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傳遞好運 張鳳
2008/01/13 03:27:21瀏覽1251|回應2|推薦16

 

                             傳遞好運                                    張鳳

     回家見到來信之中﹐有一封匿名信﹐心中不覺一顫﹕「又來了一

封連鎖信﹗」
拆開果然不出所料﹐這種類似的信﹐幾年總會收到一封﹐早年是

手寫的﹐逐年進步為打字影印﹐現在己經電腦化。有台北寄的﹐

也有紐約或加州發的﹐不過曾細瞄郵戳﹐有次是來自南澤西﹐

信上打著幸運者﹐收信之後﹐將有好運降臨。
    那封還有「南無觀世音」之抬頭﹐真有點褻瀆神明﹔也莫名

有的網上傳來加一頁文字﹕白天的月亮﹐想與日爭輝﹐文字取自

某某貴人。
    電子版更有以萬里長城的淡灰棕框背景。顯示關於『金錢』

的主題﹕
有了錢$﹐你可以買到房子﹐但買不到一個家﹔
有了錢$﹐你可以買到『時鐘』﹐但買不到『時間』﹔
有了錢$﹐你可以買到一張『床』﹐但買不到充足的『睡眠』﹔
有了錢$﹐你可以買到一本『書』﹐但買不到『知識』﹔
有了錢$﹐你可以買到醫療『服務』﹐但買不到『健康』﹔
有了錢$﹐你可以買到『地位』﹐但買不到『尊重』﹔
有了錢$﹐你可以買到『血液』﹐但買不到『生命』﹔
有了錢$﹐你可以買『性』﹐但買不到『愛』。
     這個來自『荷蘭的諺語』﹐會帶來『幸運』。這個諺語﹐ 已

經環繞世界八次﹐現在是你得到『幸運』的時候。
     這不是一個玩笑﹐你的『幸運』﹐會來自郵件或網路﹐在四

天之內﹐把這個

諺語﹐傳給真正需要『幸運』的人。
     康斯坦於1953年﹐收到這個『訊息』﹐然後叫他的秘書﹐傳

送給二十個人﹐

四天後﹐他中了一億元彩票﹔卡洛斯收到同樣的『訊息』﹐但

沒有傳別人﹐結果他在四天後﹐被辭退工作﹐不久﹐他改變主

意﹐把『訊息』傳給了別人﹐最後變得富有﹔在1967年﹐貝魯

收到這個『訊息』後取笑它﹐數天之後﹐他的兒子病倒了﹐他

立刻把這個『訊息』傳給二十個人﹐九天後﹐他收到好消息﹐

他的兒子痊癒了。
    

這個『訊息』。是由南非的傳教士﹐ANTHONY  DE  CROUD在

四天內﹐將這『訊息』﹐傳遞給別人。
    由你把這個『訊息』傳送給別人﹐開始的四天後﹐你的『幸運』﹐便會降臨﹐這是真的﹐這個訊息會傳播『幸運』﹐『幸運』最

終會降臨在你門前﹐這個『訊息』傳給二十個朋友或親人﹐接下

來的一天﹐你便會收到一個好消息﹐或意外驚喜。我希望這個

『訊息』﹐會流傳於世界各地﹐把這『訊息』傳給二十人『幸運』

便會發生。“云云。
    乖乖真不得了﹐不免推測這位下款署名「有緣人」的心路歷程﹐他是悲天憫人要傳遞好運﹖可憐我是真正需要幸運的人﹖他抬舉

我是二十個幸運之人﹖還是他深感榮寵﹐不願破除自己的好運﹖
     或是對詛咒的驚怖﹐而繼續詛咒別人﹖是用心良苦地迂迴﹐

跑到紐澤西去投信﹖亦或所屬那兒郵局的熟人﹐都可能是他﹖

此人當然擔待不夠﹐自知理虧﹐鬼鬼祟祟的匿起名來﹐一粒老

鼠屎壞了一鍋粥﹐若他不遠千里去那投信﹐豈不牽連了我們
所有住在那附近友人的聲名。

    少年時﹐我這人就很老實﹐也不知道是家風浸潤﹐或是因

一路讀聖賢書, 讀上來的緣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學幾個

同學一收到這種信﹐我立即就置疑批判起來﹐見利思義﹐擇善

固執地馬上想﹕「不義而富且貴, 於我如浮雲﹗」如此是有陷人

於兩難之嫌﹐我若再將此信連鎖的運作下去﹐豈不也為自己打造

一條無盡的罪惡鎖鏈﹐因而自願承當多少年劫難﹐拒絕發信。

    再說我被人視為幸運﹐那是別人無明看走了眼。我看別人如

意﹐可就換個視角﹐我深信人生各種因緣﹐都是互相依恃的﹐

幸福成功的前因﹐應當是多少的心血與奮鬥。隨手拈來﹐說起

作家東方白﹐十年寫了百萬字巨著《浪淘沙》﹐白天為生活工

作﹐晚上苦寫﹐寫得精神衰弱﹐養好再寫﹔歐洲華文作協會長

趙淑俠名著幾十本﹐她卻說過﹕「文藝誤我二十年」。能寫一點

的文友除少數之外﹐那個不是像曹雪芹「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

辛苦不尋常」。多少的責難衝撞﹐豈是淡淡的幸運二字能
解﹖若不是積累求進又不逾矩﹐好運那能憑空降臨﹖

    曾有群朋友向陸惠風先生研習六祖壇經﹐他曾與楊聯陞先生

在哈佛開過禪宗的課﹐經有﹕「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想

想不免對世人的執迷好笑起來﹗好運怎能傳遞﹖「本來自在﹐

何假外求﹖」
                                                                        
                          寫于哈佛大學

引用於 《哈佛緣》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及

           《哈佛哈佛》             (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

~引用請以腳註, 註明書名, 作者, 出版社, 網頁﹐最好經作者同意, 否則版權所有﹐

翻版必究。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ngphong&aid=1533914

 回應文章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樣的‧‧‧
2011/02/19 00:20

說來可笑

泥人可不敢擔待這種幸福信,一是因為朋友不多,十個、二十個朋友哪裡找‧‧‧

設計這遊戲的人好像沒想到有泥人這樣的戆子頭

哈,如果是好康的,我還要好好想想,哪位朋友真需要‧‧‧

如果有詛咒的話,可不要害了別人,還是自己承擔了吧‧‧‧

想多了,最後想到累了‧‧‧最後的結論是──算了吧,害人家也那麼累幹什麼‧‧‧還有從前是寄信的,算算郵票,也是一筆負擔呢‧‧‧哈,就不理他了‧‧‧

泥土回憶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changphong) 於 2011-02-19 13:05 回覆:
感謝回應關懷﹗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謠言止於智者 ~
2008/09/24 23:49

對於這種所謂的幸運轉信件

在下通常是視而不見

亦或直接刪去

坦白說, 這種信件和廣告信的目的又有那些差異?

這些信件利用人性的弱點

而往往得以迅速傳播開來 !

有趣的是:

根據某些報導(但本人尚未查證過)的說法

在網路轉寄的過程中

從原po轉寄出去後~ 大約經過第八層(或第八代)的轉寄後

原發信者可能又會收到相同內容的信

若此事為真

那email世界還真是小阿

秉燭遊 2008.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