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08 22:06:41瀏覽261|回應0|推薦2 | |
時代雜誌最新一期影劇版,回顧了今年夏天的好萊塢成績單,從變形金剛,到天外奇蹟,每一部賣的嚇嚇叫的暑期大片,不管是寫實動畫片,還是動畫寫實片,都有一個共通特點,那就是:沒有一部是以大卡司作為號召。 類似的處境,似乎不只侷限於好萊塢。娛樂界星光不再的產業危機,早在唱片業十年前起始的快速沒落裡,就已經斷送無數偶像級藝人的生路。歐美的泡泡糖歌手如此,華文市場的情歌天后,又何嘗少了自憐自艾的怨嘆? 近二十年,從美國大眾娛樂圈吹起的反英雄(anti-hero)浪潮,至少已經經歷兩個階段。首先是電影的主角,由力抗群匪的英雄,換成了見妹腿軟的宅男。接著,動畫技術精進之下,連血肉之驅的明星也被活靈活現的電腦動畫取代了,所謂的Hero(英文裡兼有"英雄"和"主角"的意思),無論在戲劇意義、或實質層面上,都被改朝換代,請去一邊涼快了。 觀眾不愛看脫離現實的肌肉男,導演只好請出俗擱無力的鄰家男孩﹔超人擋火車救飛機的場面不再能激起掌聲,編劇的筆下就開始催生出萬惡"小丑"這一類爭議角色。似乎,在傳統戲劇公式早已失效的今天,爭議性,成了唯一的票房保證。 作為閱聽大眾,這樣的產業走向,其實是有好處的。至少可以不必再忍受只靠明星撞騙的扯爛大片,讓電影的價值,回歸到導演和編劇的功力表現。但換到長遠的角度看,反傳統的能量,來自於打破舊有規則的新鮮感,這種新鮮感畢竟無法一直維持下去,等到觀眾又對過於平凡的主角、動畫堆砌的場面感到不耐時,是否又會轉而渴望明星光環與英雄故事呢? 風水輪流轉,且拭目以待吧。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