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8/01/27 13:48:03瀏覽402|回應0|推薦1 | |
【米克斯老屋劇場】死刑犯的最後一天:小說+劇本導讀 日期:2018年2月10日(六)晚上7點30分~9點 2018年2月11日(日)晚上7點30分~9點 地點:嘉義市民生南路174號(米克斯老屋劇場) 費用:低消150元以上入場(含飲料+點心) 米克斯老屋劇場即將在3/7~4/28期間,舉辦「社會議題融入戲劇創作工作坊」。為了讓每位參與的學員可以從社會議題中取材,並創作出具有個人觀點與特色的紀實戲劇故事,進而達成以戲劇創作關懷社會的目標。我們選擇以《死刑犯的最後一天》做為工作坊討論的出發點。 為了讓更多朋友了解《死刑犯的最後一天》,我們特別舉辦兩個場次的作品導讀,分別從小說與劇本,帶領各位朋友進入作品所呈現的世界與探討的議題。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謝謝! 報名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4mUSFp864WJYU_BCuJhXTwKD4edPn_vDC3PioI6tKGo/edit
關於《死刑犯的最後一天》: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維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在1829年出版了小說《死刑犯的最後一天》Le dernier jour d’un condammé。在小說中的死刑犯,並不是冤獄的受害者。透過雨果的文字,我們傾聽死刑犯最後的心聲,也正視到死刑本身的血腥與暴力本質。做為一個知識份子,雨果捍衛自由與人權,期望當時的法國,可以成為一個重視人道主義的民主國家。雨果透過文學創作、國會演說與連署等各種方式,呼籲法國能夠廢除死刑。而法國也終於在1981年,於密特朗總統任內,正式宣布廢除死刑。 反觀台灣,至今我們對於死刑的廢除與否,仍舊沒有定論。支持廢死與反對廢死的人馬互相對峙的畫面,三不五時出現在社會新聞版面。電影導演陳以文,受到雨果原著小說的啟發,以台灣為背景創作了一個死刑犯的故事,並聚焦在死刑犯本身的感受與最後的心情。死刑的議題相當複雜,一齣戲無法提供一個完整的答案。藉由此次的作品導讀,以及在場朋友的交流討論,也許最後我們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判斷。 流程: 7點30分→觀眾入場,選購法式點心+飲料 7點45分→導讀人引言,介紹《死刑犯的最後一天》小說(2/10)、劇本(2/11) 8點25分→觀眾交流討論 9點→散場 導讀人: 蔡明璇(米克斯Mix Art Center行政總監、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戲劇博士)
附註 : 「社會議題融入戲劇創作工作坊」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ev4Hf48ZUy_lRrkk5EhOkvy8c5s5dvB3Pgn1ZUsUTtw/edit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