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9 16:16:21瀏覽580|回應0|推薦0 | |
母女百描圖(2)—記于母親八十歲生日前夕 「我的姑姑,溫順善良、謹言慎行,決不肯直斥人非…」金華表姊拉我談心時,總是這麼說。「個小的表嬸,整天都是忙進忙,…」第一次與我謀面的遠房燕容表姊說,「我們無預警偷渡來台時,個小的伯母比闖蕩南北二伯還要冷靜,二十多個大男孩,讓伯母拉下窗簾,除照顧三餐盥洗衣物外…連內褲都替我們買,可貴的是還和顏悅色…」在大陸堂兄家凱是這麼說。媽媽對我而言是無法仰望高度的智慧與耐力,總有辦法讓姊妹們口中恨癢癢,受父親寵愛,溺驕橫顢與行事乖戾的我,收服在她的軟棉袋中。當然,在堅硬的核果,也無法永遠不被融化,小雞是因為細心的孵化才誕生,絕不是打碎蛋而僦。我承襲媽媽寵愛孩子,但仍要筆直上昇追求她的睿智和慈顏。記得,初嫁人婦時,我的婆婆過世,依照當地傳統習俗「女兒倚棺旁,媳婦守灶邊」,從小驕慣,不事家事的我,被賣麵為生的外子大嫂譏諷說:「連紅蘿蔔也不會認,妳的母親也敢把妳嫁出門」。當時,媽媽告訴我:「家事可以慢慢學,有智慧的人,要做別人做不到的事」二十多年來我仍然遜色廚房間,姑嫂妯娌從不曾有此微言,媽媽勸諫做了最佳註腳。 若問我在水深浪闊的十里紅塵中翻滾浮沉,痛之最?我會說:「受了屈辱、失了婚,少了感同深受,善言善聽的媽媽」。人類若是天使,則不需要媽媽的角色,問題是,人類不是天使…。 ◎ ◎ 我理解的「容忍」是一種慷慨,它使我們謙遜地,讓其他的人有他們自己的意見和屬於他們自己的特權。媽媽對我而言,「容忍」是一種偉大,是肯讓我在既保守又封閉的地方,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生活與快樂,而不固執於她認知生活方式與觀點。我是在1958年8月中共米格機不斷騷擾馬祖上空時[1],在媽媽肚中即將臨盆,出生之後極度不安,日以繼日哭鬧不休,嬴弱的身軀時有病痛。長大之後,行事作為我行我素,常不按牌理出牌。高職畢業之後一年,既不就學也難就業,總在台灣—馬祖間嬉戲遊蕩,鄰里或有是非與微言,媽媽未見責怪外,還總是責無旁貸替女兒辯解。當然,最後是媽媽替我找到軍雇缺做為收場。 幾年過後,為逃避一段感情,辭退工作,重入海市蜃樓中嘻戲流闖,這時姊妹口中偏心的爸爸偶有慍色,媽媽還總是小心呵護。而這段不被看好感情債拖過七年,60年代禁錮鄉間,認為男女交往,必定要步入婚禮,在男方家長逼婚推波下,坊間同居流言四起,傳統守舊的母親即便承受極大壓力,或在極度暈眩車船來返台馬間,都僅用極簡言語規勸,從不動怒責怪與嘮叨。當然,這段被註定的姻緣線在媽媽努力與我軟心下牽成。 時序回到,辭退工作那一年。有一天,忘記因什小事頂嘴惹媽媽生氣。霎那間,瞧見媽媽在客廳低頭,忙著堆積如小山丘中工作的圖像,讓顢橫當下的我,非常羞愧與懊惱,抱著媽媽告訴她:「不再惹您生氣」。這是生平第一次之於家人「對不起」的話語,宛如飲盡成年禮酒般,造就往後二十多年努力工作、就學與安家,從不敢怠懈。之後,以言語頂撞母親的舉動,記憶中不曾發生,媽媽對這幕不曾提起,是忘了?但我印象深刻,那年22歲。 ◎ ◎ 或許是情感折磨難以承受的壓力?或許受尼采論述生死觀僭越?或許是天生敏感多愁性格?也或是病染現在流行憂鬱症…1982-1983年間常常矇矓中和淚躺下,枕巾盡濕,掠起輕生的念頭。少時,雖受至親與家人百般呵護,或許是戰亂陰霾,我的胸口常有似被萬繩綑綁著般的窒悶難過,因此自閉寡言,舅舅閣樓上紅樓夢、水湖傳…成了童年代言。長大之後,皮相好熱鬧,心影更顯單枝,私蜜的心事是極度不願吐出,輕生的計劃當然禁錮心的底層。或許是母女情牽?或是心繫女兒婚事?長住台北的媽媽竟在關鍵時點上,找上坊間道說「黃大仙」,有趣的是,祂盡能合盤託出女兒心事。媽媽用愛心求的符咒,囑咐剛就職的妹妹辭職返馬照料,竟真能讓我避開生死的第一個關卡。而這些過往,當時的我並不自知,難怪!也年過四十的菊妹,還會很怨懟在電話線那端,罵我是壞人。起後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