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敢拿香蕉的猴子
2008/09/14 22:21:58瀏覽1811|回應0|推薦3

有人做了一個實驗:將5隻猴子關在一隻籠子裡,同時在籠子中間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去拿香蕉,就用高壓水柱教訓所有的猴子,直到沒有一隻猴子再敢「動手」。 然後用一隻新猴子替換出籠子裡的一隻猴子,新來的猴子不知這裡的「規矩」,看到香蕉就很自然的伸手取香蕉,結果觸怒了原來籠子裡的4隻猴子,於是它們代替人執行懲罰任務,把新來的猴子暴打一頓,直到它服從這裡的「規矩」為止。試驗人員如此不斷地將最初經歷過高壓水懲戒的猴子換出來,最後籠子裡的猴子全是新的,但沒有一隻猴子再敢去碰香蕉。起初,猴子怕受到「株連」,不允許其他猴子去碰香蕉,這是合理的。但後來人和高壓水都不再介入,而新來的猴子卻固守著“不許拿香蕉”的制度不變,這就是路徑依賴的自我強化效應。

什麼叫做路徑依賴?在Google上查到的是:美國史丹佛經濟學家Paul A. David在一九七五年出版的《技術選擇、創新和經濟增長》中所提出的概念。

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不能輕易走出去。

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某一路徑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後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及未來可能的選擇。好的路徑會對企業起到正反饋的作用,通過慣性和衝力,產生飛輪效應,企業發展因而進入良性迴圈;不好的路徑會對企業起到負反饋的作用,就如厄運迴圈,企業可能會被鎖定在某種無效率的狀態下而導致停滯。而這些選擇一旦進入鎖定狀態,想要脫身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以下是網路上流傳的文章,很傳神的把古羅馬的馬屁股先進的太空探險連了起來.....

經濟學中有個名詞稱為「路徑依賴」,它是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選擇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以下美國鐵軌的故事也許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一概念,並且加深對其後果的印象。

美國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四點八五英尺。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標準,究竟從何而來的?原來這是英國的鐵路標準,因為美國的鐵路最早是由英國人設計建造的。

那麼,為什麼英國人用這個標準呢?原來英國的鐵路是由建電車軌道的人設計的,而這個四點八五英尺正是電車所用的標準。

電車軌標準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原來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而他們是用馬車的輪寬做標準。好了,那麼,馬車為什麼要用這個一定的輪距離標準呢?因為如果那時候的馬車用任何其他輪距的話,馬車的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上撞壞的。

為什麼?因為這些路上的轍跡的寬度為四點八五英尺。這些轍跡又是從何而來呢?答案是古羅馬人定的,四點八五英尺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輪寬在這些路上行車的話,他的輪子的壽命都不會長。

我們再問:羅馬人為什麼用四點八五英尺為戰車的輪距寬度呢?原因很簡單,這是兩匹拉戰車的馬的屁股的寬度。

故事到此應該完結了,但事實上還沒有完。

下次你在電視上看到美國太空梭立在發射臺上的雄姿時,你留意看,在它的燃料箱的兩旁有兩個火箭推進器,這些推進器是由設在猶他州的工廠所提供的。如果可能的話,這家工廠的工程師希望把這些推進器造得再胖一些,這樣容量就會大一些,但是他們不可以,為什麼?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後,要用火車從工廠運到發射點,路上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只比火車軌道的寬度寬了一點點,然而我們不要忘記火車軌道的寬度是由馬的屁股的寬度所決定的。

因此,我們可以斷言:可能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運輸系統的設計,是兩千年前便由兩匹馬的屁股寬度決定了。這就是路徑依賴,看起來有幾許悖謬與幽默,但卻是事實。


最後,我比較關心的其實還是我自己的職場人生,下文說出了我的恐懼,雖然現在沒有碰到這樣的問題,但,這一天會不會到呢?真的不是我個人所能「完全」決定的!

為何中年轉業如此困難?-路徑依賴:選擇決定軌道,影響往後人生    文/zen

近年來,大環境不好,公司結束營業或瘦身、外移,資遣、裁員的不少。

年輕人一失業,很快就開始丟履歷,找新工作,申請勞保失業給付,沒多久就找到新工作,好像沒什麼受到影響。

然而,過了三十五六歲後的中壯年,一旦被裁員或資遣,卻很難再找工作。

有人說,那是因為被資遣的中年人眼光較高,不願屈就。但實際情況是,許多中年失業的朋友,薪水就算再微薄,工作就算再辛苦,也都願意接受。因為,人到中年,多半有家人要養,家裡不能一日沒有收入,再苦的工作也沒關係,有錢能夠養家比較重要。

又有人說,勞方不喜歡用中年員工,是因為這些人年紀大了,體力不好,不能做粗活(如果他們應徵的是第一線的門市、勞力工作的話)。再不然,就是以公司出不起中年失業者之前所領的薪水。

但是,不少中年失業者,其實在自己的領域裡,都是經驗豐富,甚至身懷絕技。為何這些產業經驗豐富又專業的中年人,會這麼難找工作?

其實,和社會學裡的「路徑依賴」有關。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是美國史丹佛經濟學家Paul A. David在一九七五年出版的《技術選擇、創新和經濟增長》中所提出的概念,是社會科學界重要的概念。

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定律,指的是當某人一旦選擇進入某一路經,將會對所選擇的該路徑產生某種依賴,無法脫離。該路徑的既定方向,將會對人往後的生涯發展,產生強化效果。

阿亮有句名言:「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工作也是如此。一個人從學校畢業,進入職場,從最基層的低階工作幹起。以年輕、低薪、肯吃苦換取沒經驗的劣勢,讓公司願意聘用。至於公司,一方面貪便宜,一方面從中挑選合適的人才,培養成自己的班底,希望將來能為公司所用。

雖然,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會因為志向還不穩定,對工作環境還不夠熟悉,或者遇人不淑,換了一些工作,但由於都還在摸索,所以轉換跑道,大家都還能夠接受。也就是說,因為年輕人還沒選定道路,還沒定下來,還沒對其產生依賴,因此能夠快速轉換跑道。今天想做行銷企劃,明天可能跑去當業務。今天做房地產,明天賣汽車。在摸索中找尋自己的興趣和方向。

中年失業者就不同了。中年失業的人,在此之前,多半已經在一個產業裡待得夠久,甚至鑽得夠深,升遷到一定的位置,擁有自己的人脈(也樹立了自己的敵人),也有一定輩分和聲望,無論對自己所處的產業或者公司,都有相當程度的依賴。

今天,公司結束營業或縮編,裁掉了中年員工,中年失業者依賴產業已深,很難轉行(因為自己懂得多是該行的工作),只能換公司。偏偏中年是個尷尬的年紀,同行公司不可能用你從頭做起(礙於過往的資歷與輩分),又不可能用和過去公司相同的職位和薪水聘用(那要叫公司老闆如何對自己的班底、股東交代?對年輕後進也無法交代(畢竟不是挖角),於是,過去的經驗和資歷反而成為阻礙,。

路徑依賴提醒我們,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及未來可能的選擇。人生道路並沒有那麼多的選擇,人是他自己過去所有一切的總合,而這總合併非任意隨性並且不可預測的。選定了待下來之後,就會按照你的選擇發展出一條明顯的軌道,從此人只能遵此軌道而行,很難再有大幅轉變。這是中年失業者難以找到好的新工作的主要原因。

不過,路徑依賴並非總是無法改變的,只是必須精準的看見改變的時機,然後行動。就好像鐵軌總有交會處,你必須在交會處轉換軌道。但年紀越大,轉換軌道的交會點就越少(甚至根本沒有)。

路徑依賴提醒我們,年輕時必須審慎選擇工作,仔細評估選擇後自己對於路徑依賴所可能造成的「歷史效果」,做出最符合自己需求的選擇。

路徑依賴提醒我們,人生裡每一次選擇都會影響到下一個選擇,每一個選擇都會影響到你的人生往後的發展。選擇的同時,某一條路便被開啟,其他的路則被關閉。所以,盡可能的不要後悔自己的選擇,勇於面對自己所選擇的路徑,不要將失敗或痛苦推委給外在環境。即便前面有諸多風雨,還是要耐著性子往前走。終將會遇到下一次選擇的關口。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wu246&aid=2219604
 引用者清單(2)  
2009/06/13 16:26 【ChaoHsien 的部落格】 電腦鍵盤的奇怪排列
2008/10/22 22:49 【ChaoHsien 的部落格】 電梯裡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