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31 10:49:09瀏覽1615|回應0|推薦4 | |
《Bukut校長與原聲合唱團》 ----------布農族信心的重建故事 過去幾年來,Bukut校長就像傳教士一樣,逢人便闡述自己的夢想,Bukut校長的夢想,只有建中退休老師廖達珊當真。「怎麼有這麼老的小隊輔?」這是Bukut對廖達珊的第一印象。而廖達珊這個老「小隊輔」卻是原聲學校的推手。 要把布農族天籟之音推上世界舞台的夢想,過去這些年,Bukut校長(東埔國小馬彼得校長)見人就講,像個傳道士一樣,只不過,結果多半如阿扁和總統府的大官一樣,都只聽聽而言,從沒有回音。 直到Bukut校長遇到了建中生物老師廖達珊。 「我的夢想,講過給很多人聽,到最後,只有廖達珊及章大中兩個人,是認真的!」Bukut校長如此說。原聲學校得以實現,除了Bukut校長的熱情與執著,建中老師廖達珊強而有力的執行力,放著退休遊山玩水的好日子不過,跳下來組織原聲教育協會,正式對外募款,集結建中老師資源,上山築夢去,為原住民小孩教育紮根。 布農族校長與建中老師是如何起化學作用? 約五年前,東元文科技教基金會認養山裡學校,寒假在新鄉國小辦營隊,在上山前夕,發現志工人數不夠,缺二個小隊輔,參與這項活動的 這是廖達珊第一次上山,擔任小隊服,廖達珊形容,「學了很多猴子把戲」;而當時Bukut就是新鄉國小的校長,對廖達珊的第一個印象竟是:「怎麼有這麼老的小隊輔?」當時,擔任小隊輔多半是大學生,約莫五十一歲的廖達珊,大家敬她「德高望重」,本想禮遇她住在校長宿舍,但廖達珊身教重於言教,做什麼就要像什麼,她堅持,小隊輔就是要跟學員睡通鋪! 這次上山,廖達珊也被布農族天籟之音感動了。Bukut當時已在新鄉國小組合唱團,下午排練,那天練習唱《獵祭》(註:布農族為善獵的民族,此曲為布農傳統歌謠)。「一開口我就起雞皮疙瘩,到後來我眼淚就掉下來了…好似整個人被煞到,」多年後廖達珊仍被當時聽到的聲音所感動;當時在場的洪蘭教授也提議,我們應該想想,能否規畫什麼,讓這布農聲音傳唱下去。 洪蘭教授的提議、原聲學校的想法,一直到廖達珊去年年中退休後,出現了曙光。廖達珊五十五歲自建中退休,三十三年的教學,讓她桃李滿天下,更教出許多傑出學生。廖達珊的一個在金融界做事的學生羅綸有,問起,「老師退休後想做什麼?」 廖達珊直率地說:吃喝玩樂啊! 羅綸有則說,「不行不行,老師還麼年輕!」羅綸有還說:老師有什麼夢想?我一直有一個想法,有天成立基金會,幫老師圓夢! 廖達珊說:除了教育,我什麼都不懂耶。 羅綸有回說:好,那就做教育。 不可思議的是,圓夢機會真的來了。沒多久,廖達珊七月間接獲羅綸有來電,要廖達珊趕緊提一個proposal來,廖達珊趕著上山找Bukut談,原聲學校就是這麼產生的,學生幫廖達珊圓夢,廖達珊決定幫Bukut圓夢。 如今,Bukut校長也為廖達珊起了一個布農名字:Akuan(意思是:能幹的女人);這也是Bukut校長去世母親的名字,因廖達珊的積極、鼓勵與堅持,經常讓Bukut校長想起母親。 在廖達珊強力領導下,原聲學校很快地成軍,為此,廖達珊不辭辛勞,經常駕車飛奔台北東埔兩地,上山當義工,退休比不退休還忙,以前教生物時,經常會注意有關生物新知及相關報導,但現在,廖達珊自嘲,「生物的新聞都不看了,倒是跟原住民有關新聞,看得可仔細咧!」 廖達珊曾帶建中的資優班學生,看著這些天賦異稟的資優生,雖然備受學校關注,但有時因家庭因素或思想執著,經常在現實中掙扎,找不到出口,這讓做為人師的廖達珊心疼不已;即便已退休,廖達珊經常自己帶著建中孩子上山,試圖讓這群都會中的資優學生領會不同的人生,廖達珊有感而發說,「我們上山,不是說要來給原住民帶來什麼,恰恰正相反,反而是原住民給我們的更多,山,給我們撫慰與治療。」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