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頸椎病治療
2014/09/25 15:46:36瀏覽87|回應0|推薦0

頸椎病是因頸椎間盤變性、頸椎骨質增生或損傷,造成對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的刺激和壓迫所出現的綜合徵。主要症狀是頸肩痛,放射到頭枕部或上肢,少數有眩暈;或一側面部發熱、出汗異常。嚴重者出現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以致四肢癱瘓。可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及交感神經型,臨床常見的是混合型。

頸椎病的治療:

1.藥物治療:①降纖酶5U+生理鹽水250m1,每日1次靜脈滴注(90min滴完),連續3d為1個療程,停3~4d後進行下1個療程。顯效率26.7%。機制:改善微循環,解除頸椎對神經、血管和脊髓的壓迫。②燈盞花注射液(含生藥5g/2ml)20~40ml+5% 葡萄糖溶液250~500ml,每日1次靜脈滴注,7~14d為1個療程。治療頸椎病眩暈,有效率87.5%。

2.穴位注射治療:

(1)10% 當歸注射液:頸枕部敏感點穴位注射,並配合靜脈點滴,總有效率96%。

(2)複方丹參注射液:加10%葡萄糖注射液,在大椎穴病變側旁開0.5寸(同身寸)穴位注射,或註射阿是穴,大部分患者有效。

(3)當歸注射液、骨寧注射液、麝香注射液各2ml混合,穴位注射,總有效率98%。

(4)野木瓜注射液2~4ml,注射頸部華佗夾脊穴或病變頸椎及壓痛點,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休息2d,連治5個療程。

(5)丹皮酚、維生素B12注射液,選穴注射,總有效率90%。維生素B2、小當歸、寄生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針灸拔罐治療,總有效率99%。

(6)2%利多卡因、川芎嗪注射液和地塞米松, 風池等穴位注射,總有效率為96%。

(7)穴位注射間日1次,3次1個療程,連注2個療程。

選穴:阿是穴、風池、大杼、曲池 ,每次3~5穴,用藥為2%鹽酸普魯卡因2~4ml,維生素B150mg,維生素B121mg,地塞米松10mg,配合服用中藥方劑。

(8)維生素E油劑,穴位注射,總有效率97%。

(9)潑尼松龍加高滲鹽水注入肩胛岡上窩和岡下窩;或用曲安奈德加0.25%普魯卡因,注入風池、夾脊等穴位,治愈率達90%。

3.用直流感應電療加中藥電熨:桂枝3,赤芍3,川芎1,乳香1,草烏3,羌獨活各3,乾薑5;或赤芍4,川芎1,三棱3,莪朮3,乳香1,草烏2,當歸4,丹參4,威靈仙4,木瓜3,透骨草3。各藥按比例粉碎混合裝入布袋(每包200~250g),蒸透放於陰極,通電20~25min,每週4~6次,20次為1個療程。

4.中藥方劑:

(1)葛根四蟲散:葛根、全蠍、殭蠶、地龍、炙鱉甲各60g,蜈蚣30g,丹參、白芍牛膝各30g, 薑黃 15g,羌活、獨活、桔梗、桂枝各10g。上藥研為細末,分成45包,每次服1包,每日3次,治療頸椎病,總有效率94.7%。

(2)方藥:生半夏、生南星、皂角刺各30g,生大黃、生乳香、生沒藥各15g,片薑黃20g,制馬錢子、樟腦各10g。上藥共研為細末,加凡士林適量調成軟膏,將藥膏攤於敷料上,外敷於頸部患處,48h更換1次,10次為1個療程。

(3)熟地50g,白芥子、肉桂、麻黃各10g,炮薑炭、生甘草各5g,鹿角膠15g。水煎服,每日1劑。

(4)方藥:祁蛇(或烏梢蛇)10g,蜈蚣10g,全蠍10g。

將上述藥物焙乾研末等分成8包,首日上下午各服1包,繼之每日上午服1包,7d為1個療程,2個療程間隔3~5d,一般12個療程可獲效。

5.中醫藥治療頸性眩暈:①山莨菪鹼20mg+10%葡萄糖溶液250~500ml,每日1次靜脈滴注(45~50滴/min),用藥5~7d。眩暈症:山莨菪鹼貼膏敷內關穴。或口服山莨菪鹼10mg,每日3次。②曲克蘆丁0.8g+5%葡萄糖溶液500ml,每日1次靜脈滴注,10d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總有效率96%。③頸椎骨質增生 :硝苯地平10mg,每日3次口服;7d無效者加服頸復康,肌內註射維生素B12、維生素B1等。症狀好轉後繼續服藥3個月,以後可改服維持量10mg,每日1次,長期服用可減少頸椎骨質增生所致並發症。④椎動脈供血不足、梅尼埃病、良性陣發性體位性眩暈:川芎嗪注射液100mg+5%葡萄糖溶液500ml,每日1次靜脈滴注,或肌內註射,10d為1個療程。⑤全天麻膠囊2粒,每日3次,白開水送服,10d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總有效率96%。⑥枳實10g,開水沖泡代茶飲用,每日1~2劑,10d為1個療程;可減輕頸椎病的頭昏、眩暈、耳鳴、噁心、精神不振等症狀。

轉載保留鏈接,尊重別人,尊重自己,好人好運,謝謝!原文地址:http://www.jibingnet.com/waike/jingzhuibing/10521.asp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oves333&aid=17569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