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下雨天小心「濕邪」入侵
2011/08/11 18:02:50瀏覽399|回應0|推薦0
 

  

       近期,全國各地雨水不斷,連綿不斷的雨水在緩解酷暑的同時,也帶來了隱憂。雨水使空氣濕度過大,危害人體健康,中醫稱之為「濕邪」。

  人體脾胃受「濕邪」的影響最大。很多南方人一到梅雨季節就會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功能減退的症狀,還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膩或黃膩等,中醫叫做「濕邪中阻」。北方的降雨量雖然較少,但很多人長時間處於疲勞狀態,運動少,再加上心情不是很舒暢,也會導致脾胃功能欠佳,出現和「濕邪中阻」類似的症狀,中醫叫做「內生濕邪」,與南方的「外感濕邪」相對應。這時候,如果再淋一場春雨,「內生濕邪」就非常容易與「外感濕邪」相結合,使病情更為複雜。

  要避免受到「濕邪」的侵擾,雨季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避免外濕傷身。儘量少在潮濕的地方工作,如果條件允許,可使用抽濕機或在墻角放置乾燥劑,保持室內濕度適中;陰雨天時注意關閉窗戶,等到天晴後及時打開門窗,讓空氣流通,以祛除濕氣;外出時攜帶雨具以防淋雨;春遊時不要坐在陰冷潮濕的地方。

  第二,注意勞逸結合。過度疲勞容易導致濕邪乘虛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同時還要注意加強體育鍛鍊,適度的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還可以助消化、促進氣血流通。

  第三,多吃一些健脾化濕的食物,如扁豆、薏苡仁、冬瓜等,切記不宜過食生冷、油膩的食物,以免助濕傷脾。

  第四,必要時可服用健脾化濕的藥物,如藿香正氣水、保和丸等。

  下雨天易患的疾病

  手足癬

  足癬:俗稱香港腳,和潮濕悶熱有很大關係,雨季,足部在雨水中浸濕過又在室內自然陰幹,腳很容易被黴菌感染。

  蜂窩組織炎:足癬的一個常見後遺症就是蜂窩性組織炎,若不及時有效地處理,嚴重者甚至有致命危險。而且容易反復感染,往往稍微潮濕悶熱或足部泡水就會再度感染。

  足部濕疹:包括有汗皰疹、接觸性皮膚炎等等問題,發生原因很多,但夏季雨天足部潮濕悶熱會加速惡化,病人有可能因為如此而加重病情不易根治。

  中醫治療方法:

  1、取蛇床子、苦參、白蘚皮、黃柏、生百部各20克,雄黃、硫黃各10克,當歸15克,每日1次,水煎取汁外洗患處,每天1次,每次30分鐘,適用於各型手癬。

  2、取白礬、五倍子、地膚子、蛇床子、苦參各30克,大楓子、川椒、黃柏各25克,共研末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1周備用,每天2次,取苭液浸泡患處,每次30分鐘,每次可用7天,適用於各型手癬。

  3、取雄黃、黃連各10克,苦參、土茯苓、防風、地膚子、荊芥各30克,冰片6克,先將前7味苭水煎30分鐘,停沸後加入冰片,去渣,待溫浸泡患處20分鐘,每天4次,每次用3天,15天為1個療程。適用於各型手癬。

  4、取生地24克,大黃18克,蛇床子、?薟草、百部、大楓子、海桐皮各15克,木鱉子(切片)、紫草、杏仁、丹皮、當歸各12克,花椒、甘草各6克。將上苭浸入1000毫升麻油內2天,然後用炭水煎至苭色微黃為止,用細篩濾渣,再用蜂蠟450克放入杯內,將濾下的麻油趁熱倒入杯內,攪勻成膏,收貯備用。每晚睡前,用溫水將患處洗凈,拭乾後,取此膏涂擦患處。適用於手癬表皮乾燥、脫皮、皸裂或水皰、奇癢。

  5、取滑石、海螵蛸、制爐甘石各40克,赤石脂20克,硼砂15克,白礬、制乳香、制沒苭各10克,輕粉、鉛丹、冰片各4克。共研成細末,過篩和勻,將患處洗凈擦乾,然後將苭粉均勻撒在趾縫間糜爛癢處,每天2次,適用於浸漬型足癬。

  6、取苦參、地榆、胡黃連、地膚子各200克,將上苭切碎後放入75%酒精至1000毫升中浸泡1周,過濾後再加70%酒精至1000毫升,外搽患處,每天3次。適用於水皰型足癬。

  7、取土槿皮、蛇床子、透骨草、徐長卿、黃芩各30克,土茯苓、苦參、枯礬各20克,每日1次,水煎取汁適量,浸泡患處,每天2次,每次30分鐘,適用於足癬合併感染者。

  溫馨提示:

  1、患有手足癬的患者在多雨季節應儘量不要下水,以免引起細菌感染,導致足癬的加重;不同的手足癬患者不能隨便使用外用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不同的外用抗真菌藥劑型。

  2、在雷雨季節,家長要教育小孩不要玩污水,遇雨天污水濕腳後,要儘快沖洗乾淨,可用1%的鹽水對腳部進行浸泡,以免患上水浸性皮炎。少穿透氣性差的雨鞋和運動鞋,內褲、鞋襪濕後要迅速更換,清洗後以風筒吹乾,保持幹爽是防止真菌感染的最好方法。

  黴菌性陰道炎

  近日前往醫院就診的婦科病患者,相比平日增多了近3成;其中以黴菌性陰道炎患者居多,其次是宮頸炎患者和盆腔炎患者,而婦科炎症的高發與近期持續的陰雨天氣關係十分密切。

  女性婦科炎症的發病率原本就很高,而近段時間以來,天氣一直陰雨不斷,太陽很少「露臉」,衣服難以得到充分晾曬,再加上空氣濕度大,衣服容易發黴,女性穿了滋生各種病菌的內衣以後,外陰容易受到感染,從而引發各種婦科炎症。這是陰雨天氣容易引發婦科炎症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醫認為黴菌性陰道炎是由於濕熱在體內蘊結,加上外受毒邪所致。濕熱是內因,而毒邪是外因,內因、外因相互作用使病情纏綿。日久濕熱之邪必然要傷陰,出現陰傷、濕熱阻滯的虛實夾雜的證候。

  呼吸道疾病

  近幾天因為晝夜溫差大,濕度高,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老年人和幼兒,抵抗力相對較差,更應注意病毒性肺炎、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生,有心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也應注意保持情緒平和,早晚氣壓較低時不要外出鍛鍊,晚上空調一般保持在26℃左右,多開窗,多喝開水,同時因為這兩天經常有陣雨,應注意避免淋雨受涼,以免一冷一熱引發疾病。

  中醫看來,呼吸病的發病原因有外感、內傷等方面。主要的病理變化為氣的生成和運行失常。由於氣動運行失常,所以其實症是由氣的升降不利,肺失宣降,痰飲阻肺;虛者是由於氣陰不足,升降出納無權所致,所以説氣虛和氣機失調是呼吸病發生之本。然而,氣動生成取決於脾肺功能是否正常及飲食的營養是否充足,而先天之氣的盛衰在於腎的強弱,也與後天脾肺的功能密切相關。所以,雖説氣虛及氣機失調為呼吸病發生之本,但實則呼吸病的發生發展與肺脾腎的功能也密切相關。

  中醫治療方法:

  督灸

  適用於慢阻肺、肺纖維化、肺部感染(包括真菌感染)。能溫腎壯骨、補精益髓、溫經通絡、豁痰祛瘀、行氣活血、祛寒除濕。

  方法:患者取俯臥位,充分暴露脊柱,常規消毒脊柱及兩側皮膚,從大椎穴到腰俞穴之督脈處撒上一層薄薄的督灸粉,鋪桑皮紙,在上面放4厘米厚、6厘米寬的生薑泥,再于生薑泥上鋪3厘米寬、2厘米厚的艾絨條施灸,共施3次,每次約兩小時,一個月重復一次。3個月為一療程。

  平衡火罐

  適用於咳嗽、喘證、肺脹、肺痿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急性加重期或者穩定期,可起到溫經散寒、舒經活血、祛風除濕、清熱瀉火、行氣通絡等功效。

  方法:與普通火罐不同,是以各種不同的火罐手法為治療手段的自然療法;手法有留、閃、搖、摩、抖、擦、推、彈、振。選擇起平衡作用的特定治療部位,實施熨燙、牽拉、擠壓、彈撥等手法,向大腦中樞反饋信息,從而起到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平衡陰陽、強身健體的功效,隔日一次。

  穴位埋線

  適用於慢阻肺、哮喘。埋線療法常用於減肥,在呼吸科也是常用的特色療法之一。根據針灸學理論,通過針具和藥線在穴位內産生刺激經絡、平衡陰陽、調和氣血、調整臟腑之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方法:使用羊腸線或其他可吸引的線,在穴位處植入。是在針灸經絡理論的指導下,通過5號注射器針頭將醫用羊腸線預先穿入,快速扎入相應穴位,留置羊腸線,拔出針頭,通過持久、柔和地刺激穴位,達到疏通經絡氣血,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主要穴位:足三里、肺俞、孔最、豐隆(均取雙側穴位)。


http://www.hellotw.com/ylbj/201107/t20110720_668481.htm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oves333&aid=5528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