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農民,刁民?
2009/02/15 09:36:59瀏覽617|回應0|推薦3

 「什麼?你要回家鄉農村去?聽我的,都市好,要佈局,就在都市。」

 走在江南精緻的庭園裡,朋友誠意地勸我:「農民是最難纏的,在中國,農民最可憐,但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他們出自天性的精打細算,卻又不可理喻,目光如豆。」我說:「人心總是肉做的,你對人好,人就會對你好。」朋友們又好氣又好笑:「你要為他們好,他們會認為你是個癡子,白給便宜不會不佔。」

 他的勸解和我的執迷不悟持續到了第二天,在他的辦公室裡,朋友耐心說明著。我說:「農村這麼多的孩子,受不到好的教育,心靈就白白浪費了,心靈的浪費可是天下最大的浪費啊!」秘書正好進來倒水,笑著說:「您不明白,中國多的是心靈可以浪費,哪就差這幾個?」我當時傻住,心中的震動難以言喻,以後幾天,都沈默著不說話。

 到了合肥鄉間,的確碰到許多很可氣的事。小團山荒草蕪蔓,荊棘處處,全無路徑,本來就不容易攀登,所以少人來往。但是在我們開闢了園區道路後,居然門庭若市,使得我們管理和確保安全都很困難。每天黃昏,附近的農民就趕著鵝群上山,梭巡不去,鵝糞沿途撒佈,甚至穿門入戶,到處探望。我們問為何非往山上趕不可,答曰:「這山上有種草,鵝特別喜歡吃,別處沒有,所以非來這裡不可。」問以:「以前山上沒開路,你不也就是到別處去吃草嗎?」答曰:「既然你已經開了路,我就非要來不可!」聞之令人氣結。

 我們實不願建起圍牆、刺網,但是隨意進入破壞的事件多了,管理人員都受不了,於是想出來用馬甲刺這種多刺植物作圍籬,形成天然隔障的辦法。馬甲刺的圍籬建構雖然費事,取得倒是不難,因為山上原本就散落在各處不少,只要移往邊界即可。但是沒有多久,西側的馬甲刺就有多株被鋸掉或焚燒、連根挖除。我們詢問後方知,西鄰的農人覺得我們開的道路走起來方便,所以去除馬甲刺,好到我們的界內,循徑上山,進入他的菜園。我們不多爭論,開始全面建起刺網,但是在西側全面後退三尺,將我們開的路徑讓與農民,另外自行開拓新路。退讓之後,也就帖然無話。

 朋友們或有看到問起的,我詳說原委,朋友很快想起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張英為清康熙年間宰相,家人與鄰戶因建牆佔地產生爭執,修書要求張英解決。張英答詩一首:「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人得書後退三尺,鄰家見狀羞愧,也退後三尺。我大笑,告以同樣的故事也有以張英的兒子張廷玉、揚州八怪的鄭板橋和其他許多名人做主角的。我說:胡適曾說中國歷史故事中有許多「箭垛式的人物」,例如發明必出自公孫軒轅、魯班、諸葛孔明,好事都是堯、舜做的,奇案、懸案都是包拯破的,「六尺巷」這樣的故事,或可稱之為「箭垛式的故事」,故事形態都是一樣的,只是往裡面安不同的人物罷了。這種故事即使是真的,我們也可以揣度官宦人家隔鄰所居,必然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張家退讓,如鄰家不退,在地方上顏面何存?農人卻不然,他手上有的資源太少,令名換不得飽飯,對他而言,毫無用處,哪有後退的餘地?

 我初至農村,非常不解農民為何固守稻米的種植,而不選擇其他高價經濟作物,於是儘量利用機會和老農、鄉民談話,了解他們的想法。由此,我知曉了耕種水稻,要買化肥和農藥施用、要請人修田埂、要出收割機的錢,算下來每年一畝地的收益不過五百元人民幣。有一次我問道:「此地香椿是常見植物,香椿抗氧化能力強,是極受歡迎的高價蔬菜,為何不種香椿呢?」他們告知,曾有領導提倡種香椿,農民大面積栽植,卻乏人收購,農民血本無歸。下任領導來了,又提倡新的一種作物,宣傳有多大的經濟效益,大家景然風從,可是收成後仍然乏人問津,領導又走了。如是幾次之後,農民禁不起拿整年的辛勞和收成開玩笑,任領導們再舌燦蓮花,他們也是「八風吹不動」了。

 水稻雖然收益不高,可是除了播種、拋秧(現在為省人力,多以拋秧取代插秧)、引水、施肥、撒農藥、收割之外,其他時間只要任著水稻成長即可,多餘時間可以找些零工來打,水稻收入雖然不高,總能保證,打零工又可以多些餘錢。其他農作銷售管道不明、收入不穩定、初期投入資本大,都是農民卻步的原因。我們所看到烙印在農民身上「頑固、保守、封建、短視」的印記,是因為血淚教訓積累來的保命手段。與他們相處,有時當然不好受,但是卻必須尊重。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ikuo&aid=2616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