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02 16:16:38瀏覽349|回應0|推薦7 | |
人性的鄉土 在台協會再往南走,60年代還是一大片眷村,70年起改建為國宅,我是在那一帶眷村末代的租屋學生,那時原配住的軍人已老,甚至已亡故,留下老婦,成年子女或者合住,或者已在外定居,清明節是最尷尬的節日,因為在台無墓可掃,大陸有墓卻掃不得,開放大陸探親那時尚沒有影子。 老婦是否也覺得是作客台灣不得而知,但老婦讓學生們記得的,卻是待學生如子,尤其是在大學聯考猶是窄門之際,高三生離家在外,需要老婦這樣的房東來看顧、來關心,而這一切是超過租賃關係的。 隨著聯考接近,老婦連著煮了一個月的早餐,聯考那兩天則不但加菜,還把冰涼的綠豆湯都準備好,彷彿是自己的孩子在聯考,這是南台灣男孩和江蘇籍軍眷相處的真正體驗。 不諱言的,老婦的鄰居有精打細算的,也有愛串門子的,也有用心栽培子弟的,那個真實的世界被形容是狹隘的、詭異的,但那是被活生生切斷前半生的人脈所造成的,他們原本不必在這裡出沒的,這裡的鳥語花開不關他們的事,他們有權說:我想回家。 到了現在,明明是新舊移民的利益衝突卻講成賣台與愛台,明明人民已靠著明溝暗渠交流著異樣的文化,卻被營造出地域差異高於一切的說法: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就是天天算計選票、搞割喉戰的政客的野心--它泯滅了人性,窄化了鄉土,扭曲了民主政治,稀釋了所有公共議題的重要性。 極端政客主張下的台灣文化,不但排中,去中,甚至可以說是仇中,在這種思維下,我們放棄了儒道互補的最深邃的根本思想,寧可放任次級西洋文化在台風行而不願鼓勵華人創作,我們甚至得經過翻譯跨國合作才看得到李安的作品--李安是誰的驕傲?能因為他是在台灣接受大部份教育就一廂情願的說是台灣的驕傲嗎?《臥虎藏龍》劇本來自民國初年大陸的武俠小說,拍攝地點在華南,工作人員遍及各國,「身在宮中,心在江湖」,如果高牆擋不住片中女主角的心,那麼政黨又如何能以幾年主政,就阻隔台灣人民對文化母體的情感?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