定位合縫。假若有好運者收到顧的這種壺,一開始絕對不會認為是真品,但經過仔細把玩研究後,他會感覺越來越真,因為有些細節不是作假者仿得出來的。

  一篇文章介紹:一把顧景舟的毛主席壺,壺蓋上面三朵徽花作三角形排列,壺身雙面鑲貼毛主席頭像,頭像的兩側各飾一朵徽花,若不定位上蓋,就會出現上面的徽花角對準毛主席頭像,或蓋內『景舟』印款在毛主席頭像之上,造成大逆不道之感。但當蓋內『景舟』印款方向對準壺嘴,恰好有一朵徽花方向對著壺把,另兩朵徽花的角也正好對準壺身下面的徽花,從而完全避開了毛主席頭像。同時,蓋口也達到了高度嚴合,並傾斜至九十度以上也無落帽之憂。在當時,顧景舟的這一高招既滿足了他造壺的藝術意境,也避免了別有用心的人抓他的把柄,其心可謂細。

 

  七、文革壺的好泥料是現在無法比擬的。文革初期的1966年,民間工藝瑰寶紫砂壺被批為“封資修”的黑貨,整體製壺業一落千丈。除了少量的藝人為了生活還在製壺外,宜興紫砂工藝廠的絕大部分職工都去鬧革命了。廠裡庫房裡堆滿了滯銷的紫砂壺,四角八分錢一把都沒人要,從地下礦洞裡開採出來的紫砂泥料露天堆放數年,日曬雨淋無人問津。

  到了文革中期的1971年,宜興紫砂工藝廠貫徹了中央關於“百花齊放,推陳出新”及“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方針,掀起了創新的生產高潮,新品迭出,萬紫千紅。文革初期那些無人問津的泥料,在露天堆放時采天地之靈氣受日月之精華,經歷了最佳的“養土”時機,已達最好的製壺狀態。

  故上世紀70年代的文革壺都是用當時的“文革泥”製作,並以當時全國唯一的“紫砂官窯”隧道窯燒製,其泥料純正,質地溫潤,燒製出的壺音清亮,質地擬銅,是現代商品壺無法相比的。也有在泥料中加入微量金屬氧化物著色劑,使產品燒成後呈天青、栗色、深紫、朱砂紫、海棠紅、墨綠、黛黑等多種顏色,使用得比較多的還是“紫拼”和“紅拼”兩種泥料,不管是“紫拼”還是“紅拼”,製成的壺燒成後,都能見到白色“星點”,這是因為純正的紫砂泥料屬於高嶺土-石英-雲母類型礦物組成,燒成後,壺的表面殘留著雲母的白色為“星點”,所以「文革壺」表面都凸顯一層黃白砂粒,有的文革壺還在內外塗抹一層紅砂泥,這些都是鑑別「文革壺」時的參考。

 

  八、文革壺的市場價格。壺市場上常見的一些製工粗糙、表面泥繪的文革壺具,其實是文革中宜興當地農民所製作的“鄉坯壺”,質次而量大,但是仍有一定的價值。而宜興紫砂工藝廠的名家高手、老藝人製作的廠貨壺,以及1971年為日本客戶創製紫砂的“文革網球壺”,這些都屬檔次較高的外銷壺,大陸內地的古玩市場上十分少見,因此這些壺的作者倘若現在是高級工藝師的市場價格要數千至萬元,現在是工藝師及工藝技師的要數千元,一般藝人的也要近千元左右。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12520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