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3/21 23:18:34瀏覽234|回應0|推薦0 | |
昨晚跟小鴻鴻帥哥、謝OO帥哥、美女、美女的媽咪,一道前往臺藝大臺藝表演廳觀賞神韻藝術團的演出(http://tw.shenyun.com/)。 節目中有一「優曇婆羅花」舞(編舞:陳永佳,作曲:高原)… 散場後我們搭接駁車到府中捷運站,找個地方吃點東西小坐一會,話題談到「優曇婆羅花」,我看幾位帥哥美女還沒「回」神(「神」被神韻藝術團的演出帶走了…),我也有點晃神,…… 2012年福州伯在另一個部落曾經發表過一篇有關「優曇婆羅花」的文章,現摘錄於下:(略微修改,修改約1%) 法華文句(註一)所述“三千年一現”的優曇婆羅花,近日在韓國首爾南部法院等地再次綻放。目前韓國正處冬季,室外溫度一般在攝氏零下十度左右,這種花在室外的松樹上依然綻放,令人稱奇。 請先閱覽「大紀元」的這篇報導: 【佛經「3千年一現」奇花在韓國寒冬綻放】 大紀元 2012-01-22 http://www.epochtimes.com/b5/12/1/22/n3493201.htm >>>> 自釋迦牟尼佛以降 3,035年來…… 由於南傳、北傳、藏傳所記載的佛(釋迦牟尼佛)入滅日不一, 因此佛曆有多種不同的計算方式,3035年是其中的一種算法,這不是重點,令人驚異的是從未在「世上」出現過的「花」,而今多處盛開,法華文句:『優曇花者,此言靈瑞。3千年一現,現則金輪王出。』 (《法華文句》是《妙法蓮華經文句》的略稱,是天台宗開宗祖師智者大師(註二)對《妙法蓮華經》中的字句及意義的詳細解說,由門人灌頂筆錄。)。 普通常識告訴我們:『花』是無法在沒有泥土和養分的地方生長的,但上述新聞卻告訴我們:「這種花在什麼載體上都能生長,無論是銅像、鋼鐵、玻璃,還是塑膠、水果、植物等等,都留下這種奇花的蹤跡。」,靈異現象乎? 『示現是不需要載體的』 版主寫這篇的初始念頭只是想將『優曇婆羅花』的相關資料「摘錄」在這裡(版主的這個部落格),版主將「這裡」定位成除了是發表個人淺見或抒發牢騷的一個平台,也是版主個人的一個小型資料庫。 沒想到當版主寫到 “靈異現象乎?” ,『示現是不需要載體的』這九個字像一束光『咻』一聲從版主的窗外飛過,版主念頭一頓,這一束光又『咻』的一聲鑽進版主那顆魯鈍的腦裡。 『示現是不需要載體的』,真的不是版主那顆魯鈍的腦所思所念,殊勝因緣。 妙法蓮華經(註三)是世尊(釋迦牟尼)晚年在王舍城東北耆闍崛山(又名靈鷲山)這個地方所說的微妙法,世尊雖以八十歲為期而入涅槃,然其應化身、法身「常在靈鷲山」、「常住說此法」,法華經卷五壽量品:「…因其心戀慕,乃出為說法,神通力如是,於阿僧祇劫,常在靈鷲山,及餘諸住處。」,佛為度眾生,應機說法,隨緣示現。 佛為度眾生,應機說法,隨緣示現。 版主對優曇婆羅花隨處綻放的淺見: 感應道交(註四),隨緣示現,無需載體。(不需要固定(或說特定)的載體) 換句話說沒有土壤、沒有水,優曇婆羅花依然隨處綻放。
註: 一、法華文句: 《法華文句》是《妙法蓮華經文句》的略稱,是天台宗開宗祖師智者大師對《妙法蓮華經》中的字句及意義的詳細解說,由門人灌頂筆錄。 天台大師智顗在南朝陳代禎明元年(西元587)於金陵光宅寺講說,由灌頂筆記。全稱妙法蓮華經文句,略稱法華經文句,為法華三大部之一。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四冊。北宋天聖二年(西元1024),遵式奏請入藏。本書係對於法華經之經文,作逐句之注釋。書中多運用天台宗獨創之釋經方法以解釋經文,稱為天台四釋:(一)因緣釋,就佛與眾生之說、聽因緣,以解釋經文,為一般佛教之解釋法。(二)約教釋,以五味八教解釋偏圓大小之教格。(三)本迹釋,分法華經為本門與迹門,而解釋其義旨之不同。(四)觀心釋,將經上所說之每一事件,攝於自己之心以觀實相之理。 二、智者大師略述: 智者大師生於公元538年(538-597),在南北朝時期的南方梁朝,為天台宗開宗祖師。有說是三祖,即以慧文、慧思為初祖、二祖。慧文以其一心三觀及所觀得的一境三諦之思想,由慧思繼承,並傳給智者大師,智者又大大對之充實提高,從修觀上更開展為“一念三千”的三諦圓融觀,而溶鑄成天臺教觀中心的大法門。 智者大師是隋代荊州華容(湖南潛江西南)人,俗姓陳,字德安,名智顗。世稱智者大師、天台大師乃智者大師之別稱。七歲即好往伽藍各大寺院,諸僧口授普門品一遍,即以日課誦持之。年十八歲,投湘州果願寺依法緒大師出家。未久,隨慧曠學律藏,兼通方等,後入太賢山,誦法華、無量義、普賢觀諸經,二旬通達其義。陳天嘉元年(560),後入光州大蘇山,參謁慧思,慧思為其開示普賢菩薩道場,講說四安樂行,……。 三、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是世尊(釋迦牟尼)晚年在王舍城東北耆闍崛山(又名靈鷲山)這個地方所說的微妙法。本經的梵語原名:「薩曇芬陀利修多羅」(Saddharma Pundarika Sutra)。「薩曇」翻譯中文為「妙法」;「芬陀利」翻譯中文為「蓮華」;「修多羅」翻譯中文為「經」。把這部經由梵語譯成中文的,就是從西域龜茲國到中國後來成為佛教歷史上有名的四大翻譯家之一的鳩摩羅什三藏法師。 《妙法蓮華經》說一乘圓教,表清淨了義,究竟圓滿,微妙無上。《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顯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在五時教判中,屬於法華、涅槃之最後一時。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華經》也譽爲「經中之王」。 《法華經》成立年代約紀元前後,最晚不遲於公元1世紀,因為龍樹菩薩的著作《中論》、《大智度論》已引用本經文義。另外《大泥洹經》、《大般涅槃經》、《優婆塞戒經》、《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等諸經皆列舉本經經名並援引經中文義,可見本經之成立年代較以上諸經為早。 本經於印度西北結集,最初經本不太完整,而是像《華嚴經》一樣,次第結集、增編而成。 四、台北善導寺大雄寶殿(正殿)的大門門柱上刻著兩行字,右邊門柱上刻著什麼,版主真的不記得了,好多好多年了,好多好多年沒有再去看看了,…左邊門柱上刻著:『專念念彌陀感應道交頓悟本無心外佛』,您如果告訴版主右邊門柱上刻著什麼?版主就試著再寫一篇。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O/coolbier/PSN_PHOTO/828/f_14888828_1.jpg 後記: 後唐志安法師: 「一缽雲遊千萬山,雲山都在有無間。聞鶯看鴈緣何事,訪盡叢林叩盡關。」 僧伽透過行腳參方,走過雲山萬里,也走上自度度他的道路。 我將志安法師的詩改了兩句: 一缽雲遊千萬山, 雲山都在有無間。 驀然回首來時路, 風停雨歇塵歸土。
贈與諸君結善緣,阿彌陀佛。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