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先探/謝金河/日圓76.36 日股8227
2011/03/19 12:56:30瀏覽253|回應0|推薦0
【文.謝金河/專欄;先探周刊授權刊載】

從地震,接著海嘯,再到核爆,幾乎一連串噩運全都降臨到日本這個國家的身上,全世界的焦點也都集中在日本身上,日股的漲跌也決定全球變化的新方向。

日本地震是在三月十一日發生,在股市收盤前,東北海岸發生九級強震,日本股市收盤前只多跌了一百點左右,小挫一七九.九五;但是隨著災情明朗,十四日日股開盤賣壓沈重,全場重挫六三三.九四,當天,台、韓、中國股市都算強勢,大家想到的都是重建需求,及轉單效應,當天韓股上漲一五.六九,台股小跌四七.八,中國深滬股市及香港股市都逆勢上漲,讓人以為日本地震帶來海嘯造成的重傷害應告一段落,沒想到更可怕的利空在後面,福島的核電廠爆炸起火,加上核子外洩,災情擴大,全球加重驚恐的氣氛。

日震衝擊 亞股全面崩潰

十五日日經指數開盤即大跌,盤中最多重挫一三九二.八六,跌幅達一四.四七%,儘管日本政府全力護盤,但是日股最後仍大跌一○一五.三四,跌幅達一○.五五%,日經指數最慘跌至八二二七.六三,日股崩潰,亞洲股市全面潰散。十五日南韓股市一度重挫八九.一四,跌幅達四.五二%,新加坡一度跌九八.五一,跌幅達三.二五%。香港股市盤中最多一度大跌一○九二.四一,這是金融海嘯以來最兇猛的跌勢。

亞洲股市全面崩潰,十五日台股跳空開低,最險惡的時候,台股大跌四四九.五,跌幅達五.二七%,大多數個股都殺到跌停,尾盤政府進場護盤,最後仍下跌二八五.二四。這兩天台股潰跌,十四日跌破半年線,十五日又摜破年線,十六日台股反彈上漲八九.八,但是十七日台股又在日股領跌衝擊下,台股一開盤就大跌一三四.○八,尾盤日本股市一度從大跌四四九.五六拉到直逼平盤,南韓股市尾盤逆勢收紅,台股在台積電(2330)最後一盤幾乎拉升了一.七元的力挽狂瀾下,最後指數僅下挫四一.八九,加權指數從八一五○.七三拉升到八二八二.六九,未來台股趨勢如何走?

從技術面來看,台股十五日直接摜破年線,一口氣殺到八○七○.五二,上一回合台股跌破年線是去年九月跌到七五七七.一,再往前是五、六月的七○三二.四,這是海嘯以後,台股第三次跌破年線,對多頭來說,半年線及年線仍然向上爬升,代表指數再往下摜壓力道不大,但是季線已下彎,上檔壓力也很大,最有可能是走法是在半年線(八五七四)與年線(八一四九)之間滑動,等待國際情勢進一步明朗化。未來除非是日本核子外洩繼續失控,進而造成全球毀滅性大傷害,否則台股進一步大跌機率應不大。

二是從籌碼面來看,這一周消息面利空太大了,從三月十一日以來,台灣的電視台報導日本地震的密度比日本NHK規模還大,各家電視台幾乎都以二十四小時馬拉松式播報新聞,彷彿台灣是日本的領土一般,讓大家對日本備感親切。但是長篇累牘的地震報導,也容易讓大家信心愈來愈脆弱,台股從農曆年後外資撤退已先跌了一波,紅盤後四個交易日台股先跌了六四六點。之後,政府又祭出奢侈稅,內需的營建、資產、金融全都掛掉。到目前為止,很多營建股跌幅已超過三五%,有的已跌了四成,營建股大跌也成了重創人心的恐慌因素。如今加上日本大地震。

這一波的恐慌情緒升到最高。這一周的前三個交易日,散戶爭相逃竄,十四日台股融資餘額少了三一·九億,十日又減九一·八億,十六日再減二八·一億,三天之內,融資大減一五一·八億,這是從去年以來,融資最有效減肥一次,以十七日的恐慌氣氛來看,融資破三千億應可預料。

目前融資餘額是三○三九億,從今年元月六日最高的三二六三億高點下來,融資餘額已減二二四億,融資餘額減少超過二五○億應是初步目標,雖然台股從九二二○跌到八○七○,下跌一一五○點,跌幅達一二·四七%,融資餘額減幅約六·八六%,仍然不太夠。不過,台股從九二二○的跌勢,成交量只有一天低於一千億,幾乎是每次下跌總是有大量,意味了台股的整理恐怕很漫長,因此,籌碼的沈澱仍有必要。

台股籌碼仍有必要沈澱

以目前日本恐懼氣氛仍強,未來融資大增不易,可能出現逐步減肥的情況,台股也可能在半年線與年線之中形成一次量縮的沈澱,待股市經過利空淬煉,台股才有大起機會。因此,經過一段量縮籌碼沈澱仍有必要。

那麼接下來,台股必須面對幾個大環境的考驗,眼前最關鍵的恐怕是核洩加重的全球能源危機。在日本福島的核電廠發生輻射外洩危機後,德國總理梅克爾立刻宣布重新檢討德國核子發電政策,宣布凡是在一九八○年之前運作的老舊核電廠,六月三十日起停止運作。這種老舊核電廠總共有七座,占德國核電廠總數的二五%。這個政策宣示下來,立刻讓當天QCELLS大漲一六·七%,中國大陸也宣示重新檢討核電政策,無錫尚德、LDK,英利股價都大漲逾九%,台灣的太能與LED也成了盤面上最有熱力的族群。

二○○七年在油價節節上揚聲中,各國紛紛開發新源,了太陽能外,各國加重核電投資,因為核子發電是替代能源中成本較低,應用較廣的。像美國總統歐巴馬去年二月便撥出八三億美元貸款擔保興建核電新廠;中國甚至將發展核電寫進「十二五規畫」裡,擬在未來五年大量興建核電廠。如今核子外洩已打亂了全球核電布局,勢必加劇在全球的搶能源大戰,各國勢必運用各種手段囤積石油,這麼一來,油價上看一五○美元,甚至二○○美元以上,可能性將愈來愈高,油價居高不下,始終是全球經濟的災難。

日本債信將成焦點

這次中東的茉莉花革命迄今仍不見曙光,油價從一○六·九五美元回落到九六·二二美元,恐怕這只是個短期現象。另一方面,各大國可能運用外交或軍事手段搶奪石油資源,更將北非、中東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甚至南美、非洲也會捲進去,勢將加劇全球地緣政治的動盪。日本這次核洩事件可能衝擊全球地緣政治及全球經濟,讓全世界不安的情緒籠罩,也就是說,今年可能是非常動盪的一年。

日本大地震發生後,「日圓先生」原英資在日本接受今周刊訪問有幾個觀點值得參考,一、他不認同魯比尼的觀點,他認為這次大地震造成的損失比不上一九九五年的阪神大地震,但是全球經濟都走到了轉捩點,投資環境的波動一定比過去更大。二是原英資認為,經過金融海嘯後,全球股票市場已經高了,未來只是找賣點。三是通膨對新興國家的壓力仍然存在。四是美元鈔票仍然會滿天飛。

地震發生後,日本政府已祭出二二兆日圓挹注金融體系,日本原本債務負擔已十分沈重,日本政府在地震前,原預計下個會計年度負債將達九九七·七兆日圓(一二·二兆美元),等於是GDP的二○○%,這比起歐豬五國都高,已是全球負債比率最高的國家。反觀美國負債還不到一○兆美元。華爾街日報最近評估地震後日本發債金額必定更加龐大,菅直人首相曾說,日本每年發債不超過四四·三兆日圓,如今為了救災,也不得不改口。未來日本的債信問題勢必成為焦點。

美國風險評估機構EQECAL估計,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損失約一千億美元,將是史上最昂貴的天災。全球第三大經濟體遭到地震、海嘯、核災三大撞擊,勢將加重全球經濟的負擔,日本大地震後,很多原物料明顯回跌。

CRB指數從三六六·七一跌到三三七·四四,棉花從二一九美分一口氣跌到一八五美分,白銀從三六·七七四美元跌到三三·七七美元,金價從一四四四·七美元回跌到一三九一美元,油價從一○六·九五美元跌到九六·二二美元,銅價從一○一九○美元最低跌到九一一八美元。糧食價格,糖已大跌兩成,玉米、小麥、黃豆也都跌了一成多,原物料因需求的減縮也快速降溫,也使今年原本樂觀局面開始出現變化。

全球股市看日股臉色

日本大地震給全世界帶來一大堆問號,但謎團都不易解,眼前還要克服一個變數,全球新的資金流向,那就是日圓的大幅升值。日本擁有美債八八二三億美元,是次於中國的美債持有國,為了救災,日本會不會拋售美債?但日本拋售美債會更令日圓升值,而日本發行的國債九成都在日本本土投資者手上,日本可能加強發債在本國投資。

但是十七日日圓突然上衝到七六·三六兌一美元,不僅打破阪神大地震後創下的七九·七五美元高價,這回日圓再創歷史新高,對已疲憊不堪的日本經濟恐怕更加雪上加霜。

十七日日圓急升,就造成日股大跌的壓力,未來必須觀察日圓走向,日圓續創新高,全球經濟壓力恐怕大增。十六日美國道瓊指數大跌二四二·一二,NASDAQ大跌五○·五一,歐洲也連番重挫,這是市場擔心日本人拋售的壓力,造成股市的多殺多景象。

十七日亞洲股市跌最深的是香港,恆生指數大跌四一六·四五,跌幅達一·八三%,主要原因是香港是亞洲資金最活躍的市場,過去日本人投資香港不少,如今處分資產拋售壓力,讓香港股市探底壓力更加深,這些短期資金流向,影響了市場波動。

眼前日本地震震出了資本市場大問題,已掩蓋了中東茉莉花革命造成的油價高漲的問題,未來這一周,全球股市仍會以日本股市馬首是瞻。記得幾個點,日圓寫下七六·三六的最高天價,日圓創新高,日經指數的新低點八二二七,都是重要轉折點。若日圓續強,日股再跌破八二二七,全球股市仍有探底壓力。

不過以十七日日股收了長下影線來看,台、韓股市抵抗力已逐漸增強,應有盤底整理的機會。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04088&aid=499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