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波以耳(Robort Boyle)
2008/12/14 09:46:36瀏覽1001|回應0|推薦0

近世化學之父---波以耳

(Robort Boyle,1635~1703)

波以耳(Robort Boyle,1635~1703)是一位傑出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在科學發展歷史中,居於先驅者的領導地位,具有影響後世力量。他在十七世紀所做的實驗、所提倡的理論,對現代物理和現代化學的貢獻十分巨大。因此,許多人稱他為「化學之父」。

波以耳於1627年出生在愛爾蘭曼斯特的利斯摩爾堡。

波以耳童年時,他並不顯得特別聰明,說話還有點口吃,但是比起他的兄長們,他卻是最好學的,常常手不釋卷。

由於小波以耳的表現特殊,他的父親很重視他的教育。當他八歲的時候,送他到著名的伊頓男生學校接受教育。在他十一歲時,他的父親請了一位私人教師陪他到歐洲大陸去旅行,並繼續學業。他在歐洲住了六年,大部分時間住在瑞士的日內瓦,後來也到過法國及義大利。就在義大利,他閱讀了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的名著《關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這本書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年後他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就是模仿這本書的格式寫的。也因這本書讓波以耳樹立起將化學確立為科學的地位。波以耳也是伽利略的崇拜者之一,他開始研究伽利略所做的實驗,並激起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下面這個有名的實驗就是他做的:

硬幣和羽毛的實驗

將一支羽毛和一個硬幣同時放手,哪一個會先到達地面?

當然是硬幣。這和空氣阻力有關係。

如果沒有空氣阻力呢?哪一個會先到達地面?

伽利略認為會同時到達。

怎麼證明呢?

十七世紀,波以耳(Robert Boyle)做了一個實驗。他把管子抽真空,去除了空氣阻力的影響,管子裡面放一支羽毛和一個硬幣,實驗結果是同時落下。

後來,英國發生革命,政治發生騷亂,他在1654年搬到牛津。牛津是英國文化中心,充滿自由研究的學術氣息。他對科學的興趣在這裏受到鼓舞。1657年,他建造了一座小實驗室,裏面的研究設備由他自己設計,他還親自動手做實驗。波以耳在這間小實驗室中研究各種科學問題,如燃燒、呼吸、聲音等,在這裏,他完成了科學史上有名的「波以耳定律」。

波以耳終生未婚,專心致力研究科學與宗教。在科學研究方面,他研究生物、物理和化學等自然科學中的問題。例如,他研究動物如何呼吸、血液如何循環,他說明物質怎樣燃燒、沸騰及凝固。他的研究範圍很廣,從氣壓計、晶體到光、聲音等。雖然其中一些以今日科學眼光來看並沒有甚麼重要性,但是它們在科學上卻有重大的意義,就是:羅柏特. 波以耳是首先運用謹嚴科學方法存在的事實,以及對化學元素的正確定義,使他獲得「近世化學之父」的榮譽。

雖然他是一位活躍的人物,可是他卻常常生病,但他對科學的興趣一直到逝世之前始終沒有改變。波以耳從小體弱多病,在一次患病時,由於醫生開錯了藥而差點喪生。經過這次遭遇,他怕醫生甚於怕病,有了病也不願找醫生,並且開始自修醫學,到處尋找藥方、偏方為自己治病。由於當時的醫生都是自己配製藥物,所以研究醫學也必須研製藥物和做實驗,這就使波以耳對化學實驗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實驗室,完全沉浸於實驗之中。1691年12月31日他與世長辭,並安葬在英國著名西敏寺教堂

資料來源:http://memo.cgu.edu.tw/yun-ju/CGUWeb/SciKnow/PhyStory/Boyle.htm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micalgod&aid=247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