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把愛傳下去!
2013/10/08 07:20:00瀏覽1807|回應0|推薦96

                            

幾乎可算是溫哥華貧民窟的市中心東區(downtown eastside最近痛失他們的良師益友 伊麗莎白.凱利何修女(Sister Elizabeth Kelliher, SA)。

 

伊麗莎白修女出生於美國。當了修女後,首先在紐約的曼哈坦地區為赤貧的百姓服務了三十五年,於1998年來到溫哥華最窮困的地區之後,她就立即成立一個「湯站」(Soup Kitchen),每天中午在志工協助下,預備五百人份的三明治,讓當地的貧民果腹。

 

溫哥華的市中心東區與唐人街相連,群居於該地的,包括無業遊民、蝸牛族、吸毒者、乞丐、妓女、精神病患、原住民、無依的外來移民老者(也有華裔)等。他們是被社會遺忘的一群,但是伊麗莎白修女以及她法蘭西斯悔罪修女會(Franciscan Sisters of Atonement)的幾位同僚們,認為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極具價值,不分貧富貴賤,因為他們都是天主根據自己的肖像所創造的,因而徹底將「人飢己飢」的精神付諸行動。

 

更重要的,這些修女為貧友服務時,都盡力保護、維持他們的尊嚴,譬如:修女們提供的食物都是富有營養的良好食品,而且也包裝妥當,絲毫不讓他們有必須吃「嗟來之食」的感覺。

 

伊麗莎白修女對貧民都把他們看成是自己的家人一般,付出最真摯的愛心。她通常都會和排隊領取三明治的民眾寒暄,關懷他們的近況,使得那條長龍前進速度緩慢。不過,隊伍裡的人們雖然飢腸轆轆,卻都不以為忤地耐心等待,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也將會受到修女滿滿的關愛與祝福。

 

伊麗莎白修女除了有顆非常善良、柔軟的心之外,她更有急公好義、又勇敢無懼的拼勁。她積極參與社區營造的工作,大聲疾呼,希望政府正視貧窮與精神病患的問題,要政府多蓋適合居住的廉價住宅,提供職業訓練,也提高最低工資,以便讓窮人可以過最基本的有尊嚴的生活。她曾向國會情願,曾與政府首長開會,曾走在示威群眾的最前線,更曾絕食,為的是提醒政府以及社會大眾,協助解決窮困與精神疾病問題的必要性。

 

法蘭西斯悔罪修女會,因為後繼無人,碩果僅存的四位老修女也都已達八十以上高齡,終於在2011年,被迫放棄在溫哥華的志業,而搬到阿爾伯塔省的愛德蒙頓市。在那裡,伊麗莎白修女繼續她協助貧苦婦女的工作,幫她們帶小孩,扮演了阿嬤的角色。

 

         

         

六個月之後,伊麗莎白修女因病回到美國紐約,住進她們修女會的療養機構。本年八月十六日,不幸以89高齡安息主懷。離世之前,猶念念不忘她一生最堅持的社會正義,與她最鍾愛、不捨的貧苦眾生。

 

在伊麗莎白修女的追思彌撒裡,位於這個貧民窟的天主堂擠滿了前來向她致敬、感謝、道別的群眾,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她曾經協助過的街友與貧民。在彌撒後的分享時,大家對她一生協助弱勢族群的事跡,都道出他們由衷的敬仰,更有幾位分享修女教導、協助她們走出陰霾的經過。她仁慈與愛心的事蹟讓許多人都頻頻拭淚。

 

伊利莎白修女對我個人也有很大的啟示。她是我曾被邀參加的「世界觀點聯合會」(World Views Collaborative)的創會會員之一。在那個主張包容異己、互敬互重,達成人類平等和諧、促進社會和平繁榮的組織裡,我看到她悲天憫人的情懷,也認識了她付諸行動的積極。我更看到她母親般的慈愛。有一次在分享中,我談到當年我在天主教的信仰道路上極端掙扎的當兒,因為先家慈的榜樣,而令我積極在佛學中找到歸宿的事。我邊說邊想到慈母的音容,而難過得掉淚。那時,旁邊伸過來一隻手,輕輕按住、並且溫柔有節奏地輕撫著因激動而有些戰抖的我的右手背。頓時,一股暖流遊遍全身。我轉過頭去,看到伊麗莎白修女對我點頭微笑,彷彿是慈母再世一般。我永遠忘不了她那滿臉皺紋下展現的慈容。

 

有一次,當我得知她們剩下的修女中,最年輕的也已八十一歲時,我問她:「那這樣會不會後繼乏人呢?」她笑著回答說:「不會的,只要我們用真心去愛別人,別人也會努力把愛傳下去。如此,人人相敬,代代相傳,摯愛就永無止息。最重要的就是盡好自己的本分。」說得我好感動。這句話也就像是在彌撒後的分享中一位修女說的:「伊麗莎白修女走了,可是絕對會有更多的伊麗莎白修女來遞補她的空缺的 只要我們願意!」

在弔念已經在天國安享平安的伊麗莎白修女的當兒,讓我們都以她為榜樣,記取「人人平等、不分貴賤」的教訓,把愛傳下去!

                       

( 在地生活北美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su43&aid=845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