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由環保運動談起
2008/05/04 14:36:50瀏覽905|回應0|推薦14

近年來,由於科學家和環保人士相繼顯示證據,並提出警告,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加強,尤其地球暖化現象更是成了最熱門的話題。一般人都慢慢理解到如果這個問題不盡速遏阻、解決,人類、眾生物,甚至整個地球的的生存都將成大問題。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是最知名的環保人士,他到處發表演說,大聲疾呼,希望可以更加引起大家對這個禍患的重視。他的一部環保紀錄片An Inconvenient Truth得到2007年奧斯卡的金像獎,高爾本人也因他在環保方面的努力和貢獻,而成了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共同得主。其實,加拿大的大衛鈴木(David Suzuki)教授過去的二、三十年來在環保的議題上就一直努力不懈:一方面利用電視節目講授大自然的奧秘,希望人類珍惜我們的生命共同體,另一方面也到處奔走、演講、寫文章,請大家重視這個切身的大問題。他更每星期幾次在報章上寫短文,告訴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許多” 環保小撇步”。讓大家知道只要有心,環保應由自身做起,在生活上處處可行。


本來,能夠使得大家節省能源,回收可再用物質,減少製造垃圾、廢物,以過一種更簡單的生活,是一件好事,因為這一來,不只有限的資源不再被浪費,地球的有限空間不會全被垃圾佔據,人類的健康威脅也會因廢氣、紫外線的減少而降低;更重要的,人類在物質方面的需求將大大減弱,不會再貪求無厭。慾望一低,心靈就容易得到平安;心靈平安的結果是節身自好、家庭和樂、社會安定。這不就是世界大同的人間淨土?然而,大家一開始重視環保,有些人卻緊張了。去年,溫哥華太陽報有篇專論,試圖解釋大家憂心的地球暖化現象並不存在。該文作者引用一些數據,說現在的地球是悠久歷史中地球平均溫度最低的時期,大家不用緊張云云,言外之意是大家還可以繼續浪費資源、製造廢物。幾個月之前,太陽報又有一個專欄作家撰文,呼籲大家不要杯葛、抵制舶來品(包括外來的農產品),理由之一是:外國有一群工人、農民就靠將他們的產品銷到別的國家來維持他們的生活。意思是如果外國的工人、農民生活萬一發生了問題,就該唯我們是問,我們豈能不自咎!前兩天聽到收音機裏有個節目也在談環保。主持人一方面淡化地球暖化的危機,另一方面更大肆對高爾和大衛鈴木展開人身攻擊。說他們不該使用浪費能源、製造廢氣的座車,高爾更不該到處旅行時搭乘私人飛機,又說他的家族企業也是廢氣的大量製造者。當有人”扣應”說高爾的家族已經開始改進,以減少廢氣的排放時,主持人馬上說”可是所需要的設備、零件都是向高爾自己投資的公司購買的。”…..我想這只是對環保運動大加韃伐的幾個例子而已,其他我沒聽到、讀到的,一定多到不勝枚舉。


那個說現在是地球史上溫度最低的人,是加拿大弗列莎學社(Fraser Institute)的研究員,了解弗列莎學社的人一定知道該學社是資本主義的智庫。資本主義者向來提倡”多製造、多消費,以促進經濟的成長”;他們更極力主張全球自由貿易,以利用開發中國家的廉價勞工。在這些前提之下,他們對於環保運動者要大家節用資源、用品回收、愛用本地貨以免浪費因長途運輸所需要的能源、自己堆肥以減少垃圾和取代化學肥料等等作法,當然要力加反對,以確保本身的權益了。


為了確保資本主義的地位,也為了保障本身的利益,這些人不惜亂用數據,以誤導大眾,讓大家以為地球暖化只是一些別有用心者危言聳聽的胡言亂語而已,不值得擔心,更不值得為之犧牲大家該有的享受;主張用舶來品,正好可以互通有無,有何不對?還有,既然這些環保運動的主將自己都不夠環保,我們為什麼要聽他們的?
其實,只要我們稍微用一下腦筋,這些人的詭計便不易得逞:若果地球暖化真是子虛烏有的謠言,為什麼這個弗列莎學社的研究員的論點得不到絕大部分其他科學家的共鳴?為什麼他也沒因這個”偉大發現”而獲得諾貝爾獎?主張用舶來品,以溝通貿易的,怎麼忘了本地也有農民、工人,他們也需要消費者購買他們的產品,才能維持生活的?更何況,利用外國廉價勞工的結果,讓這些開發中的國家出現了多少”血汗工廠”(sweat shop)。我們在慶幸買到廉價的便宜貨的同時,有沒有想到這個東西是什麼環境下的產品?還有,我們有沒有想到有多少國家只管”經濟掛帥”,他們為了經濟,可以無所忌憚的大肆破壞環境?我們喜歡買便宜貨,就是間接助長壓榨勞工者和破壞環境者的氣焰。對高爾、鈴木人身攻擊更是模糊焦點、偏離主題。我們要問的應該是:環保運動者所傳的訊息對不對、值不值得我們努力去實行?要是這些訊息是正確的,傳播訊息者也照著做,很好;要是他們沒有照著做,我們要怪的是他們言行不一,而非訊息錯誤。更何況,大衛鈴木的挨罵是冤往的,因為他老早就開豐田的電、油兩用(hybrid)的車了。高爾家族企業開始環保化,是個好現象,至於他向自己的公司買配備、裝置,零件,我們只能說他是精打細算的生意人,知道”肥水不該流入外人田”。可是,他這樣做,錯了嗎?還有,為了趕時間、取方便,高爾搭私人飛機,以配合到處演講的緊湊行程,這種做法,當然可以批評為”不符環保”。但是,事情總該有衡量輕重緩急的優先順序,否則,一律步行或騎單車,豈不更好?


批評別人是很容易、也是非常痛快的事。不過,非建設性的批評固然是浪費時間,若有意誤導別人而使自己得益,即使明眼人沒有立刻揭穿,將來的歷史也不會饒過他們的。我們該問的是:我有沒有盡一己之力,使得這個社會更安和樂利、令這個我們共同生命體的地球更適合我們的子孫居住?其他的,我們似乎可以不用多管。事實上,這個原則不只適用於環保運動,也適用於政治主張,更該做我們個人生活的最高指導原則。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su43&aid=183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