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報禁前後的《筆桿裡出民主》
2006/11/08 21:36:33瀏覽1664|回應2|推薦17

       這本時報出版文化叢書《筆桿裡出民主:論新聞媒介對台灣民主化的貢獻》,1995年出版,一放十年,差點沒看就想清掉,但翻翻之後還發現有些觀點收穫發現,和發現或複習已忘記的一些有趣的資料。

       這是一本政治學加傳播學的論文集,作者是美國人包澹寧(Daniel K. Berman),1954年生,西北大學新聞系學士及碩士、哈佛大學東方研究所碩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政治系碩士及博士。受其西北大學時的教授起發,1978到1981曾留台三年,而在《中國時報》、《聯合報》、《中央日報》用中文發表文章,為《紐約時報》的駐台特派記者。此書出版時其任美國大學服務中心負責人及加州州立大學大眾傳播系講師。譯者李連江,1963年生,大陸河北人,天津南開大學哲學系學士、碩士,譯書時時為美國俄亥俄州大學政治學博士侯選人。

       一本網路時代前出版的書,如今上網只能查到書介和作者,而那書介又無關痛癢,我打封底的說明給妳看:「台灣在經濟及政治上獨特耀眼的發展經驗,吸引了不少西方學者的研究興趣,也令不少既定的社會學科理論必須重心改寫。本書探討的主題是大眾傳播媒體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作者同時以台灣為個案,重新檢視了西方當前通行的社會、政治及經濟諸派理論的適用性。在細心研析1945至1990年間台灣的媒體與政治之間的互動之前,作者先回顧了晚清與民國時期中國報刊的情況。此外,對台灣民主化催生最有貢獻的黨外政論雜誌,作者亦闢有專章討論。

        作者在〈序〉中寫出他留學台灣時,如何在一次搭計程車時,由司機主動熱心載去認識康寧祥。〈第一章〉是整個論文的導論,提到「單就中國文化本身來看,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一個政體允許具有影響力的真正政治反對黨存在」,這是台灣的政治奇蹟,令西方學者佩服,也是本書作者探討的主題。不過,基本上,現在大家都知道,經國總統在晚年的開明改革是功不可沒,雖然他承接的是獨裁的政權,但他用意志限制舊統治集團的勢力把台灣引導向兩黨政治的民主法制化國家。

第二章〉探討政治上的現代化理論,頗悶,但這一章主要有一個觀點,台灣的經濟發展奇蹟打破了當初盛行的「依附理論」,就是「邊緣國家的資產階級事實上與核心國家聯合起來損害他們自己國家人民的利益」這理論沒在台灣發生,台灣雖然5、60年代接受美援,但經濟起發卻是全台富起來,而不是只富到一些富人,我想中南美洲的狀況應該就較符合「依附理論」。台灣的特例,我想和經國總統那時的管理有關係,黨營媒體和國營事業之外,基本上那時專治政權本身不是財閥經商,基本上也不圖利財團,而財團也沒敢亂來。然戒嚴之後,股票和地皮之飛漲,正是被壓抑過久的市場操作開始起飛了。

    第三章〉談「政治制度化,從政治學理論談「領袖的交替、菁英的角色、制度化與政治參與、穩定問題、制度化與中國傳統、科學與政治學研究」,也是頗悶,但從這裡的理論闡述出發,才能帶到第六章、台灣的政治與新聞:1945—1990〉,作者此章從理論來談及台灣的從威權統治到戒嚴後的民主政治轉型,也是一種轉型正義的政治學上探討,倒是我想到台灣政權中於政黨輪替後的轉型正義論述,和政權制度化如何臻至完善,而不是政黨互批沒制度。

    〈第四章、從美國治下的和平到美國治下的傳真:傳播研究與政治學〉真得很學術,以1949年後台灣的經驗為具體的實例,以十大當時熱門傳播研究課題來研究評析。

      〈第五章、晚清與民國時期的中國報刊〉作者是以從國父以承的國民黨政權為聯繫,從清末到民初到1949年國民黨來台前的報刊情況研究,和1949後到台灣的報刊管制做差異點和相似點的分析。基本上,嚴格管控媒體是舊國民黨政權的專治手法,作者的結論是:「國民黨在台灣的所作所為,大多數可以被理解為它從前的政策和作法的延續。」

      〈第六章、台灣的政治與新聞:1945—1990〉這一章開始才是比較有意思也易讀的對台灣早期傳媒發展現況的介紹,簡單介紹了聯合報從林頂立轉到了黃埔軍校出身的王惕吾先生,和在政戰部門工作在35歲就升到了裝將的余紀忠先創辦了中國時報,兩大報人創報後都是國民黨中央委員,還有1950年代被蔣介石認命為台北市長的吳三連的自立晚報,和黨報中央日報如何從大報到報禁後市場迅速萎縮。這一章有一句「戒嚴法於1987年7月被終止前四個月,由反對派報刊的老將們創辦的大膽直言的新聞雜誌《新新聞》就在創刊號所發表的文章稱仍健在的蔣經國為『台灣最後的強人』。」在東森新文台的紀錄片「蔣經國最後旅程」中,作者周天瑞有受訪說蔣經國看了很滿意這個論調。


      〈第七章、黨外政論雜誌〉基本上從「1960年《自由中國》雜誌企圖組建中國民主黨,未獲成功。1970年代初,《文星》和《大學雜誌》促進了政治革新運動的興起和發展。以民進黨成立而告終的所謂黨外運動也是一系列雜誌為基礎的,其中最早的是1975年創刊的《台灣政論》。」之前不了解的,想了解台灣戒嚴前的黨外雜誌情況,簡單看這一章不錯。這本書定稿於1991年,竟然沒寫到
1984312日創辦的《自由時代週刊》,而在1989年1月21日收到高檢處「涉嫌叛亂」傳票後,鄭南榕誓言「國民黨只能抓到我的屍體,不能抓到我的人後,於4月7日鄭南榕自焚於雜誌社內。這一事件是給黨外人士多大激奮,葉菊蘭守寡至今。

      〈第八章、結論〉精簡介紹台灣1949年後一路走來的政府好施政帶來的台灣經濟起飛和討論「台灣經驗這個奇蹟能成為模式嗎?」 ,不能的 ,天時地利人和的歷史不能複製。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glee&aid=531146

 回應文章

千山獨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焦慮也無路用
2006/11/10 08:09
使不上力就想開一點咩
       千山的貓 

千山獨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以為你淡出了?
2006/11/09 08:02

不是淡出,是文章愈政治味了?

比較偏好文學傾向的閱讀情緣啦 ------   來告知書店開張消息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nov/9/today-article9.htm


       千山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