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07 17:09:55瀏覽1159|回應0|推薦6 | |
從影片中看見王建民在休息時拉橡皮條的自我訓練,與郭泓志用強壯的手臂強力投球時的不穩定,可以看出他們兩位還沒有體會到身體力量的根源--丹田的運用,如果他們能體會到丹田力量的運用,不只是投手可以投得更強、更穩、更準,連打擊手都可以像劍道高手一樣,打得更快、狠、準。 王建民的拉橡皮訓練,可以看見他是在練習手臂的來回彈性與臂力,但是很明顯的,他只用到肩膀關節的力量,卻一點都沒鍛練到丹田。由合氣道、國術高手、內家高手的心法中,可以知道丹田的鍛鍊是最重要的。丹田鍛鍊好了,全身的力量就能運用自如,源源不絕,而且內力強勁。王建民的拉皮條訓練要鍛鍊到丹田很簡單,稍微改一下就好了,就是手肘拉回來時,同時轉腰,並把握皮條的手掌拉至對側的的腰際即可。實際投球時即以體會那種拉勁與丹田的扭轉力道加以運用。 郭泓志的肩膀關節一再受傷, 即是因為他把臂膀鍛練得太強壯了,手臂越強壯,受傷越厲害。他投球時力量的扭轉點不在丹田,卻是在肩膀關節,那麼粗壯的臂膀用力扭轉肩關節,肩關節只有幾條小小的肌腱固定,怎麼可能承受得了那麼大的力量而不受傷。所以他應該投球時,肘不過肩。而利用手肘開合的應用,開時續勁,拉回時將力量回至丹田,將手、肘、球、身體、與丹田合而為一,再利用丹田扭轉的力量將球以扭轉時的離心力與丹田收放時的彈射力,彈射而出。則他的球路將比現在更強、更準、更穩、更快。 投手都迷信投球時儘量將球用力向後拉開,以為拉開得越大越好,手臂扭轉得越用力、越快越好。其實投球時手臂拉得越開、拉得越高,則拉力回收時,力量被關節抵消的力量越多,肩關節與肘關節也越容易受傷,反而不能全力發揮所有的力量。 其實,投球時不是用手臂的力量投球,而應該是用身體前跨加速的力量,加上腰部(丹田)扭轉的離心彈射力量,手臂只是連接丹田與球帶有彈性的鞭條而已,當然臂膀鍛練得越強壯,如果應用得當,則鞭條的彈性越好。 打擊手也是一樣,迷信打球時雙手舉得越高越派頭,其實跟劍道一樣,雙手舉劍或舉球棒太高,雙肘脫離身體控制範圍(此時一定是肩關節在用力),就如太極拳說的突肩、過膝一樣,重心都抓不穩,怎麼去控制方向與力量? 打擊時雙手舉太高需要用兩肩的關節再將雙肘拉回身體,直到回至沉肩垂肘的範圍,才能真正去控製球棒與丹田的力量,浪費時間、浪費力量、還會失去重心,失去準頭,扭傷腰臀。 打擊不是靠手臂的力量,手臂能有甚麼力量?而是靠身體、丹田扭動的力量。打擊時就像美國西部片裡酒廊門口那兩扇門板一樣,推動門板時,軸心不變,門板來回彈動。打擊手就應該將球棒、手臂、手肘依附於身體,以丹田(或是以後腰際的命門穴)為軸心,扭轉丹田,以彈性搧打的方式將球拍出。同時與劍道或高球一樣,以右手揮劍,左手拉桿桿的方式以增加力道與速度。 所以投手應該像洋基李維拉一樣,他先彎腰將腰、背、肩、臂、肘、手拉成一條連貫的皮鞭,再拉弓彈射。打擊手則應該像玲木一郎一樣,雙手放鬆,肘不過肩,以身體轉動的力量扭動丹田,輕鬆揮棒。既可發揮全身力量,又可輕鬆看清球路。快速球時更可縮減扭轉搧動的範圍快速揮棒,則沒有揮棒太慢的問題。 太極拳講鬆,講沉肩垂肘,就是把關節的力量都鬆開,把手臂變成一條連貫、鬆軟有彈性的鞭子,隨時可以揮彈而出。投手投球時,肘過肩,就會因肩膀用力,力量都被關節掣肘而抵銷了。打擊手舉棒過肩,則力量失去控制,揮棒時需先將手肘拉回圓形力量的範圍再轉動身體,浪費時間,失去準頭。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