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13 11:34:20瀏覽446|回應0|推薦8 | |
什麼是__佛? 『佛性非常非無常』(品一)︰非色非空觀自在、無人無我見如來(佛、覺)。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覺悟的佛。人人具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你心頭。問題是你的心頭是否著常相、無常相?著色(有)、著空(無)? 常者不變,但是一切經常在變:以人來講,出生以胎始,生下來叫嬰兒、而小孩、而少年、而成年、而男人女人、生病叫病人、死了叫屍體,火化了叫骨灰;生老病死,貴賤富貧,都不斷在變,天天都有活生生的人,因車禍而成屍體、因離婚而成前妻前夫、因死而成先夫先妻……即使如此無常,也不要過份哀怨人生『無常』而消極,因為這是自然的。誠如我弔國術大師陳開珊吾師輓聯:『生死、死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古來同;來去、去來、來來去去、去去來來、一樣空』亦意在安慰師娘節哀順變。台北縣土城承天禪寺,廣欽老和尚離世前對信眾,說 一句了不起的話:『沒來沒去沒什麼事。』教眾生別把無常當恆常來執著,否則一生下來,因為不能常住人世,天天不是在怕死嗎?聖經上說,得著生命,必失去生命。一位耶蘇的門徒要去埋葬了父親,才跟耶蘇去傳道,耶蘇卻告訴他說:『讓那些死人去埋葬死人,你跟我來。』我們也只是未死的死人啊。明白了,覺悟了,就沒有貪生怕死的煩惱。『死亡是永遠不能避免的事實,不要怕它,它只有一次。』一旦把生死置之度外,世上還有什麼事,能使我們憂懼煩惱的呢?豈不達到「超生了死」之境界?
以下把六祖所說,有關『佛』字,先全部列出來,以供學佛者,對佛有個概念,接著再把壇經精華,能離苦得樂法門,一一解剖其精義,以與有緣者共修。 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品一188)。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品二404)。 佛向心中作,莫向身外求(品三472)。 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品六597)。 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品二218)。 自心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品六600)。 於實性中,不染善惡,名圓滿報身佛(品六601)。 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品六603)。 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品六603)。 學道常與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品六604)。 即心即佛;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品七608)。 離一切相即佛(品七608)。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品七608)。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品七609)。 若悟於相離相,於空離空之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之 見(品七613)。 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他佛(品七614)。 莫向外求,與佛無二,故云開佛知見(品七614)。
佛知見是:正心,常生智,觀照自心,止惡行善也(品七614)。 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世間(品七614)。 無常者即佛性也(品八636)。 經說佛性是常,和尚卻言無常(品八636)。 佛性若常,更說什麼善惡諸法?(品八637)。 若識眾生,即是佛性(品十656)。 若不識眾生,萬劫覓佛難逢(品十656)。 欲求見佛,但識眾生(品十656)。 只為眾生迷佛,非是佛迷眾生(品十656)。 自性若悟,眾生是佛(品十656)。 自性若迷,佛是眾生(品十656)。 自性平等,眾生是佛(品十656)。 自性邪惡,佛是眾生(品十656)。 心若險曲,即佛在眾生中(品十656)。 一念平直,即是眾生成佛(品十656)。 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品十656)。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