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7/06 11:39:39瀏覽5372|回應0|推薦20 | |
一個人被賣了,還在幫忙數鈔票,不僅可笑,更是可悲;如果被賣的是台灣,而數鈔票的是位即將成為總統候選人的人,那後果可能將是不堪設想。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此次赴美之前,聲稱美方關切台灣經濟能否維持自主性;在美國訪問期間,幾次演講她亦談及台灣經濟自主性的課題。其實,蔡英文所指的美方只不過是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個人,台灣之外,渠於去年6月也曾對澳洲政府發出經濟獨立的警語。 從蔡英文數度談話可以確知,她不僅不清楚希拉蕊講話的內容,且不明白希拉蕊所談是從美國利益出發,台灣只是被當籌碼看待。其次,蔡英文可能忘掉:數十年來讓台灣經濟失去自主性的,除了石油危機,就是美國!蔡英文竟然還在一味討好美國、迎合美國的說法。 所謂經濟自主性,指的是國家經濟發展的自主能力,亦即一國政府對其經濟活動的自主決策權。對內方面,此種自主性表現在對經濟活動的管制權,以及制定對外經濟法規的自主能力;對外方面,則表現在自主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能力。回顧我國經濟發展歷史,從1980至1990年代中美貿易談判過程,美國對我國使盡政治壓力,以及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危機,重創台灣經濟,在在顯示出,就是美國讓台灣的經濟沒有招架之力。 1980年代初期,台灣對美國出口及貿易順差皆持續快速成長,1984年對美出口占我國總出口達49%,為歷史最高,該年對美貿易順差占我國貿易餘額高達116%,引起美國高度關切。當時我國尚未加入關貿總協定(GATT,世貿組織前身),美方要求雙方進行貿易諮商,逼迫我方新台幣升值、降低關稅、消除非關稅障礙、開放市場等。蔡英文曾於1988年發表一篇文章<貿易談判的本質及其相對利益-以正面的態度對中美貿易諮商>,提到:「美方所要求我者,遠超過我方所要求美方者。」足見蔡英文知道,在美國壓力之下,台灣幾無自主決策權。 就在美國高壓政治下,新台幣兌換1美元從1985年的39.8元持續升值到1992年的25.4元,對美出口占我總出口比重由49%一路下跌到1992年的29%、1995年的24%;對美順差占總順差比重亦從116%降至81%。日前《自由時報》社論稱:「台北大學教授王塗發則認為台灣由經貿高度依存美國,打造出台灣奇蹟,轉而依存敵對的中國,此種『脫美入中』是台灣經濟最大危機所在。」過往的歷史,證明了所謂的「脫美入中」,始作俑者就是美國,同時證明了:台灣經貿高度依存美國,才讓美國有予取予求之機! 到了1990年代,全球化浪潮興起,除傳統貨品貿易與直接投資外,台灣經濟經由多元管道和美國連接。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研究,1997-2007年間,台灣和美國股市、經濟成長的關聯性大幅增加,相互持有證券金額占GDP比重快速升高,美國貨幣政策立即影響台幣升貶。因此,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台灣經濟如摧枯拉朽般的跌至負成長1.8%,在東亞主要經濟體,台灣所受衝擊最大,顯示台灣對美國之經濟自主性並未顯著改善。 在全球化及區域經濟整合的時代,各經濟體相互依存,沒有一個國家擁有絕對的經濟自主,想要提高國家經濟自主能力,可以依循幾個途徑。對內方面,一是提升國家綜合國力,包括科技、經濟實力等。其次是提高生產力、增強國際競爭力,並且在產業鏈關鍵環節擁有優勢條件。 第三是多元化,例如台灣缺乏能源,必須追求能源多元化降低風險;台灣內需市場小、仰賴外需,因此要追求市場多元化,所謂「脫美入中」只不過是在實現多元市場的道理。2011年IMF經濟報告指出,台灣和香港該年經濟成長受益於和大陸經濟及金融整合程度提升,因此抵消先進經濟體外需趨弱的衝擊,這就是多元化帶來的效益。 至於對外方面,在全球經濟秩序重整的過程,一則要多參與國際組織,與國際規則接軌;其次,要透過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在全球治理中扮演角色,爭取經濟自主參與。 民進黨反國光石化、反核四、反生煤發電、反自由經濟示範區、反ECFA、反亞投行等,都是在削弱台灣經濟自主性。蔡主席不應一手高談經濟自主,另方面卻為了政治,步步傷害台灣經濟自主能力。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