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土政策的省思
2011/09/17 21:57:42瀏覽788|回應0|推薦8
         有為經濟著眼的產業國土政策,有以災害思考的災害性國土政策,一個尊重自然環境條件,一個純粹人為思考,土地政策不只爭一時,更要爭千秋,才能對後世子孫交待,留給後世子孫永續的商機與生機。 

    在自然環境急遽變革的土地上,無關政黨的勝敗,只有人民的生命才代表一個國家的輸贏。強震、海嘯、颶風及各種災害近年伴隨著各國對未來環境預測的報告,不斷襲來,顯示未來只有更壞的環境,而絕不會有安穩的環境,報告中要人們做好從農家變漁家,從山戶變船家的準備,放棄過去對於有土斯有財的憧憬,而各國面對的首要問題,就是土地干係著人民、財產乃至於國家產業的處理,當人民、產業與土地難以分割時,興建超級大壩、超級防波堤、超級防潮閘就成了必然的選項,美國、中國、英國、德國、荷蘭、冰島、巴西等等國皆如此,但日本釜石港的世界最深防坡堤在今年三月的大海嘯中完全發揮不了作用,讓老天爺開了人定勝天一個大玩笑,強風、水淹與可能的火劫,也讓紐約大蘋果優憂地唱了一曲空城,市民罵聲不斷,這是政府的難,卻也可能是幾千億都救不了的苦。 

    有可以開發的土地,有不能開發的土地,當洪患肆虐,築壩修堤仍無法解決人民水淹之苦時,那就有必須放棄土地的打算。過去康熙時期官員郁永河由淡水入港,前望兩山夾門,水道甚隘,入門,水乎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這是當時台北湖(今台北盆地)的模樣,滄海桑田,桑田滄海,地球暖化,全球海島國家面臨立即衝擊,面臨陸沉危機,這是在聯合國氣候專家的報告裡,與越南、孟加拉等國被列在全球第一批氣候難民名單中台灣的危機,未來台北盆地將重回台北湖景像。 

    秉持永續概念的國土計畫,從與海爭地數百年到如今退耕還水,推倒堤防、疏浚洪道,誓言要與水共生,這是淹水淹怕了的荷蘭,與水共沉浮的漂浮屋就是在這種概念中出現的,讓水流進來,成為在水上生活的人家,讓陸地、溼地、蓄洪區淹水地都做出最有效的運用,從對抗自然環境到順應環境,這是荷蘭人百年治水的智慧,取與捨的國土規劃概念。 

         八八、莫拉克、南碼都等風災,造成林邊等地的災害,這是台灣近年的災害,土地隨意徵收、土地過度開發、地產商盲目建設、各級產業盲目衝量,未來會是甚麼模樣,相信不難想像。有土斯有財,地價翻一番,擴大了貨幣供給,帶動了經濟成長,這是政府的成績單,但執意於經濟掛帥,不斷衝刺GDP,是否破壞了土地永續利用條件?是否是留給後代子孫的負債?這不是政府市價徵收,暫堵民怨,就能敷衍過去的問題。政府的國土政策,不能只有產業區域土地整合的概念,更應有災害性國土政策的應對,要知道資源是有限的,金錢也是有限的,以政府浪費提供人民工作機會的政策,從羅斯福的新政開始,就是走不下去的路。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smu&aid=5649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