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午餐變變變
2012/04/30 15:30:46瀏覽130|回應0|推薦0

午餐變變變      (為國中小同學而寫)

 

過去一年裡,提到學校午餐,大家常會和弊案聯想在一起。吃飯是一件很多元享受的事,因為一些因素而產生了弊端,當然應該趁這個機會清除,但是午餐就是午餐,同學可以關心在弊端以外,怎樣擁有最棒的午餐文化。以下就挑戰挑戰大家囉!

用餐與午休的時間長短

根據調查,國內國中小最常安排的午餐時間是三十分鐘到三十五分鐘,為什麼用餐時間只有這麼短?能夠不變成戰鬥餐嗎?有的學校教室走廊很長,加上抬餐的同學是輪流的,而且午餐公司或自己的廚工人力又有限,如果沒有電梯運送的,時間又浪費不少,實際上扣除去抬餐,第四節老師延後下課或第四節為室外課,真正把飯菜放到面前開動,多半離午休已經是二十分鐘了,不要忘記還要預留節牙或洗餐具的時間,甚至還有要去補交作業、上廁所等等,所以中華民國的小朋友真是從小「訓練有素」飯菜沒看清楚就往肚裏吞,為什麼要這麼趕,有沒有調整午餐時間的可能呢?

走出校園去看看上班族的用餐,就知道中午是很重要的私人時間,可以有各種社交安排,像日本北海道札晃的大通公園裏,每天中午有各種人在用餐在談天,從空中看真是繽紛有趣,也有的人因為鄰近地下街或商場,逛逛街,緩和一下上午的忙碌是很重要的事。這種心情不是只有大人才有,小朋友也有需要。小朋友應該像大人一樣飯後可以散散步,跟同學聊聊天才對,但是在中大型學校,整個校園的運作就如同工廠一樣,必須快速進入下一個步驟──安靜午休,就使得部份同學利用午餐時間來做飯後社交,你會看到這種人把吃午餐時間壓縮到最短,然後一溜煙的和同學到其他班級串門子去了,這不是因為吃飯時間太長,而是因為午休沒有彈性,同儕關係擺第一的同學,把社交的重要性擺到用餐前面了。

為什麼午休一定要睡覺?這一直是學生共同的疑問?中午小憩當然很棒,但是比較起來,同學心中的最好安排未必天天都是午睡,營造一個要睡可以睡,不睡的人可以在圖書館溫書或在校園角落社交活動,很難嗎?午餐後立刻以秩序競賽要求強制午睡的規定,真的不能改變嗎?老師應該有權休息,但學生若在不妨礙他人的情形下在校園散步談天,是不是也有午休的效果呢?如果午休比較彈性,午餐的用餐又夠從容,我們的飲食文化才不會那麼速食,好像午餐只是應付胃腸飢餓感的交差動作。

誰來共餐

幾乎絕大多數的校園在用餐時間有限之下,一定是和上課的桌型一樣,吃飯不能選擇和每個同學吃,或者好朋友們一起吃。有人說後者一定會發出聲音,問題是大人相約去餐廳吃飯,難道是安安靜靜嗎?啤酒屋式的文化,大口喝酒吃肉、喧嘩歡暢,可以不用帶到校園,但是邊談心邊用餐,維持不太干擾他人的狀態,不也是一種學習嗎?午餐應該可以移動桌椅,改變上課的狀態,有獨自用餐,有群體用餐,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說的不就是這樣嗎?

燈光桌巾音樂

為了省電,校園裡很久以來就是關燈吃飯,如果這和同學在家用餐的習慣一致,那就算了,可是多數人在家用餐不是這樣的,像去年冬天以來,日照時間很少,很多雙走廊的教室裏的用餐照明度真是差到極點,但是大家已經習慣摸黑吃飯了,反正就是草草了事,想起來真是悲哀。大人都會說燈光美、氣氛佳,校園裡是在沒燈光、剛被老師發飆的空間桌型裏吃飯,這符合心理衛生嗎?我們到餐廳吃飯,通常會有桌巾或用餐紙,為了環保可以簡化成反覆利用的有色桌墊,但是常見的是:透明桌墊下一堆試卷或講義凌亂的視野下,也可以吃得津津有味,這也未免太不搭了。至於有些班級或學校利用午餐讓同學看電視新聞,坦白說國內的新聞處理,聳動多於專業,尤其是午餐間新聞求證時間短,看到的新聞畫面和內容讓你大吃一驚是可以預見的,不如專心和同學吃飯,班上可以由同學輪流推薦播放音樂,不干擾用餐,又有交流。

餐具

水果沒有先處理過,同學拿來互丟或者老師要處理剩餘的一大包水果,是過去班上常見的,有一次午餐公司提供的水果是小番茄,結果又是剩下一堆,我和一位同學就把它清洗乾淨,拿回家冷藏起來,第二天一早拿出家裏最雪白的盤子一裝,端到同學面前不到三分鐘,三盤全部吃光光。光是雪白的盤子和紅通通的小番茄就有對比的美感,可見同學不是不吃,而是沒有處理和配置適當餐具,現在為了方便及環保,都請同學自備餐具,有些學校契約中要求午餐公司提供餐具,但幾乎都是鋼碗或鐵盤,有一次我刻意拿家中比較精緻的餐盤到校,把當天午餐裝成和市售的套餐一樣,同學都驚訝得說不出來,不用說,這一盤被搶著要,不會再嫌難吃了。

結語

俗語說:三代才知道吃穿。吃飯不是只有吃飯,文明禮儀要浸淫多時才自然。午餐文化是一起創造的,請你在班會時開始去討論,跟你的老師、跟你的校長主任商量一下,有沒有改變的可能,用餐的細節更有很多可以動動腦,如果你的學校有廚房,從食材是不是校內自種或同學家中有償供應到聯合採購有機蔬菜,可以有很多種可能,學校的特色,就從午餐開始創造吧。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ungtai&aid=640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