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索羅斯對現今金融的看法
2008/08/07 22:50:07瀏覽753|回應0|推薦0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這是篤信的時代,也是疑慮的時代;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我們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我們全都會上天堂,也全都會下地獄。」這是英國文學家狄更斯以法國大革命為時代背景所寫的「雙城記」之開場引言。我想用來描述現在的局勢,應該是非常貼切的。

無疑的,我們現在的生活,絕對比過去的「王公貴族」過的更好,冰箱、冷氣、手機、網路....隨隨便便舉出的例子,都要叫古代的皇帝覺的不可思議。同樣的,所面對的困難,光和上一代相比,就不知道要難上多少!

以下是報章雜誌對於索羅斯的訪問節錄。講的主要是金融市場上的危機及他的看法,雖說一堆聰明人進了金融業,但卻搞出了一大堆亂子,不過大師自有自的判斷,內容就看以下的摘錄,不再多說廢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訪索羅斯 揭開亂世投資心法
【經濟日報╱台北訊】  2008.08.06

最新一期《商業周刊》獨家專訪叱吒金融圈50年、以量子基金聞名於世的索羅斯,首度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揭示新時代新態度與投資心法大公開。告訴大家,這個世界,愈來愈不可測,超乎人們預期的「黑天鵝事件」愈來愈多。
美國次貸風暴一周年,世界經濟動盪紛亂,值此變動的時刻,企業、投資人及政府都在尋找因應之道。《商業周刊》採訪團隊最近前往紐約,專訪這位精於「亂世求生」的大師級人物,提供其觀點及投資心法。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你怎麼看目前的金融情勢?跟以前相比,有什麼特色?
答:這是從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糟的金融危機,其不同於1980年代以來,只影響部分特定金融體系的周期性危機,譬如1997年的新興市場危機、2000年的科技泡沫。它不限於特定公司或特定部門,而是讓整個體系陷入崩潰的邊緣。

問:怎麼說呢?
答:這場危機源自於兩個泡沫的破滅:一是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另一個是被我稱為較長期的「超級泡沫」。更複雜的是,這兩個泡沫不是分開發展。

大師看全球 金融將惡化

問:你所指的超級泡沫是?
答:超級泡沫結合了三個趨勢,第一個是信用不斷擴張的長期趨勢,第二個是金融市場的全球化,第三個是金融創新加速。第一個趨勢可以回溯到1930年代,第二、三個趨勢奠基於1980年代。這三個趨勢,讓全世界的儲蓄從邊陲地帶被吸往中心(指美國)。

問:最差的情況何時會來?
答:很難說,但我認為情況繼續惡化,因為金融業狀況持續惡化,對經濟層面影響也還沒完全反應,但多數信用緊縮預期會在短期內發生。對沖基金與銀行正全力降低財務槓桿,一年內應可完成。

問:主要的觀察指標為何?
答:比較好的指標是美國房價,觀察房價是否穩定下來,那是一個很好的觀察指標。

問: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現況?應更努力工作?增加儲蓄?要加碼投資,還是擁抱現金?
答:我認為要努力工作,好好存錢。至於投資,嗯,這要看情況。如果截至目前為止,你的投資還沒出問題可以繼續,否則在當下,保有現金是最好的。

大師看兩岸 不乏好題材

問:現在台灣有亞洲最低的本益比,寬鬆的貨幣政策,與中國之間有所謂「和平紅利」題材,你認為是投資台灣的好時機嗎?
答:我想,的確有好事發生在台灣,尤其與中國之間的好題材,非常重要,這是值得投資的理由。但全球其他地方都出了問題,等於現在有兩股勢力交錯在台灣:內部有正面力量,但外面世界其他地方卻有負面影響。很難說哪一股勢力比較強。但相較於世界上其他市場,台灣是相對吸引力強的地區。

問:市場上有種說法是,或許台灣會有1997香港回歸時同樣的好光景?
答:中國的確對台灣經濟有正面的效果,好比觀光數量增加、貿易量增加,這對台灣是很有正面幫助的事情。

問:所以台灣是相對有吸引力的?
答:是的、是的。

問:在生活態度上,要如何因應變動的環境?
答:這真是很困難的事。現代人花了許多時間,沈浸在電視秀、電玩及其他娛樂形式的虛擬實境之中,很難對現實產生敬意。但是,如果你無視於現實,現實終究會趕上你。
要面對現實,體認錯誤(to recognize fallibility)是其中最重要、也最困難的一步。認錯的好處,可以刺激並增進批判力,讓你進一步重新檢視決定,然後修正錯誤。我以承認錯誤為榮,甚至我驕傲的根源來自於認錯。

大師看自己 與貪婪共舞

問:你怎麼形容自己?
答:我寧可說我自己是一個不安全感分析師(insecurity analyst),而不是一個證券分析師(security analyst)。

問:你的投資行為槓桿倍數都很高,風險承受度超乎常人。你如何承受?
答:如果使用槓桿,必須非常謹慎計算自己將面臨多少風險。如果使用槓桿,記得要跑得快一點,否則不要用;如果不使用槓桿,投資時面臨的時間軸,可以拉長一點。
做為審慎、甘冒投資風險的人,最需要紀律,而每個人的紀律不同。我的紀律就是深刻的不安全感,足以讓我在問題爆發前提早反應。

問:你曾說過「直覺是你的投資工具」,除了背痛這個直覺,你都怎麼發現自己犯了錯?
答:背痛很有幫助(邊說邊點頭),但總靠背痛也太不科學。這要看你當時所處環境。投資之前,我會先有一套假設,根據假設判斷未來事件怎麼發生,然後提出一套論點,再挑選符合假設的投資環境。
進場後,我會比較實際情況和論點之間的差異,進一步檢驗原先的假設。這其中牽涉到直覺,但我還是有一套理論架構的。

問:你如何讓自己跑在趨勢之前?
答:尋找每個投資主題裡的錯誤。當我找到了,我就再度安心;只看到正面因素時,我才擔心。換個角度看,對於市場不願接納的投資主題,我特別注意,通常這些都是最強勁的趨勢。記得這句話:「市場總是攀爬憂慮之牆」(the market climbs on a wall of worry.)

問:通常你怎麼設定進場時機?
答:普遍來說,從早期操盤基金開始,我都是「先進場、再評估」。我總是在尋找趨勢的破綻,趕在趨勢轉變之前先找到問題,並提早轉變做法。

問:所以20%是一個過程?
答:對。因為如果我賠到20%才砍,那實際損失可能會高達30%。

問:你經常提及不確定性跟恐懼,然後會停損,卻極少提及你的貪婪和停利點?
答:貪婪是天性,不用擔心。

問:如何跟貪婪做戰?
答:我也很貪婪啊。我通常都做太猛、做過頭,然後受傷才降低部位。所以當我成功,我通常尋求更大的風險,直到我風險太過,受了傷,再回來。

問:你不設停利點嗎?
答:我不設。因為很難得知甚麼時候才足夠。通常當事情進展順利時,我會在投資中獲利,接著我獲利了結;但獲利了結的原因,通常是因為有比舊想法更好的新想法出現。 

 
葛老:更多銀行瀕臨倒閉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倫敦五日電】2008.08.06

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葛林斯班表示,這波全球金融危機要到美國房市與股市穩定,以及民間提供的信用取代國家信用後才會結束,在這之前,還會有更多金融機構瀕臨倒閉,需要政府紓困以度過難關。

葛林斯班5日在金融時報上撰文說,當前的全球信用危機是「百年僅會出現一、兩次」的事件,其根源是人們對大型金融機構可能陷入財務危機的恐懼,而不應歸咎於自由市場制度。

他說,對金融機構財務危機的恐懼現在尚未完全平息,「未來可能有數家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瀕臨違約邊緣,將仰賴政府的紓困」。

葛林斯班說,只有在美國住宅價格開始穩定後,信用危機才會結束,因為住宅資產是許多抵押貸款證券最終的擔保品。不過,美國房市泡沫2006年觸頂迄今,仍有龐大的空屋待消化,房價才會趨於穩定。

擔任聯準會主席近20年、並在2006年卸職的葛林斯班說,銀行若要重建資本並重獲投資人的信心,將有賴「全球股票價格維持穩定的水準」。

反之,如果全球股價持續下跌,雖然全球儲蓄率提高可以提供若干助力,但對銀行業將有不利影響。

他說:「全球股市價格將決定國際金融體系能否維持些許穩定,然後逐漸化解信用緊縮,或者跌回另一波憂慮與動盪。」

葛林斯班說,加強市場規範並非解決之道,甚至可能弊多於利。他說,世界經濟陷於絕望的原因是「人性傾向於在恐懼和狂喜之間擺盪」,因此沒有任何經濟模式能避免危機發生。

他表示:「有人宣稱法令規範能有效解決今日的危機,但歷史證明它從未杜絕危機。」與其相信僵化的規範能避免危機,反而應該繼續保持彈性。

葛林斯班也說:「我們可能難以適應住宅和股票價格的波動,卻可以抗拒要求壓制競爭市場的政治絕望…從幾乎舉世採用市場資本主義以來,世界經濟卓越的強勁表現可以證明增進經濟彈性的好處。」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wu246&aid=211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