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14 01:14:12瀏覽23|回應0|推薦0 | |
靠海的人家,通常和廟宇不分家;何況,還是方圓百公尺,真有燈塔的人家。燈塔和廟宇,顯然,也是不分家的。它們有一個相似處,都會用符、用咒,都是會發光、發亮的一種「存在體」。和你的活著相關、且正作用於你的,謂之「存在體」。不用顯微,不必鑑別,它比UFO還神明。這裡,沒有專家縐壞的眉待修,沒有醫者聽壞的筒子待回收,沒有SNG待要安插的神鏡頭,也沒有田野了不得的既憋又悶的遺漏,就祇是這麼平凡的、在它向來被賦的圈子裡,繼續其地方的生活而已。什麼是地方的生活?地方堪可「茶話」的小小吃食和曲式耳。不走調、不走味,讓出都市文明斜視一切的距離,如斯而已;就祇是鄉土裡的或土壤、或水文,被稱之為「俗」了的人文、或文化而已;就祇是本份於它之為一個靠海的人家、靠海的文化而已。海海的人家,海海的性格,海海的情與義。媽祖不唯和燈塔有百年的情誼,媽祖和王爺、千歲、太子們也能很有交集。廟會、野台戲,都不是自家樂著的東西,都是相請、互聯的設計。神明間也要打躬作揖,也要相與聯繫。廟會、野台,就是祂們的FACEBOOK,祂們的互聯網絡;燈台,召來看倌,看這方神明的鬧熱;亦且,加入「你來了,你在」之──你在這方土地,為地方土壤的構成、水文的構成之──另一況味的開啟。許是正片、許是花絮,總而,你是媽祖的轎手,你是燈塔的拂拭之人;終而,野史裡、地方志裡,有你的落款,有你的勞動成績。……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