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追懷梁秉鈞教授香港 也斯 張鳳
2013/02/02 23:39:26瀏覽1504|回應12|推薦75


左起﹕也斯   李歐梵教授  張鳳

右前﹕池上貞子教授 張鳳 也斯  

             追懷梁秉鈞教授香港  也斯        張鳳

登上美國世界日報部落格首頁
http://blog.worldjournal.com/pages/home
精采圖文和名家部落格

   歲暮天寒﹐驚聞  也斯﹐梁秉鈞教授仙去...欷噓不已﹗  

   結識也斯是因為哈佛對我非常鼓勵的李歐梵教授﹐在1995年就把

他們請來演講開會﹐我也配合協助...

   之後我們又在10年之間﹐接著由於鄭培凯教授王德威教授的召集一同

開會﹐見過多次…

   2005初夏﹐還很榮幸﹐他請我由往台大﹑復旦﹑浙江﹑廣西等大學

演講途中﹐也轉去演講。把我由黃嫣梨教授安排的

香港浸會大學演講居住的吳多泰賓館﹐接到他主持的

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講座和歇息多日﹐其中除

安排我與諸位院長歡宴﹐另外我還穿插前往香港中文

大學參與劉笑敢教授邀請安排的演講﹐在也斯

意大利主持國際參展圓滿完成﹐連夜趕回就馬不停蹄﹐

他這位饕餮客立刻在海鮮美食餐館﹐親自選材-見相片

宴請我和後來幫齊邦媛教授

日譯[巨流河](之一)的池上貞子教授﹐幾日在許旭筠

﹑黃靜的伴同下盡享嶺南的熾熱人情...文風和人品

都溫柔敦厚的他又仗義地安排研究及統籌主任許旭筠

﹐迢迢長路奉陪﹐到赤臘角香港國際機場將我

安然送機返航。

   那年香港之行﹐也萬分感謝城市大學鄭培凯教授

以及同學浸會大學李金強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於興中

教授-現轉任康乃爾大學講座教授

以及浸會大學任職的詩人陳中禧的竭誠款待。



   再是2006年1月~6月也斯到哈佛大學住了5個月

,他通過安排由當時在哈佛跟王德威修博士的蔡建鑫

-現奧斯丁德州大學教授的協助﹐在離費正清中心

不遠﹐1699 Cambridge St Unit 27租了

豪華公寓﹐還得有個888...的發發電話...就是這樣的

二月天過舊曆年時﹐我們夫妻還開車去接他和太太

也是小說家翻譯家的吳煦斌兩位﹐到朋友佟元祥

鍾秀玲伉儷的豪宅﹐去餐敘談話﹐由他主講...。


   在他預備來哈佛時﹐我因為剛出新書九歌公司

《一頭栽進哈佛》還在台北新書發表記者會和台大

﹑師大﹑清大﹑東海等演講﹐回來後雖家運

祚衰﹐連續歷經生命中更深的親人生心健康風險

﹐希望似夢心無依... 但我倆仍然熱忱待他﹐與

王德威連同招呼他三月與上海來的陳丹燕﹐與

日本來的鈴木基子四月和各方名家如聶華苓、

施叔青、李渝、平路,駱以軍、黎紫書、紀大偉

歡聚演講...6月28晨我們把他送飛機場﹐在連

聽他說感激聲中﹐殷殷握別﹗

惜乎...就此﹐未能再見...。

   足以代表香港的著名文學家之一的也斯,原名

梁秉鈞。2013年1月5日離世,享年63歲。


   梁秉鈞教授,生於1949年3月12日,是香港

最重要文化人之一。也斯擁有多重文化身份,包括

詩人、散文家、小說家、文化評論家、比較文學

講座教授、教育家。

  也斯是香港戰後本土出生第一代最重要作家之一,

自1960年代開始創作,多年來作品涉獵詩作、小說、

散文、文化評論,屢獲殊榮。作品多年來榮獲

香港文學雙年獎,包括《布拉格的明信片》(首屆)、《半途:梁秉鈞詩集》

(第四屆)、《後殖民食物與愛情》(第十一屆),2006年獲香港政府頒授紫荊榮譽勳章,2010年獲

香港藝術家年獎,2012年獲香港書展年度作家

,2012年誠品選為香港十大作家之一等。也斯多年來

獲世界多個機構或院校邀請為訪問作家或學人,其中

1989年獲邀為駐柏林作家,見證東西德合併歷史時刻。

   也斯是香港少數具有世界視野文學家,瑞士蘇黎世

大學去年頒授榮譽博士。表示歐洲對他的肯定。

   也斯喜歡旅遊,周遊列國,經常與世界不同學者、

作家交流或朗誦詩歌,他筆下作品與世界不同城市

對話,並先後譯成英、法、德、葡、韓、日等

多國語言。同時,也斯興趣廣泛,他的文學作品具有

越界特色,他讓文學與攝影、現代舞、音樂、時裝、

裝置藝術等不同媒界互相輝映,打破文學框架與界限。

進入也斯越界遊戲的藝術家,包括攝影師李家昇、

朱德華、王禾、梁家泰、高志強、黃楚喬,設計師

兼藝術家又一山人,音樂家龔志成、黃仁逵、梁小衛,

舞蹈家梅卓燕、時裝設計師黃惠霞、凌穎詩等。


   也斯喜歡飲食,經常從日常平凡飲食中看到人生

哲學。他的藝術生命並非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而是

親近民間生活。他是一位教育家,桃李滿門。

他曾任教香港大學英文系及比較文學系,離世前

服務於嶺南大學中文系,卻又經常活躍於民間文化

活動,在報刊雜誌上寫專欄或發表文章。


   也斯是嶺南大學比較文學講座教授,同時是嶺南

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所長,學術研究興趣廣泛,包括

比較文學、香港文化、香港文學研究、現代主義與

現代抒情等。


    也斯2009年不幸患上肺癌(怎麼會呢﹖又不抽煙),

多年來與病魔搏鬥,依然熱愛生命,不忘創作,其間

出版無間。2013年1月5日上午,在仁安醫院平靜的

陽光中,告別人間滋味。他臨別遺願,寄望香港文學

能得到本地以至世界的廣泛關注,香港文學多年來

處於邊緣地位,其實本地有很多優秀作家受到忽略,

希望香港文學地位將來得到平反。

    也斯在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文學評論、

文化研究等各個領域均有成就。曾獲《大拇指》詩獎、

「藝盟」香港作家年獎、2010年香港作家年獎。

著有散文集《神話午餐》、《山水人物》,詩集

《雷聲與蟬鳴》、《游離的詩》、《博物館》、

《衣想》,小說集《島與大陸》、《剪紙》、

《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攝影集《也斯的香港》

等。作品曾翻譯成英、日、德、法等多種語言。

多次赴歐美講學,1998年應德國學術交流協會

獎學金(DAAD)之邀任駐柏林藝術家。


第一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組雙年獎
《布拉格的明信片》


第四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新詩組雙年獎
《半途:梁秉鈞詩選》

第十一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組雙年獎
《後殖民食物與愛情》

也斯主要以中文創作,但其英文文章亦散見於香港的《瞄》等雜誌。

   也特別徵得同為好友的克襄同意﹐引用他的好文章


掠過元朗溼地 ──追懷與也斯一起的漫遊

 
   劉克襄


    香港作家也斯的作品《新果自然來》,可說是香港

七十年代另類的台灣旅遊手冊了,他對台灣的良善

印象源自於此次的植根,也從台灣開始了他日後在

世界各地的旅居。如是良師益友幾稀,他的離去讓

臥病在台中的我,更加頹喪了。

    我和一群香港愛好新詩的同好,約在朗屏地鐵站

碰頭,準備走逛元朗一帶的溼地。帶頭倡議的人是

也斯,但他最晚到。其實也不過慢三四分鐘,卻見

他用小跑步趕過來,滿頭大汗,充滿歉意。跟平常

談吐悠閒、從容斯文的形象有些難以連結,我有些不忍。


    日後,得知他住在銅鑼灣,因醫檢得知患了第三期

肺癌,晚近常深居簡出,我愈加愧疚。當天集合,

他建議順路先走逛元朗舊墟,認識這一兩百多年歷史

的圍村。


     結伴走訪香港舊墟

    論香港最古老的市集,此地一定列名。錦田、

屏山一帶鄉民進行農產品交易都會到此,墟內設有

各行各業店家,酒家、藥鋪、商行和傳統客棧等皆

形色俱備。那時才發生皇后碼頭和景賢里清除事件,

愈來愈多人關注文史古蹟的保存,圍村文化更是重點。


     也斯很擔心舊墟可能因改建、拆遷而逐次消失。

他會安排這趟溼地之旅,主要是想帶我見識附近的

農漁文化,再聆聽一個外來者如何看待元朗的溼地環境。


    緊接著,循一蜿蜒的道路走往山背村。此傳統老村

有一溪渡,可通往南生圍溼地。我們未渡河,繼續沿

小村邊緣,抵達村尾一棵大榕樹旁,周遭盡是遼闊

的廢棄漁溫。有些荒涼的河道旁,還有低矮的鐵皮

或木板拼裝屋,以高腳架立。以前一些社會寫實的

港片,某些郊野窮鄉僻壤的貧民窟風貌,在眼前

栩栩如生出現。


    「小時候元朗到處都是這類景觀,以前還有水稻

田和魚蝦的基圍,很像台灣的沿海。」也斯喃唸著,

慨歎之情浮露臉上。我初到這一陌生小村,面對著

不同於台灣海岸的奇異風貌,其實毫無觀察能力,

也不知他是否熟悉台灣鄉野近況。只能針對一些常見

的植物,跟他分享我的嶺南經驗。


    那時,我對涼茶的組合成分為何興致頗高,因而

見到熟識的藥草猶為振奮。譬如台灣罕見的龍俐葉,

廣東人特別偏好煲湯的車前草,又好比紫花奇麗的

貓鬚草目等。也斯見我對野花野草充滿喜悅,也忘情

地分享他小時的經驗,中午還特別跑去大榮華本店,

點叫那些相關的小食。


     致力地方文史經驗

    一年後,他邀我到執教的嶺南大學駐校。兩岸

不乏重要知名的中壯代作家,為何特別希望我前往

呢?我始終不解。有回赴港,碰頭時特別探詢。

他語重心長地回答,原來嶺南地處新界,學生除了

接受文學的薰陶,他很期待加強地方文史的田野經驗。

希望香港下一代的年輕人,更深刻地認識自己的土地。


    可是,為何不找在地文史工作者?他的思考更教

我欽服了。這類課程以前在嶺南都有當地學者持續

傳授,但現在他們更需要一位外來者,透過

他的專業敘述眼中的香港。當一個外來者對香港風土

充滿嫻熟的熱情時,學生們應該會更加受到刺激。他

期待我能以半個學期的時間,十二堂有關

新界的課,提供不同視野的香港郊野見聞。

    也斯會有如此的新界情感,上回元朗舊墟之行,

我便更加了然。後來我拜讀他膾炙人口的成長小說

〈愛美麗在屯門〉(2002年),文句中早就處處

浮露清楚的在地意識,隨便引用一二便可得知:

    「有人說愛美麗的樣子看來像是在蒙馬特出生,

但據她告訴我們說,實際的情況不是這樣。她出生

在元朗大水渠旁邊,當年住的房間就在現今Β仔涼粉

三樓。她父親喜歡釣魚,白天去釣魚,晚上則在附近橫街

開檔賣魚腩粥,直至凌晨才回家。」

    「愛美麗就像元朗僅餘的少數自然植物,在毫無

規劃的發展與地產商不擇手段的牟利手段底下,於

滿天灰塵之下的貨櫃車殘骸之間粗生粗養。」


    愛美麗來自新界鄉下,長大後到香港都會地區

營苟生活。日後返鄉繼續在茶餐廳工作,卻不見

昔時風土,遂藉想像力重繪孩提的生活地圖,對抗

開發的惡勢力。此一故事發展猶若台灣城鄉發展,

讀來教人不勝唏噓。

    欽慕台灣淳樸風土

    駐校期間,我拜讀了更多也斯的作品,最感驚喜

的是《新果自然來》。

此書雖在2002年才出版,內容卻是1976年夏日的

台灣遊記。這趟旅行伴隨的是西西、吳煦斌。那是他

第一次搭飛機出國旅行。短短二十來天旅程,他們

走訪了許多台灣不知名的小地方和鄉鎮,拜會一些

藝文人士。


    在遊記中,也斯處處綻露對台灣風土文化的欽慕,

更熱愛台灣的淳樸。相對於香港,台灣存在著樸實

虔心的信任,那是香港已經消失。但他也喟嘆,

這些獨特的鄉村文化,似乎因時代變遷,開始步向

城市化的冷漠。


    《新》書可說是香港七十年代另類的台灣旅遊

手冊了,卻也成為一個青年旅遊的借鏡。當年香港

的文藝青年為何到台灣取經,怎樣比較港台生活文化

,對現在更為緊密的港台觀光旅遊和文化交流,具有

相當的啟發。


    當然,更有趣的是也斯個人在此次旅行的成長。

也斯對台灣的良善印象源自於此次的植根,也從

台灣開始了他日後在世界各地的旅居。第一趟

旅行不只美好,還學到如何觀看世界的多樣角度。

自己有此滿滿收穫,他更期望下一代香港年輕人

學習這樣的異地觀點,回看自己的家園。


   他會邀我前往嶺南駐校,相信應該與這一面向

有密切關係。也斯不只是在創作上展現這一異國與

在地交會的視野,教學時也孜孜不倦於類似的

嘗試。如是良師益友幾稀,他的離去讓臥病在

台中的我,更加頹喪了。

(時報)
    ***   ***
多少年就這樣過去﹐原想他日相逢下車揖...﹐

点滴都在心頭﹐不捨﹗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ngphong&aid=7273178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2/12 14:09
看著當代哲人一個個去世, 真覺得時光不饒人,唉!!

ez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追懷
2013/02/09 20:14

文人辭世

不勝唏噓~~



bajo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Please vote before Feb14th
2013/02/09 05:22

This is a website from the White House where you can vote for adding the Chinese Lunar New Year as a national holiday of the United States.


Please vote before Feb14th, there will be a holiday celebrating the Chinese Lunar New Year in January or February every year. The holiday should be at least one day off, vote for your own liberty!

Please spread the news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dreamer gir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痛失文友
2013/02/08 08:47

天不假年這樣有成就的文人63歲就仙逝實在令人嘆息

 


the dreamer girl~~ 最新作品:



義大利- 菲拉拉(Ferrara)


黃彥琳~~半夜訪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流芳
2013/02/07 22:00

也斯除了寫散文小說、寫詩,也寫戲劇、文學評論,玩攝影,真是一位全方位的作家!

也斯留下的作品,可以線上閱讀:

也斯作品全集



石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天嫉英才
2013/02/07 21:06

 

早年曾看過他的書,只能感嘆: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卒年才六十餘,天嫉英才啊!

 


郁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霾害正在北起南侵
2013/02/04 15:36
不抽菸的教授罹患肺癌,另人惋惜!但以後恐怕會更多。

老頑童上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已矣
2013/02/03 21:08
哲人已矣,後輩之秀不知有否?

天路(今日當如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雖不悠長
2013/02/03 16:14

但卻豐富。

大多數的人生,不過是來去匆匆,

梁教授在學界留下不少佳作,在生活上也盡興自在,

在顛峰年紀離世,雖令人惋惜,也不負此生哪!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痛惜
2013/02/03 15:00

唉,怎麼很多優秀的文人都早逝?天妒英才嗎?還是太鞠躬盡瘁?

痛惜!!!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