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防水工程自己來:彈性水泥與玻璃纖維網、以及凹斂式排水
2019/04/08 10:17:37瀏覽68613|回應2|推薦12

今天 (2019.04.08) 早上寫了兩多個小時,存了好幾次草稿都沒問題,結果寫到快完成時又再存一次草稿,卻不幸地遇到 udn 系統出錯 ── 畫面更新返回文章之後竟然只剩下一張圖,詳細的文字說明全都不見了,實在是有點火氣!現在先貼圖與寫結論,文字說明等筆者氣消了再慢慢寫。

《結論》

本文的主題雖然是在分享防水工程的 DIY 經驗,但重點其實不是在「防水」而是「排水」,排水比防水來得重要 ── 這是筆者在防水 DIY 的過程中,經由觀察與思考所得來的結論。不要有積水,不要讓水有機會與時間往下滲,不要讓積水有機會累積水壓來找「縫」鑽,就不會漏水滲水。因此,凹斂式排水以及全方位的卸水坡度(卸水坡度全面地往排水孔的方向做收斂),比防水來得更重要。


今天晚上 (2019.04.13, 06:30PM) 來撰寫文字說明的部分。

近兩三年來,每遇大雨或梅雨季節,就看到頂樓有些許滲水的痕跡,去年 (2018 年) 梅雨季節過後,就決定自己動手來做防水工程。首先,當然是先上網找防水的相關資訊;查了許多防水材料(防水毯、瀝青防水毯、各種防水塗料、不織布、彈性水泥、玻璃纖維網...)之後,筆者決定使用「彈性水泥」與「玻璃纖維網」來施作防水層,之後再於其上施作磁磚黏著劑與磁磚。之所以決定自己動手做,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已經入住 19 年,屋裡已經有了許多擺設與物品,家裡的格局也不太想被看透,因此實在是不太方便讓師父團隊長期地在家裡施工(施工期至少兩個禮拜以上跑不掉);如果是毛胚屋,當然是請師父團隊來施工,但如果入住已久而且不想讓家裡的格局與擺設等等被看透,就是得自己動手;二、很多時候,防水的想法與解決方案,是邊做邊想出來的,這和人生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常常是「摸著石頭過河」是類似的情況,因此自己動手做,就可以邊做邊思考解決方案,但請師父團隊來,就沒有這樣的彈性可以邊做邊想方案。此外,師父團隊所施作的解決方案,不見得能解決問題,而且通常只是短期的解決方案,例如可以撐個 3 到 5 年,超過了就很可能會再出現同樣的問題,因此筆者決定自己動手做,就是希望能找到可以撐個 20 ~ 30 年的解決方案。

自己動手做,就是得把工具與材料買齊。

重工具方面,必須購買「大理石切割機」、「電動鑽搥」、鋼製大榔頭、橡膠製大榔頭(貼磁磚時把磁磚敲固定之用)、鋼製扁型與針型鑽頭;防護工具方面,必須購買保護級數較高的手套、防止被碎屑噴到眼睛的「眼罩」、以及保護聽力的「耳罩」。

材料方面,必須到比較有規模的建築材料行,才能一店買足所有的材料,因為一般小型的建築材料行,幾乎沒有販售「玻璃纖維網」,而彈性水泥是幾乎都有賣,只是品牌的多寡而已。彈性水泥的英文叫做 plimates,各品牌的成分組合是大同小異,筆者為了避嫌,在此不會推薦品牌,由讀者們自行去判斷選購。至於玻璃纖維網,一般的規格有寬 20 cm 與 50 cm 兩種,長度通常是以「碼」來作為計價單位;筆者個人是認為寬度 20 cm 的版本比較方便裁切與施工,寬度 50 cm 的版本有點太大,在裁切與施工上稍微有點不方便。使用剪刀就可以裁切玻璃纖維網,不需要使用特殊的裁切工具。

其實上述的重工具與建築材料,在網路上都買得到,但筆者為何還要親自到店裡選購?因為筆者不是專業人員,所以有許多問題待解,到店裡親自購買,就是可以當面向店家提問,而且到店裡採購的師父級顧客,也是非常好的諮詢對象,有時候運氣好,店家老闆不知道答案,卻遇到知道答案的師父級顧客,而他也願意告訴你答案。



筆者的重工具組合:

左方是大理石切割機,中間的是大榔頭與扁型鑽頭,電動鑽搥沒有在畫面裡,因為筆者在這期間的施工,是使用手動的大榔頭來敲,沒有用到電動鑽搥。

對了,吸塵器也是必備品,因為要塗佈彈性水泥之前,得把表面的沙塵清除乾淨,讀者們可不要使用那非常高貴、動輒新台幣兩參萬的吸塵器來吸,這麼做是非常愚蠢的行為,筆者是使用 Toshiba 乾濕兩用的藍色小巨人來吸沙塵,這臺只需新台幣幾千塊就買的到,而且吸力超強 (這不是業配文,筆者沒有拿取 Toshiba 的錢,只是純粹分享個人的使用經驗,不過 Toshiba 如果因此多了好幾千台的銷售量,真的希望 Toshiba 在查明銷量暴漲的原因之後,能夠支付應有的推銷獎金給筆者)。




施工時的防護工具:眼罩、耳罩、以及手套。

其實「口罩」也要戴,因為施工過程中會有很多的粉塵,不戴口罩對呼吸系統非常不好。大理石切割機在切割磁磚與水泥塊時的聲音非常大聲,聽久了肯定會傷害聽力,所以一定要戴耳罩。

一般來說,在工地見到的師父團隊在做類似的施工時,大都沒有使用防護工具,筆者看了不知道是該佩服師父們還是該為其感到憂心。如果讀者決定要自己動手做,筆者建議還是把防護工具穿戴整齊,對自己會比較有保障。




歷經 19 年的 PU 防水層 (1999 年所施作):

由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PU 已經老化粉塵化,而於其上的水泥也有點脫離了 PU 防水層,彼此已經失去黏合性。在 PU 層之上灑些類似抿石子的小石頭,就是 1999 年當時所常見的防水施工法。




彈性水泥與玻璃纖維網的施工要點:

一、利用金屬刮刀,將目標表面上容易鬆動的殘泥殘屑刮除掉,並使用吸塵器將目標表面的沙塵吸掉;
二、測量目標表面,然後根據目標表面去裁切玻璃纖維網;
三、先塗佈一層彈性水泥,在它有點乾但未乾之前(未乾之前的黏度比較黏),把裁切好的玻璃纖維網鋪貼上去,然後再使用「橡皮刮刀」把「玻璃纖維網」刮平貼合;
四、待第一層彈性水泥乾得差不多的時候(90% 乾),就可以再塗佈第二層彈性水泥。

要注意的是,彈性水泥不耐日曬(無法長期抵抗紫外線),因此在彈性水泥與玻璃纖維網之上,必須再塗佈「油性防水漆」、「防水漆」、「水泥」、或是「磁磚黏著劑」。

玻璃纖維網的功用,是可以讓塗料均勻地分布以及防止塗料龜裂。

順道一提的是,彈性水泥與玻璃纖維網的防水層,可以施作數層來做加強,亦即第一層的防水層做完之後,可以塗抹一層水泥或磁磚黏著劑,之後再施作一層防水層,亦即防水層與防水層之間還有一道水泥層或磁磚黏著劑層(筆者是偏好使用具有防水功能的磁磚黏著劑層),如果不放心的話,還可以再施作一道防水層(亦即總共有三道防水層,來實現 Layers of Water Defense 的概念)。




施作圖之一:

彈性水泥與玻璃纖維網;接近漏水頭的周圍,可以多貼幾塊玻璃纖維網來做加強。




施作圖之二:彈性水泥與玻璃纖維網






施作圖之三:凹斂式排水。

在彈性水泥與玻璃纖維網之上,筆者又做了一道有厚度的磁磚黏著劑防水層,最後再貼上筆者自創的「凹歛式」排水 ── 把磁磚做適當的規劃與切割,讓它可以被貼成「外圍高但中央低」的凹歛式坡度,讓排水更加地有效率。至於為什麼說是「磁磚黏著劑」防水層?因為磁磚黏著劑為了加強它的黏合度,都有添加特殊的樹脂分子,而這些特殊的樹脂分子都具有防水功能,亦即「磁磚黏著劑」本身就具有防水的功能。

在此順便一提,其實砂輪機最好也添購一下,因為除了比使用手動的鋸子來得省力之外,有時候必須做低角度的切割時,使用砂輪機會比鋸子來得方便。在上述的凹斂式排水照片之中,那中央的 PVC 排水孔,筆者就是使用砂輪機去做低角度的切割,把中央的排水孔壓到夠低的角度,如此為之才能形成外圍高但中央低的凹斂式坡度。


以鐵絲網與壁虎來加強不同水泥區塊與新舊水泥之間的黏合強度,圖中的壁虎粉屑必須使用吸塵器將它吸掉,否則會影響後續的水泥與既有水泥之間的黏合程度。


其實筆者做到後來,除了屋突上放置加壓馬達、水塔、以及部分設施的水泥塊沒有切割敲掉之外,其它的全部切割敲掉了,不過做起來真的很累,很能體會體力勞工的辛勞,真的累死人!





以水彩筆沾染彈性水泥或磁磚黏著劑來處理細節(漏水頭圓周附近的細節)


上圖中的牆腳還沒有施作防水層,而且牆腳處也有一些容易鬆動的殘泥殘屑。全面的防水工程,所有的牆腳都必須施作 L 型防水層,先使用金屬刮刀將牆腳的殘泥殘屑刮除乾淨,再使用吸塵器將殘泥殘屑與沙塵吸掉,之後塗佈第一道彈性水泥,在未乾之前(彈性水泥在未乾時才有黏性),使用橡膠刮刀將玻璃纖維網以 L 型之姿刮貼至牆腳上。



鑽石碟已破損

在更換大理石切割機的鑽石碟時,要注意它的拆裝方向是「反牙」── 順時針是拆、逆時針是「裝」,筆者因為已有一段時日沒有使用切割機,一時的不注意,加上平常拆裝東西都是「順牙」的方向,結果在拆裝大理石切割機的鑽石碟時,因為逆時針方向沒有讓鑽石碟鬆動,就更用力與更大力地轉,結果把那鑽石碟的螺帽給轉糊掉,最後透過振宇五金行去跟 Makita 的在臺分公司訂購一個新的螺帽,Makita 在臺分公司還蠻不錯的,沒有趁機敲我竹槓,當然振宇五金行也沒有敲我竹槓,這新訂購的螺帽沒有超過新台幣壹百塊(含運費),不像那 Nikon D800 的電池蓋,常常掉,掉了撿,撿了裝回後又掉,最後就真的掉了找不到了,結果一個塑膠製而且上面沒有任何電路的電池蓋,竟然要價新台幣捌百元,不知道是 Nikon 在臺的代理商敲竹槓、還是 Nikon 原廠敲竹槓,筆者後來就非常不爽地轉往大陸的淘寶購買非原廠的 Nikon D800 電池蓋,雖然買回之後發現密合度不是很好,但至少換算成新台幣不超過壹百塊(人民幣 15 塊),不會有被敲竹槓的不爽!

對比於 Nikon 原廠或 Nikon 在臺的代理商,Makita 給顧客的感覺是非常的好、非常的棒,不會趁機敲竹槓!





他人建物的屋突女兒牆外牆滲水(在牆腳處漏水):這棟建物是他人買地自建的房子,都還沒有入住就已經漏水滲水成如此模樣,蠻誇張的!






他人建物的外牆龜裂滲水(即漏水):

漏水滲水一定要處理,不要以為水還沒有漏滲到屋內就沒有關係,因為如果不處理,既有的漏滲處只會越來越嚴重,最後有可能嚴重到開闢新的漏滲通路,而這新的漏滲通路就有可能通到屋內;除此之外,漏滲通路如果影響到樑柱,是會造成鋼筋生鏽,進而影響到鋼筋與水泥之間的黏合度,嚴重一點的就會開始剝離,當樑柱的水泥與鋼筋開始彼此剝離,房屋的結構與強度一定會受影響,不可不慎!




新屋入住三個月,輕隔間大幅滲漏水 (2018 年 11 月,蘋果日報的報導)



讀者如果有看過這則報導,就能看到它的漏滲範圍有點大,根據筆者的判斷,那排水通道應該是有阻塞現象,以致於排水通道內有長期的積水,是那積水的水壓以及夠長的時間,才讓那漏滲的範圍佈滿輕隔間的下半部。

不過這幾張照片有點詭異,因為一般來說,輕隔間不會有排水通道,有的只是電線的配管,排水通道一般都會安裝在最外圍的牆壁之內、部分樑柱之內、或是通道間,不會安裝在輕隔間之中。由照片上來看,那塑膠軟管看起來比較像是配電用的 CD 軟管,如果真的是使用口徑較大的 CD 軟管來做排水,則那建商也真的是有點誇張!其實水泥之內的排水管或線路管的材質,筆者認為還是傳統的 PVC 管比較堅固可靠,因為 CD 軟管只是比較方便佈線而已,而 PVC 管則是比較耗費工時與心力,因為許多轉彎處必須使用火槍來做烘彎,無法全部都使用既有的 45 度或 90 度彎管來完成所有的彎管布置。

一般來說,使用 CD 軟管來配線路一定要特別小心,因為如果佈線得不夠妥當,沒有在適當的轉彎處等做適度的固定,在灌漿的時候 CD 軟管就有可能被沖離原先的規劃位置,甚至被沖到「折到」(即阻塞);此外,CD 軟管也很容易被板模的鐵釘所刺穿,進而造成一些問題。筆者的一邊隔壁在蓋屋時,每次灌漿之後都發現有部分的 CD 管被折到,然後就開始咚咚咚地敲牆壁,吵到後來筆者受不了,就直接進到工地內問師傅為什麼每次灌完漿都要敲,師傅才坦白地說是 CD 管折到了;不過另一邊的隔壁在蓋屋時也是使用 CD 軟管,但就沒有發生折管問題;看來會不會使用 CD 軟管,也是一門學問。


凹斂式排水:

凹斂式的排水效率比傳統的平貼式好很多,傳統的平貼式排水就像是在做高爾夫球的推桿 ── 使用掃把將積水推到排水孔裡,但老是把水推過頭,然後不停地推,總是有一些水會被推過頭。不知道為何所有的建商都把排水孔裝成平貼式,這不是很明顯地非常愚蠢嗎?愚蠢到讓筆者想罵髒話,於是 2008 年 1 月的暴冷導致家裡的磁磚「膨拱」後,筆者在重貼磁磚之餘,就邊做邊想地想出這個「凹斂式」排水,最後還把家裡的浴室排水孔也改成「凹斂式」排水,邊做邊想時又想出全方位卸水坡度的概念,於是就把浴室的所有磁磚打掉,重貼時除了使用磁磚黏著劑之外,並在每塊磁磚貼上之後,馬上使用「十字型氣泡水平儀」(大約 5cm x 5cm 大小的氣泡水平儀),適度地去調整它的卸水坡度,讓每塊磁磚的排水坡度都是往排水孔的方向做收斂,如此一來,打掃沖洗浴室之後,根本不必花費許多時間來掃水進排水孔,每一滴水滴與每一個水分子,都自動地與乖乖地滑進排水孔,這一幕讓筆者看得好爽,也凸顯了建築營造業的怠惰(「凹斂式排水」與「每片磁磚都抓卸水坡度」當然不是不會做,而是嫌費工費時費料不願意做;營建業蓋屋後房屋出問題,很多都是在施工的源頭當下嫌費工費時費料、進而減工減時減料所造成的)!

動手黏貼磁磚與設計排水坡


下圖是 2 樓主臥浴室兩個凹斂式排水口的其中一個(凹斂式排水的排水效率很好,真的方便很多):


筆者後來的體驗,原來的磁磚如果沒有膨拱,也可以將新的磁磚直接貼在舊的磁磚上,不需要將舊有的磁磚敲掉(敲磁磚真的很麻煩很耗工),前提是得先使用鑽石碟在舊有的磁磚上切出一些凹橫(提高附著力),以及購買等級更高黏性更黏的磁磚黏著劑。

如果讀者買的是毛胚屋,可以跟泥水師父商量施作凹斂式排水,這部分當然要支付額外的工錢與材料費,但很有可能讀者願意支付額外的費用,泥水師父也會因為嫌太麻煩而不願意做,這很常見,不要以為願意支付額外費用泥水師父就會願意施作。



在最後要重述結論之前,筆者在此分享兩則心得一則注意事項:

一、黏貼磁磚時,磁磚黏著劑不要調得太稀,亦即水分不要加太多;由於磁磚黏著劑比一般水泥還要黏,因此筆者在一開始自行摸索黏貼磁磚時,因為水加得太少時,做攪和均勻的動作會感到非常地費力,所以就把水加多一點,讓攪和均勻的目標比較容易達成,但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筆者才發現如此為之的壞處,因為水加太多除了磁磚容易滑動反而更不好貼之外,水加太多也更容易讓磁磚黏著劑龜裂(其實水泥加水太多也是如此)。

二、要避免有相當厚度的水泥或磁磚黏著劑龜裂,可以在其中添加「七厘石」,這是一種比一般抿石子還要來得細小的小石子,這個眉角是筆者在跟一位泥水師傅請教問題時得到的,算是有點珍貴的資訊,因為許多現行的年輕泥水師傅都不知道這個眉角,只有比較年長的老師傅才知道,原因之一是現在的作法已經很少去添加七厘石,原因之二,則是添加七厘石之後,工法上會比較耗時(例如,會比較不好抹)。七厘石得去較具規模的建築材料行才會有,一般的建築材料行沒有販賣七厘石;七厘石很便宜,不會貴,一大包好幾公斤頂多壹百塊到兩百塊而已。

注意事項:小心搬重時傷了膝蓋。由於筆者已經年過 50(不年輕了,身體也老化了),去年 (2018) 施作防水工程時,為了少搬幾趟,就扛了過重的建築材料,一路由地下室的停車場搬到頂樓(筆者的住家是透天平坦式頂樓,並挖了地下室當停車場,所以壹樓的樓板比地面高 1.7 公尺),搬了幾天之後就傷到膝蓋,導致左膝在彎曲與伸直落地時都會隱約做痛 (爬樓時的膝蓋負重是體重的四倍),吃了超過一個月的葡萄糖胺之後,左膝才逐漸復原 (還好還能復原)。筆者以此經歷特別提醒讀者,搬重物要特別注意膝蓋的負重,切記!

準備要寫結論了,在寫之前,分享一下筆者推得結論之前的多項觀察之一。有那麼幾天,筆者剛好在下過大雨之後的隔天,又開始動工施作防水工程;站在屋突上,筆者剛好可以看到隔壁家的水塔附近有積水,而且還有一定的深度 ── 看起來應該至少有 3 公分以上的深度,起先筆者並不以為意,第二天動工時又看了隔壁水塔附近的積水一眼,收工時又看了一眼,第三天動工時再看,積水還在,但範圍有縮小了,第四天動工時又看,嗯,積水剩下一點點,快乾了,第五天動工時再看,終於乾了!當下看完也沒有什麼感覺,但英文有句話叫做 "Sleep on It",中文通常解釋成「不要馬上做決定,需要時間再考慮看看」,但實際上它的意思不僅如此而已,如果你有看過電影中的人物說過 sleep on it 這句話,就知道這句話也常用在 "sleep on your problem or question" 的情境,只是 native speaker 是使用 it 來代表 problem 或 quesiton,不常直接使用 problem 或 question。在睡過幾天的覺之後,筆者就像是 "sleep on it" 一樣,在某時某刻,筆者的腦袋突然把隔壁水塔附近積水的所見過程,跟筆者正在施行的防水工程做了連結,想到那積水是到了第五天才全部乾掉,不就是等於給了至少 4 x 24 = 96 小時,讓積水有時間與有機會去找縫滲與找縫鑽,即使沒有找到縫隙,不也等於給了 96 小時,讓積水有機會與有時間去慢慢地腐化與破壞防水層,這突然的連結讓筆者恍然大悟,得出「排水」比「防水」更重要的結論,結論看起來很簡單,卻得之不易,而且很多人到現在都還不懂,不然那市面上為何防水材料與防水工程商家那麼多,卻沒有一家注重與強調排水問題(其實也有可能知道但故意裝作不知道,因為這樣生意才能源源不絕)。


《結論》

本文的主題雖然是在分享防水工程的 DIY 經驗,但重點其實不是在「防水」而是「排水」,排水比防水來得重要 ── 這是筆者在防水 DIY 的過程中,經由觀察與思考所得來的結論。不要有積水,不要讓水有機會與時間往下滲,不要讓積水有機會累積水壓來找「縫」鑽,就不會漏水滲水。因此,凹斂式排水以及全方位的卸水坡度(卸水坡度全面地往排水孔的方向做收斂),比防水來得更重要。

如果你的房子是透天且頂樓是平坦式樓板而非傾斜式磚瓦(住宅大樓亦同,只是該注意的住戶是頂樓住戶而非全體住戶),則建議在大雨過後上頂樓察看是否有積水;一般來說,平坦式的頂樓地板在四個角落處會有排水漏頭,但即使有四個漏水頭,還是蠻有機會可以看到積水,因為師傅大都在排水漏頭的壹公尺圓周範圍內,有比較仔細地抓卸水坡度,而離遠了就比較馬虎或甚至沒在抓了(筆者觀察過數棟透天的頂樓地板,在大雨過後全部都看得到積水,差別只在於深淺與範圍大小而已);如果積水的深度有超過兩公分以上而且範圍還不小,還是得做卸水坡的處理,否則就是讓那積水有機會與時間來找縫鑽或破壞防水層。

好了,做功德做完了,寫這篇還真的有點累人!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ungchia&aid=125382300

 回應文章

陳重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6/08 15:03
黃海先生您好,

分享經驗讓眾人受惠是在做功德,也很高興有幫助到您。希望臉書或媒體不會又因本人的「政治立場不正確」把您的留言與讚美給砍了!

TY lin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6/15 16:50

辛苦了~謝謝您分享的那麼仔細~

DIY動手能力這麼厲害,都可以當專業的師傅了哈哈

在網路上有找到一個網站可以找案子,搞不好您可以在上面發揮才能喔!

https://www.pro360.com.tw/category/waterproofing

陳重嘉(chungchia) 於 2021-09-07 23:57 回覆:
修繕自己的房子有動力,修繕別人的房子沒有動力,這生意留給其它人去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