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25 14:16:53瀏覽184|回應0|推薦3 | |
前兩天接到一通口齒不清的電話,大概是來電者對其熟識的人的暱稱。既未說明自身是誰,詢問其要找誰也不做回應。問了兩三次之後,對方大概發現是打錯電話,撂下一句髒話就掛電話了。一個大約高中到大學生年紀的聲音。 我們十年教改下來,培養出來的學生素質實在是「有目共睹」,未來的社會中堅由這些人組成,未來的社會風氣由這些人形成。如果走的方向能使大多數人覺得生活環境變得更好那也就罷了,可是如果不是,光靠搞幾個口號、花些錢辦些所謂道德提升的活動,是無法在大方向上扭轉這個趨勢的。 教育上不只使得品格素養大幅滑落,還促進了補教業超大幅度的發展,也讓學子的課業壓力從以往的限於中學六年,延伸成從幼稚園到研究所。而這種相同方向上的現象,也一樣在學術界產生,等於是從幼稚園開始到退休,全體落入交作業、交報告、交論文、考試、評鑑的無窮循環之中。填鴨式的灌輸式學習與定期定量繳交成果的模式從原本的階段性手段變成從受教育到從事學術生涯一生的標準模式。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問標準知識不問道德涵養,學生不問尊師重道,老師也不管傳道解惑,學生評鑑老師,老師考核學生,學生之於老師之於猶如衣食父母,老師之於學校猶如過客流水(隨時會失業、候補者眾),學校之於社會猶如工商業人力零件生產公司(且隨時有可能倒閉),自顧不暇。整個教育與學術體系內的人,一切以各種考試與評鑑為追求目標,反正只要符合各種考試與評鑑,就能一路順暢,否則一切都是假的。 這樣的學術圈,不僅很難教育出良好的下一代,也很難發展出好的學術成果。其中的癥結,難道只是薪資過低的問題?更何況是僅僅針對少數既得利益者加薪!在早已有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乃至講座教授、客座教授、名譽教授等等一大堆不同薪級的區分之下,對於教學負擔最少、研究壓力最小、掌握權力最多的層級增加更多的薪水(而且很多還是依靠輩份、依靠人情、依靠權力、甚至依照輪流),以及花大錢在國內互相挖角或向國外挖退休或過時人員來妝點門面,而不去思考如何充實自身的員額、改善教學研究的設備、調整良好的制度、循序漸進地全面提升(包括薪資在內的)教學研究環境,如何能讓自身學術發展越來越健全、培養越來越多好的人才而受到國外學術圈的敬重? 連同教育產業發展前景的問題(或者從某些人的角度來講認為是學校過多的問題),如今教育問題及學術發展問題也都已經不是採取急就章的、哪痛醫哪的方式可以解決的,必須採取比較大規模的方式,對過去這十幾二十年來的發展做全面性的整體檢討,擘劃未來長遠的發展方向,找出整套配套的調整方式才行。 2010.7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