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8/30 09:08:37瀏覽166187|回應0|推薦18 | |
為了拼經濟,經過三個月的努力,行政院院會終於日前通過國發會所提報「擴大投資方案」,此大眾所矚目方案隔日專業媒體也特別以頭版頭條為之捧場,可是所稱三大亮點居然是不痛不癢的科學園區租金凍漲、工業區租金優惠和縮短固定資產耐用年數,完全未對症下藥,無補於現時的經濟惡化,令人不禁要為國發會、蔡政府悲哀,也為台灣經濟未來悲哀。 細讀該方案簡報之後,發現根本欠缺整體策略性思維,沒有目標、缺乏政策主軸、見不到具體可行措施,對於以往產業界所提問題,若不是避而不答,就是簡單幾字帶過,看不出方案應有的大格局、大方向,倒像是個拼盤。 舉例來說,土地是產業五缺問題之一,企業界都知目前合適土地是一地難求,方案中的答案竟是只有租金凍漲、租金優惠,此種措施在過往已採行過多次、了無新意。至於談到投資研發租稅誘因不足,問題可是一籮筐,例如企業保留盈餘要加課10%所得稅,變相處罰企業儲蓄等,可是方案居然是僅拿個固定資產耐用年限合理化來搪塞;在利率偏低的今天,縮短固定資產耐用年限的優惠僅能讓企業享受到微乎其微的利息節省,企業根本無感。 因此,如果從產業界的角度看,這方案就是:我的問題,率多都得不到解決;我不要的,卻給了一大堆。而從擴大投資的主體來說,這方案倒比較接近是「國營事業擴大投資方案」,相關國營事業要新增加投資近5倍,裡面還不知藏了多少的投資浪費。 長期以來,台灣經濟最主要的問題是產業空洞化、出口競爭力下滑、缺乏投資機會、服務業生產力成長遲緩等。2008年台灣前三大出口產業是IC、面板和油品,到了去年,此三項仍排名出口前三大,而且IC占出口比重從17%提升到25%,出口集中度逐步提高,顯示台灣產業結構惡化日深。 其次,區域經濟整合成為浪潮,競爭對手的FTA覆蓋率逐漸增加,出口可以享受免關稅的市場增多,而我洽簽FTA受阻,關稅障礙使我國出口產品相對競爭力下挫,以蔡政府力推的「新南向」政策言,越南非農產品平均關稅達8.4%、泰國8.3%、印尼6.7%、馬來西亞5.5%、印度10.2%等,均高於我國。此外,服務業占我國GDP達2/3,但是現代服務業如ICT、金融、專業企業服務業等占比約僅20%,落後先進國家如美國的30%以上甚遠,影響服務業成長和薪資水準。 綜上,所謂的擴大投資方案其目標應在於創造新興主力產業、提升出口競爭力、創造投資商機、服務業轉型升級等。在改善投資環境方面,我們希望看到自由化、法規鬆綁、國際化及國際接軌等重大政策措施;對於產業界所提五缺問題,我們盼望蔡政府認真以對,而不是左閃右躲、避重就輕。在促進民間投資領域,政府應加強推動BOT、都市更新等作為,充分運用民間力量參與投資。 依據政府統計,去年民間投資占固定資本形成82%,來自公營事業僅佔5.5%,擴大投資方案的重中之重應在民間投資,蔡政府的方案可說是本末倒置了。如果蔡政府對當前嚴峻的經濟情勢是如此虛應故事以對,就證明蔡總統所說的「提振經濟第一」根本是假的。(原文刊載於105年8月30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829005860-262105)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