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20 10:53:07瀏覽440|回應0|推薦24 | |
1 2007年: 這樣溫馨的畫面,最後並沒有留下珍貴記憶,因為理性小弟認為:平安比浪漫重要,投了反對票。在家居中的我,總將照顧父母的責任旁落他人,尤其小弟與小妹,因為心有虧欠,也總尊重他們所為的任何決定。雖然,沒有圓了爸爸的夢,心裡有些失望,基於爸爸沒有重提,也沒有堅持與置喙。一年之後,哥哥轉錄媽媽出儐,兒孫披麻帶孝呼天強地哭喊的影片‧頓時,我的心撕裂了,真的很痛,很傷,很氣…很懊惱。假如,哥哥送來是爸媽鑽石婚的惜別會,會不會,好些?生命中隨時都有讓人感動和掉淚的事,為什麼我們不能多營造些另人感動的事?媽媽走了,兩老牽牽手背影成絕響,屬於爸媽情愛婚姻謝幕了。 2 在爸媽婚姻鏈上,努力學習、認真付出,漂亮回憶是最佳註腳。 19歲的父親進入曹氏家族當長工,外祖父獨具慧眼想將其長女許配一無所有的父親。其一、母親的伯母30多歲守寡,依俗曹氏家族應將其長子與長女過繼予她,舅舅是獨子,母親就成大伯母希望。其二、家貧如洗的祖母育有三子,小叔因家貧過繼家姑,伯父也因家貧無力取親,祖母認為難逢此良緣,苦勸父親答應。其三、以當時背景島上漁業採集,多以家族為單位,像父親隻身者,多以『依親』(投靠)呼之,以曹氏家族為眾的『牛角』村,就有三位名為『依清』者,賴於生活所逼,入贅成了背景無奈。 父親能跳脫這樣框架,基於寧可餓死,也不肯背棄祖先賦予的姓式,而不願入贅。我問父親難道沒有對貌美的媽媽動情,父親說:『怎麼沒有?媽媽賢淑恭良與外祖父社經地位,前來提親的名門不知有多少?….』爸爸不願入贅,以現今價值觀,我懂,以當時時代景年輕父親認知,是智慧。況且還能與舅舅共有田產。以媒妁之言,父母為主的年代,外祖父為何仍將女兒許配(不知好歹)父親?我很好奇。幾代交情姨丈給我答案。姨丈說:『現代擇偶條件或許是學識、人品….當時為女擇偶條件是人品~~勤奮、實在…』你爸爸當時雖窮,但其聰明、勤勞、重情、做事有方法…是積優股,您們外祖父看見了是未來。『我的女兒不是沒有人娶,我還是要將女兒嫁給你…』外祖父決定這段姻緣。爸爸落淚了,那年爸爸25歲,媽媽21歲。對當時已是高齡。至此,我們與舅舅家沒有彼此。 3 寡居的祖母從『文石』趕來,僅能為小倆口準備二床被褥,自己也只能在親家為孩子辦喜事。兩口租賃一房間,連灶都是用竹籃套破甕。大女兒出世數月,民國三十八年八月外海來軍艦,陸軍七十四軍登陸,由於言語溝通障礙,引起居民恐慌,伯父帶著母親與大阿姨『逃』回文石村,當然襁褓中大姊隨媽媽回大陸。爸爸數日之後駕駛(手搖)小舢舨隨後返回文石村。幾天之後因考慮生產工具漁網尚未修補,又偷偷駛著小舢舨返回澳口。甫近牛角袋口,就被舅舅攔阻,不准出海。舅舅典詠是島上會普通話極少數之一,所以,被派任『保長』職務,沒有他的批准是不得出港的。 這時在家鄉的母親,雖以地瓜粥裹腹,但備受婆婆呵護,婆媳相惜成了媽媽一生驕傲,其後幾十年,媽媽對奶奶懷念也特別多。七十四軍登島一星期後恢復正常操習,如西北牧羊女抹黑臉躲藏婦女不再害怕,怕抓去當兵的年輕人過了半年,甚至一年陸續返回島上繼續捕漁。之後,七十四軍對港口進行管制,祖母擔心夫妻分兩地,力勸媽媽返回南竿島,勇敢的爸爸又駛小舢舨往莒光島,僱船從大陸接回媽媽與大姐(其中還有聯輝叔叔等三人),他們抵白肯島時是 4 世間之事,常有峯迴路轉的奇妙現象。人到中年以後,夢幻漸逝,婚姻路上踉蹌前行的我,很羨慕父母親婚姻路上相知相惜。小時後媽媽總以崇拜聲調說著爸爸奮鬥史,對媽媽而言:爸爸是她的天,是她的神,如父尊崇愛戴他,如子呵護包容他。對爸爸而言:媽媽是他的地,是他的光。如母般寬待他的任性,如女般仰賴他的臂膀。每個人都不該踽踽獨行,只因為每個人都承受著時間和命運的重擔,在配對關係中最精華的是彼此能分攤這樣重擔,並能獲得對方的陪伴作為回報。婚姻路上攜手六十多年的爸媽做了最佳詮釋。 『任何成功都不能補償家庭失敗』~[1]。平衡生活的最好手段,也許是家庭吧? 遇對的人‧做對的事,期盼的幸福…上帝阿!賜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夠改變的;賜予我從容,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更重要是賜予我智慧,去分辨兩者之間的區別。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