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外交將是越來越難走的路
2008/05/02 11:13:04瀏覽239|回應0|推薦1

我們的外交內憂外患,到處地雷,是一條崎嶇坎坷的路;過去有些朝裡有人好做官的駐外人員,在國外逍遙自在慣的好日子已經不多了。

台灣多數的人民都認為我們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外交是彰顯國家主權基本手段之一。很多人以為拿我們的護照可以在全世界暢行無阻,就誤認我們沒有什麼國家主權的問題。其實,在國際間,我們始終因為台灣的主體性問題,不知何去何從,左支右絀;只是近十年來在外行人拼外交的口號下,炒得我們的外交似乎有很高的成就。我們的外交人員也利用機會,配合他們在外搖旗吶喊,讓主其事者叫爽,喘息逍遙,不知內外到處佈滿地雷,隨時都可引爆。剛見報的外交弊案(金援巴紐建交 密使A10),只是冰山一角,馬達斯加早年也發生過類似的案件。

沒有錯,在美俄冷戰期間,自韓戰到我們退出聯合國和中美斷交為止,台灣因戰略位置重要,即使中國在一九四九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仍然在美國護航下,於國際間享有主權獨立。我們反共抗俄時期的外交官在國際舞台上活躍,展現身手,建立豐功偉業;也有不少傑出的外交人員輩出於彈丸小國的台灣,在當時確實是稱得上風光。

近二十年來,由於中國的崛起,而我們的國際地位有如日暮西山,逐漸式微,幾乎退出各主要的國際組織;世界主要國家也陸續跟中國建立正式關係,與我斷絕邦交。中華民國除了有限的幾個邦交國外,各種外交活動已經被中國取而代之。台灣成為我們普遍的稱號,連美國布希總統都會誤稱中國為中華民國;而鮑爾前國務卿曾在博鰲會時口誤,稱我們為台灣共和國,可見象徵我們主權的中華民國國號,已經漸漸地在國際間被遺忘了。

一批傑出的反共抗俄外交家在南非一役後,功成身退,離開國際舞台之後,很多外交人員少有磨練的舞台,也沒有建立什麼戰功的機會。我外交落入缺乏外交修養,或有學識但沒有實務經驗,或是濫竽充數人手裡。因此過去這些年,我們的外交只是在國內叫爽,在國際間沒有什麼建樹的泥沼中。同一時間,中國又謀我日急,在這樣的情形下,怎麼能不叫人為今後的外交感到憂心。

中國宣稱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這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他們的這個堅持不但不會動搖,而且因他們國力的逐日強大,越來越堅定,絕對不會有任何讓步或妥協的可能。在這種壓力下,我們既要維持主權獨立,又要為兩岸的良性來往破冰,外交工作的難度勢將更高,將來的發展能不能如大家的心意左右逢源不得而知。

但我們政府十年來,除了徒逞一時口舌之快,在國內大放厥詞外,實質上很少有什麼作為。駐外單位也只在外配合做些對內宣傳,沒有實質的外交活動。譬如今年四月二十一日中央社來自倫敦的一則新聞,報導我們代表處邀請一個英國國會議員在海德公園為加入WHO演說造勢,還有照片為證。這狀似對外的外交造勢活動,經網路查證,除國內少數幾家媒體報導外,英國當地的主要媒體並沒有廣播電台、電視台或報紙刊登或報導這則新聞。這種在六千多萬人口的英國,只有發動幾十個派在那兒的工作人員、留學生、僑胞和湊巧在公園好奇的當地帶來小朋友遊園的居民來湊熱鬧的聚會,就是典型地對內用的外交宣傳例子。

一年必須支付幾百萬英鎊(一英鎊等於六十到六十五台幣)的業務費、租用館舍和人事費用,如只能辦理類似這種沒有實質成果的活動,對於名目上訴求的爭取進入WHO有什麼助益,對國際宣傳又得到什麼好處,我們又如何相信他們將來會為國家在國際間開創新出路呢?

有一位教授朋友去年春假到歐洲訪問,見到了他們學校出身的幾個留英學生,從學生口中獲悉他們在註冊時,國籍被歸類在中國底下的台灣。於是反應到代表處,過了一段時間後,他們從代表處得到的答覆是,已經請教育部出面向學校交涉,以後就不了了之。這位教授聽後也非常氣忿,利用參觀學校的機會,瞭解到一般英國大學都是根據政府的外國序號辦理,政府又是依照聯合國的說法編列,因此台灣通常都被排列在中國底下的一省。

駐英代表處對這種外交重要課題都如此處理,回答學生說,已經請教育部出面要求學校更正。學生聽後怎麼不氣憤,怎麼不對我們的駐英代表處失望呢?假如教育部能處理這種牽涉到國家主體性的涉外事務,那麼外交部的工作又是什麼呢?英國的大學會因我們教育部的要求改變他們的規定嗎?我們的教育部真能管到英國的大學嗎?太扯了吧!教育部最多也只能請他們的對口單位反應問題;解決問題還是外交單位吧!怎麼推,你們份內的責任是推不掉的。

這只是駐外單位的一件很重要的小事,但也反映我們政府主辦外交大官的無能,影響駐外人員的敬業心,甚至他們的素質因而也變質啦!沒有勇於任事的精神,也不知道自己的真正使命在哪兒,忘記自己是誰,把駐外單位誤認為官方的國外接待站,只要像旅行社般伺候出來旅遊的中央民意代表和政府各級大官滿意,就好升官。我們還能不擔心外交的前途嗎?

我們的外交的確是一條崎嶇難走的路,處處都是地雷,未來還需要新政府運籌帷幄,確立工作目標,改變工作人員的體質,才有恢復過去的優良傳統,走出層層的難關。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kydevelopers08&aid=183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