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把酒論庸俗
2010/10/04 21:59:19瀏覽184|回應0|推薦3
社會化, 體制化, 是"長大"的指標, 但同時也是庸俗化, 人生幻滅的開始.


"you don't play for the team, you play for yourself."     –Irvin Irving, LAPD Deputy Chief

Michael Connelly筆下的Bosch, 是個自負盈虧, 了無牽掛的好萊塢警探. 了無牽掛是因為Bosch沒有家室妻女. 自負盈虧則是因為他不把上頭指令當聖旨(通常當成屁), 永遠以自己的道德羅盤為指標, 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

Connelly筆下的Irving, 是洛杉磯警局的副局長, 他不算壞人, 但是個典型的長官. 也就是說, Irving大部分的時間, 不是在打擊犯罪, 而是在分配大鍋飯, 妝點門面.

Irving與Bosch的對話, 是Connelly呈現自己, 以及他筆下人物動機, 與社會價值觀的主要舞台. 透過兩人的針鋒相對, 亦敵亦友的關係, Connelly論述了他眼中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亙古不變的人心矛盾.

"You are 'in' the force, but not 'of' the force."     – Irving to Bosch

Connelly筆下的Bosch說: 我還沒被體制化, 而且希望保持下去. Bosch可以這麼說, 是因為他夠格. 靈敏的辦案嗅覺, 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持, 讓長官不得不忍受Bosch的不合群.

但Bosch可以這麼說, 更重要的, 是因為他只是虛擬的小說人物. 現實生活中的獨行俠早已被體制的龐然巨物碾過, 淪為路倒了. Bosch就像所有的故事主角一樣, 終究只是碌碌以終的讀者, 自慰式的幻想投射罷了.

英雄之所以令人嚮往, 正因為超然於體制外, 不必朝九晚五, 不必拍馬屁, 不必理財. 而體制化之所以不酷, 也正因為以上行為根本不是我們骨子裡想做的事.

多數人並不想被體制化, 只是迫於生活或家庭壓力. 跳脫體制化, 也並非那麼難, 只要有能力, 敢冒險, 誰都有機會成為商界賈伯斯, 或是征服百嶽的探險家.

但體制化真正叫人寒心之處, 在於它幾乎是一種宿命. 即使你奮力對抗, 只要稍不留神, 只要一絲疲憊, 社會巨大的同化力量, 轉瞬就能將你吞噬, 消失在千篇一律的庸俗裡.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ristf9&aid=447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