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08 22:16:30瀏覽2551|回應1|推薦24 | |
1986~1989,三年間,村上春樹寫出兩本暢銷小說,一是《挪威的森林》、二是《舞舞舞》,從日本遠到南歐住遊起來寫。 他在事後出版的這本《遠方的鼓聲》有交待,這就是一本他那三年間在南歐生活的隨筆,和寫作的雜感。南歐隨筆部份,其實我讀來也沒什麼興味,可能是調不對,或是他寫來有所侷限又重於個人心緒思味,就像後來看他寫得那本《雪梨》一樣,一樣的不痛不癢。 倒是看那「寫作的雜感」部份,有一個很重要的收穫,就是了解了,為什麼年少時我看《挪威的森林》和《舞舞舞》,看後覺得心情不太舒服,年紀漸長,覺得這兩本書中的故事多有所病態的情緒?因為,在《遠方的鼓聲》中的前言、後記和內文中,原來村上自道出在寫這本書時有40歲前3年的前中年期很不安又些許混亂的心緒,可以說有很厚重的思緒哀愁,加上他在書中的自白:「因此在寫長篇小說時,我每次都在腦子裡某個地方想著死這件事。通常我是不會去想這種事的。把可能死去這件事如此迫切地每天想著——就像三十歲代後半的健康男性大半也一樣——是極為稀罕的。可是一旦開始想長篇小說時,我腦子裡總是無論如何都會形成死的印象。而且那印象會緊緊貼進頭腦周圍的皮膚裡去。我經常會持續感覺到那癢癢的、惱人的、鉤爪的感觸。而且那感觸直到寫完小說最後一行的瞬間為止,絕對不會剝落。」 看完上述的自白,知道我所謂兩本小說中的情緒病態感,其來有自,我在想村上這樣事後寫來是一種懺悔錄寫法嗎?因為那兩本小說可能不當的影響了不少年輕讀者們?該有所交待。 至於,那兩本小說中迎合市場口味的異國情調,是來自原來在南歐寫日本主角和背景的故事,當然充滿異國氛圍。 至於,那兩本小說,其實沒看也不差,我既然看了,那就再更了解一下。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