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科技業裁員的主因 是否源自於垂直整合?
2009/01/02 17:06:31瀏覽955|回應0|推薦2

這是今天科技版的文章, 我把原po的疑問和我的回覆一併貼在此,
其實, 我也只是個"半調子"的科技從業"勞工", 算是"勞方"而非"資方"
想說的也只是"能力愈大責任愈大", 在還沒有"能力"和"責任"的現在,
只好努力的做好本份!

前陣子跟同在電子業的廠商聊天
對方是專賣玻璃切割技術以及提供玻璃原材的廠商
提到cmx, aux, hannsxxx以及等等等面板廠
加上foxxxxx, dram....等等都是在這幾年來著重於成本管控
垂直整合 正所謂肥水不落外人田
加上一進一銷等作帳行情因素
導致這波金融風爆下受傷更加慘重
原本可分攤風險在下游可能100~500家的
原本可以養活數百萬家庭生計的
在當初所以利潤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情況下
現在只能完全承擔在自己手上 且原本需要上百家的中下游需求
變成只需要一半甚至1/3的內部整合就足夠
滿足內需就可以掌握成本及利潤
當然 大環境糟糕是真的 不過仍舊還是有沒裁的企業在撐著
但是不是可以說 沒有垂直整合 反而此次受波及較輕?
試問是否真的如此 造成此次嚴重裁員的主因?
請賜教!

(以前做報告時, 有稍微涉獵過相關歷史, 若仍有謬誤, 請強者不吝指教.)

台灣電子業是以代工起家,

本來是先以歐美日大廠的"關鍵"零組件oem/odm切入,
以物美價廉的方式 對大廠的製程作委外代工的拆解,
不但不是"垂直整合"反而是"水平分工".

_/_/_/_/_/_/_/_/_/

以dram或晶圓代工的半導體業而言, 這種模式最明顯,

原本在歐美日大廠一條龍式的生產模式,
在台灣業者的配合下,
設計.製造.檢測.封裝全部被拆開成不同的公司作委外,
甚至衍生出彼此競合的次集團.(比如mtk和umc)

而偉大的台灣業者, 在最"輝煌"的幾年,
硬是把微笑曲線最糟的那一大段, 變成在股海上撈錢的明牌.
比如: dram.

_/_/_/_/_/_/_/_/_/

在成長漸逹飽合的產業, "垂直整合"才是成本cost down的王道,
不然,母公司"賠錢"讓子公司或是委外的公司"吃香喝辣",
一定會讓股東或員工不爽的!

但是, 吃到甜頭的台灣業者 還是捨不得到手的肥肉,
(迷之音:只要是人都會捨不得"曾經""有效"的印鈔技術)
所以搞了一些"會計"和"作帳"的手法,
至少讓帳面上好看.

我對foxxxxx不了解, 不敢造次.
不過, 如果終端需求不振, 加上"外國"政策法令緊縮,
就算是霸王恐龍也必須要面對冰河來臨的挑戰!

我想:成本控管本來就是台灣人的強項,
(迷之音:被竉壞的"公營"單位不算吧!?)
沒有理由說這是造成"台灣""電子業"受傷的"原罪",

只能說:
"半調子"的"老大心態"去做成本控管,才會讓這波不景氣變的雪上加霜.

我所做的"田野調查"顯示,
南部"大廠"的"成本控管"在風險上其實過於集中,
可能在技術上也有改進的空間,
如果還叫"高科技"的話, 就不太能用"價錢"的方式決定一切,

版上強者眾多, 捫心自問:在做cost down時, 是否"公平"對待vendor?
還是"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的做做樣子?

ps:原po所謂的電子業, 其實正名為"面板業"可能會比較好.
   個人小小的"偏見", "面板業"其實不會比dram好多少,
   掌握的"關鍵"技術和dram比起來: 五十步和百步的差別.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wu246&aid=2528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