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鄭和學會(ZHSA)」學術演講
楊慶偉教授主講的「蘭芳共和國與海外華人」
聽眾耳目一新、問答交流不斷
[美洲鄭和學會7/11/2016新聞稿]
美洲鄭和學會於6月25日下午在蓋城僑教中心邀請到楊慶偉教授主講「蘭芳共和國與海外華人」,帶領四十餘位聽眾在歷史中縱遊、在地理上馳騁,令聽眾耳目一新、問答交流不斷!
楊慶偉首先提到客家人的起源,其家譜大都以炎帝為始祖。客家人與漢人的血緣很近,漢人的祖先是黃帝,客家人源自炎帝,炎黃是兩支大部落,母系都與少典之族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炎帝的源頭何在?可溯源自非洲,炎帝世系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逐日的夸父;無獨有偶,埃及也有一位名聞遐邇的古父(Khufu),音極相近,是巧合嗎?中國夸父的祖上為后土(掌管土地之神),埃及的古父把當時已存在的Khnum (earth deity)神名加 在自己身上,如出一轍,是文化相連乎?
華人南遷始於秦始皇南征百越、開彊拓土,元朝時,爪哇王對元朝態度不友善,1292年,忽必略出兵征討爪哇,至蘇門答臘島招降島上諸國,後來中國大量南人南下經商,展開遠洋貿易,元朝海軍經常巡邏到婆羅洲,爪哇入貢元朝十餘次。明朝洪武海禁、鄭和下西洋、海盜掘起、移民南洋,明末移民也及於日本與台灣。
在南洋的第一個共和國蘭芳共和國成立於1777年,結束於1884年,維持了107年。提到蘭芳共和國,一定得先提羅芳伯。羅芳伯為廣東嘉應州梅縣石扇堡人,生於乾隆三年農曆二月初九(1738年3月28日),他「負奇氣,性豪爽,尤喜結納,自幼學文習武,為群兒冠,嘗於學書習劍之餘,佐治耕牧,遇事勤奮,鄉里稱之。」閩粵兩地山多田少,努力耕耘仍不足糊口時,只有出海行賈、海外開墾(或為海盜)。乾隆37年(1772年),34歲的芳伯離妻別子,隨著潮流,與百餘親友結伴南行,自虎門出海至西婆羅洲(Borneo)的三巴(Sabah)烏石海邊登陸。羅芳伯「見其地豐草長林,廣袤天垠」,嘆曰「天府之國也」,乃闢地而居,以教書為業,並糾合同志,拜盟結義,潛植勢力。
大量華人南遷後,有一現象:求生爭活,有血有淚,結社立派,競爭激烈,華人排擠當地人,也為當地帶來了新的技術與文化。外在大環境是聚眾人、立幫會、開公司、分派系,開疆拓土,築柵修垣,開礦採金,開荒墾殖,引水耕種,壟斷糖米,拒售甘蔗,更有不少合縱連橫,擠壓爭鬥,打打殺殺,擊退決鬥,收買收服。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合併是必然的趨勢,在各種不同土著、荷蘭殖民地者(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威脅下,華人不但要結寨自保,還要併吞其他較小的組織,以達到一定的規模與外力抗衡。乾隆42年(1777年),羅芳伯在曼多創建了蘭芳共和國,定都東萬律山心金湖山,人口六萬餘人(原住民佔二萬多),面積東西寬四百多公里,南北長一百多公里(面積比台灣還大),有自己的法律,日常交易仍用宋、明、清代的中國制錢,國旗是長方形旗幟,總領(太哥)為黃色三角旗,外與蘇丹修好,不愧是"攘內安外"的外交政策。
蘭芳共和國本着炎帝神農氏樸素的民主思想,立國原則是「為公不為私」。羅芳伯把共和國的最高首長定名為<大唐總長>,大小首腦都由群眾推選,革新的措施均由群眾公決,具有民主共和的精神。有人提議把名號改為<羅芳帝國>或<羅芳國王>,但都被羅芳伯否決。
蘭芳共和國的制度上,以行政、立法、司法並行制衡。行政:選出的統領及副手執行抵抗外侮及徵收稅金的任務,抗外的方式是實行寓兵於農,平日各營其業,有外侮全國皆兵。稅收由多層進行:礦業者須繳腳仿金,種田者要繳鴉息米煙戶錢,生意人要繳商業稅,但是原住民事務,仍由原住民酋長自行管理(有如美國印地安人保留區)。立法:省、府、縣三級實行民主投票選舉出負責人,國家大事咨決眾議而行,領導人由上屆統領在下台前推薦,但需多數公民通過。司法:在刑法制定後,於曼多及各地設立裁判廳,以處理各地的犯罪案件。刑罰嚴明,華僑犯法一律同罪,使蘭芳共和國治安很好,原住民紛紛前來歸順。
蘭芳共和國的外交與蘇丹友好,此舉便於治理原住民。內政上,人民和睦團結,且與中國的貿易來往相對頻繁,從國內聘請學者前來教育蘭芳子弟,發展教育文化不遺餘力。1795年,羅芳伯積勞成疾逝世,但他創立的蘭芳共和國,在歷史上存在了107年,對婆羅洲貢獻良多,可惜後為荷蘭東印度公司所滅。蘭芳國力雖然不及西方諸國,但其曾經存在的意義卻不遜於1787年華盛顿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以及實現聯邦民主共和的美利堅合眾國。
楊教授精彩的演講過程中,與聽眾的交流熱絡、問答不斷,張純瑛、陳詠智、金慶松等人紛紛提問,例如:「何為客家人?文化上、科學上、血源上、DNA上的界定不一。」「羅芳伯民主共和的理念是如何來的?」「蘭芳共和國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個共和國嗎?」「蘭芳共和國中『共和』二字誰最先提出的?」
楊偉慶教授結語以尼采曾說的「哲學家最大的缺點是缺乏歷史感」為開端,提醒歷史的潮流,總是載沉載浮,但別把國族命運之鎖交给别人;南海不是九服之外、蠻荒水域,菲律賓、蘇門答臘、婆羅州更非化外之地。華人都曾蓽路藍縷於斯、生活於斯、成長與斯,可說是華人的後院,陳宜中艦隊走過,忽必略海軍巡邏過,鄭和七次下西洋去過,華人祖先由埃及、南亞、中南半島到中國,如今南下正如鮭魚返游,此乃世之道矣!海外華人要團結一致!
「美洲鄭和學會」已成立13年,其宗旨在「研究中國航海家鄭和的歷史、成就和他的海外航程史詩」,其方針有二:其一,收集、研究、出版和傳播有關鄭和的訊息及研究結果;其二,藉由舉辦講座和會議以報導鄭和的成就與領導。多年來,承蒙會員與會友們的支持指教、及友社的協持贊助,使得會務順利推行,「美洲鄭和學會」在此一併感謝。贊助「美洲鄭和學會」的費用可抵稅,對該會有興趣者,請多参訪該會網址 www.zhenghe.org/
[楊偉慶教授演講中,黄健飛攝影]
[理事長酈民興贈書給講者,黄健飛攝影]
「美洲鄭和學會的主要幹事與楊教授伉儷共進晚餐,張建平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