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製程簡化」是半導體賺錢的保證?
2008/07/14 23:43:21瀏覽1847|回應0|推薦1

不太確定下面這位「工研院產業分析師」講的東西是不是真的?因為無法直接作出任何判斷,但又覺的言之成理,所以先放在這,待時間考驗後,再作「蓋棺定論」....


簡化半導體製程 就能數鈔票  經濟日報╱楊國璽  2008.07.13
 
過去幾十年間,半導體產業依賴製程微縮(scaling critical dimensions)來提高元件性能及生產效能。但自從0.13微米技術發展後,半導體產業對新材料、新製程和新設備的革新需求與日俱增,造成研發費用支出及研發時程不斷的增加,於是墊高了成長趨緩、獲利壓縮的半導體產業成本,加上消費性產品主導未來半導體應用的成長,低成本、有效率的製程開發流程就變的非常重要。

過去幾十年間,半導體產業仰賴大規模的高階研發人力及大量資金投入,不斷地突破物理及材料限制,依循著莫爾定律提高元件的性能及生產效能。然而,自0.13微米以後,半導體產業對新材料、新製程和新設備的革新需求與日俱增,這些需求使得半導體R&D支出不斷提高,從1996年的150億美元到2006年的450億美元,並很可能在2010年時達到將近1,000億美元的金額。

不過,半導體製造業者的收益成長卻是緩慢的,從每五年的複合成長率(CAGR)來看,半導體業的製造收益已經從1990年的15%減少至2005年的4%。

但自0.13微米以後,半導體產業對新材料、新製程和新設備的需求,大幅提高R&D的支出費用,如銅製程的引進取代了鋁導線(0.13微米)、低介電常數材質在導線絕緣的應用(90奈米)、Ge epi S/D (65奈米)及高介電常數絕緣層及金屬閘級(45奈米)等。新材料、新製程的引進,也提升了研發的複雜度及風險。

許多公司已經組成策略聯盟來分攤鉅額的研發支出,然而,只靠降低成本來維持原有的競爭優勢也不夠;在面臨較以往更大的風險和更複雜的技術難度,且要同時滿足客戶期望降低價格但提高效能的需求,半導體業者必須靠著加速產品上市速度以期維持市場占有率,因此,如何在原料和製程的研發上提高生產力、減少研發周期並降低成本已成為關鍵課題。

針對以上的新挑戰,下世代的研發流程必須具備以下三點特性:(1)大量快速的同步製程實驗、(2)同步的特性分析檢測及(3)即時的資料處理系統。如此方能具有擴大複雜實驗的解決空間、執行多個材料研究實驗、蒐集多個特性組、同步進行資料分析的多項功能,因此,數百個材料物件和組合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快速過濾完成,而將最佳組合有效地辨識出來,以進行進一步的最佳化。

此一先進製程研發流程,已由如Intermolecular Inc.提出的High Productivity CombinatorialTM(HPC)技術在三個半導體製程中得到具體實現。(一)以液體為基礎的濕式製程,包括cleaning、etching、self-assembled processing和deposition,(二)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PVD)和(三)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

以advanced gate oxide及metal elctrodes和non-volatile memory materials的薄膜為例。能同時沉積不同材質、厚度及排列的組合,並同步利用包含:ellipsometry、X-ray diffraction、contact angle,或使用AFM在同一片實驗基板上產生數千個資料組。即時資料處理軟體系統彙集並整合了特性化製程資訊的結果,進行快速有效的資料分析和相關性分析以挑選出最佳的實驗組合。不但能夠提高研發效率、減少研發周期,更能節省原料成本,得到更有統計意義的結果。

以流體為基礎的Post Copper(Cu)-CMP Clean製程為例,如何挑選出高清洗效率又可適用於不同金屬及介電材料的化學溶液。第一階進行不同的配方篩選(Primary screening)。數個配方組被放置在可同步即時進行以液體為基礎的反應裝置製程,隨即被送至自動化測試系統中,由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負責量測銅表面的粗糙度,電性測試系統負責測量serpentine line電阻。

在第二階段的篩選(secondary screening)中,將使用客戶已刨光的CMP晶圓進行測試,配方組的更進一步最佳化會在此階段完成,而四組最佳的配方組將會被挑選出來進行最第三階段的篩選;在此階段,配方組將會被用來測試其對於low-K dielectric materials、queue-time effect、solution shelf life和parametric performance等之影響,這些資料組將有助增進客戶在解決問題和技術轉移至量產階段時,降低風險的信心。

整體而言,在這post-Cu CMP clean development發展階段中,總共執行了1,320個實驗和3,630特性組,透過這個HPC技術,最佳化的配方組可在僅用16片晶圓、低於100美元的化學材料,和四周的時間內被辨識完成;這些目標若使用傳統作法,將需耗時一年來獲得相同的資料。

( 作者是工研院IEK/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wu246&aid=203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