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濟與文化關係的不確定性
2006/11/17 11:51:23瀏覽561|回應3|推薦25

                        :虎疙 
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下)

文化學者雖然指出文化是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卻無法確定文化與經濟之間的關係,David Landes 就表示,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并不總是一致的,最明顯的例子是,同樣的中國文化,為何中國人在中國的經濟效率低于海外的中國人的經濟效率。這種在相同文化下不同的經濟表現使得有人認為,從文化因素出發,是無法預測經濟的。

拉丁美洲是一個更為直接的例子。除了古巴,所有的拉丁美洲幾乎都照搬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體制,結果呢?經濟還是一團糟,甚至成為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一個漏洞。

Porter 指出,同樣的文化在不同的社會里,對經濟的影響會是不一樣的。比如中國文化在中國海內外所產生的影響就不一樣。同樣的文化,在同一社會下,在不同的時間里也會不一樣。

日本在九十年代之前的成功和整個九十年代的衰退,正是典型的例子。同樣的文化曾讓日本成功,但卻成為日本經濟復蘇的障礙。

Porter 在討論到文化與經濟關係的不确定性時,還探討了為何會發生低生產力經濟文化的原因。

Porter 認為低生產力的經濟文化的存在,有三個主要因素。

首先,一國的經濟文化受國民經濟的看法和認識的影響。這些看法和認識根植于整個社會和教育制度中,進而影響到社會精英和政府領袖。人們相信什麼,他們的行為就會反映出他們的態度。如果一個社會偏重于政治.軍事的力量和控制,那麼經濟活動就會受到抑制。

其次,經濟文化是歷史與現實的微觀經濟活動所催生的產物。個人的經濟行為構成了整體的經濟活動,從而形成了經濟文化。

Porter 舉的例子是,在發展中的國家,工人工作積極性不高,原因是對勤奮工作缺乏獎勵所造成的。反過來,一國國民的特征,往往有其經濟根源的。比如日本人大都終身為一個老板工作,儲蓄率也是全球之最。這個文化現象完全是日本戰時及戰後的經濟困難所造成的。

最後一個原因是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選擇會對經濟文化產生不同的影響。比如,如果政府的政策鼓勵儲蓄,則社會就會有積蓄的風氣。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rischu&aid=545564

 回應文章

國際日報/時代論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說得有理,
2006/11/18 15:47
西方學者對中國歷史有盲點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大成長,歷朝歷代都有
2006/11/18 05:28

經濟成長也許是新的經濟名詞,卻不是新的經濟現象,兩千年前就發生過,而在歷史上,類似的經濟逢勃發展,幾乎每個主要朝代都有,毫不稀奇,只不過大破壞也經常接踵而來。

以下片段摘自 兩千年前的經發會--淺釋鹽鐵論(作者:蘭陵布衣)和史記的鈘述。

http://www.literature.idv.tw/bbs/Topic.asp?topic_id=651&forum_id=79&cat_id=13

。。。

經過春秋戰國漫長的征戰殺伐,秦始皇嬴政雖掃平六國,一統天下,然而過於依賴嚴刑峻法、超越人民忍耐極限的賦稅與勞役,卻直接促使秦這麼一個曠古未有的大帝國迅速地殞滅於歷史長流之中。因此,自漢高祖劉邦入關滅秦以來,外有匈奴犯境,內有異姓諸侯王割據與民生殘破,漢帝國不得不以休養生息為執政主軸。其後的惠帝劉盈、呂太后呂雉、文帝劉恆、景帝劉啟,無一不然,直到武帝劉徹,開啟瀰天巨變。

武帝即位之初,漢帝國經過了七十餘年的蓄積,國力達於頂點。《史記‧平準書》描述如下:

至今上(武帝)即位數歲,漢興七十餘年之閒,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守閻閭者食梁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

========


途途的洞窟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這就是所謂的
2006/11/17 19:17
心在哪裡,財寶就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