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15 17:07:30瀏覽721|回應2|推薦29 | |
不必追 目送一文以家族人生情感為主述,在作者口中困難無比的人生課程,應是大多數人必上,且是百味雜陳的一門功課,文中有一段我視為經典,看完竟然觸動了我塵封已久的思親情懷,那種感受可說是一種共鳴,或也可稱之思緒的撞擊吧!經典的內容如斯寫著;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個人經歷了婚姻,曾為人女、亦為人母,若不是文章意境的撞擊,也沒有察覺目送描寫的人生戲碼,其實在現實的生活中經常上演著,且記憶是隨著年齡的愈發增長卻也更加鮮明,記得民國70年左右,我於國內知名化妝品公司上班,地點在市區,離家車程約需一小時,且必需輪晚班,十點下班乘末班車回到家都已十一時了,只要是雨天,母親通常是冒著大雨送傘至車站接我的,因為深恐這個常常以帶傘為累贅的女兒淋濕身子,天氣若好,自行走路回到離家不遠處,就會看到紅瓦屋前的花圃是透著燈光的,我知道母親一定還沒睡,守在客廳的電視機前等我安全回家,且趕緊地趁我洗澡時,把珍藏於米甕不捨吃的自家水果,如释迦、芒果、柚子...讓我品嘗,深恐我錯過他與父親農耕成果的喜悅,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懊悔當下沒能貼心多讚美幾句,好讓老媽媽帶著笑意入夢去,其實生活中學會感恩,及適時給身邊親友肯定、讚美的習慣是必要的,關愛親友更應要即時,否則往往生命旅程中的許多遺憾,都由事後的懊悔而衍生,最惱人的是,有些狀況根本是永遠無從彌補的,那將會是有生之年的痛,若真如此豈不悲哉?話說第二天上班前,我會上市場買夠幾天的菜放置冰箱,因我知道二老常因勤於農耕加上節儉成性,吃得較為簡單,〈這也是我出門在外對於他倆比較牽掛與不捨的〉,通常與爸媽道別後,我都自己步行至車站乘車,走至轉彎處,都會習慣性的再次轉身回顧,那是我與母親的默契,多年來都是如此,我知道媽媽非得等我的背影消失在路的轉彎處才會進屋,當時少不經事,根本無法深刻體會母親對我這小女兒,出外謀生的各種牽掛,及時常能回家陪伴他們的企盼,〈當時兄姐都已成家在外定居,剩下我這老么尚未出閣〉,由於是老么,享受父母親、兄姐們的疼愛也最多,也由於親身經歷所以深信,父母親無怨無悔對於子女的付出,也許因為子女年少輕狂無法即時體會,但那種親情、身心深遠的影響是一輩子的,甜蜜溫馨的感覺也是隨著年齡越長與時俱增的,如今父母已不健在,我也常常津津樂道與親友分享小時候的點點滴滴......如跟著朋友去野溪游泳被大人拿著棍子追、釣青蛙釣到蛇時的驚恐、爬樹下來時被蓮霧樹幹夾到一條腿,上下不得的窘況、爸爸用他的28號大腳踏車載我去看電影、陪媽媽看山本五十六軍戰片、吉永小百合主演的日語片、床頭不捨吃的五爪蘋果.......這些記憶歷歷如昨,現今自己當了媽媽,外子也曾提醒過我,即便孩子現今尚無法深刻體會我俩對她兄妹的用心,但大人也應依然像艘航空母艦穩穩航行於大海中,做孩子永遠的靠山,而當他們隨著時光流逝也漸趨長大,必須面對人生大大小小的抉擇,也都應適時交給他們各自決定,各自負責,別忘了大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及具有自己的想法,過多的叮嚀他們未必能接受,甚至惹來孩子嫌棄你們太煩,多年與他們相處的經驗使我學會,只要於身後給於適時、適度的分析、協助即可,這種意境用來呼應目送中的─不必追!倒也覺得頗為貼切,相信將來於他們的人生記憶中,也會與此刻的我一樣,只要腦海浮現兒時、年少的情景時,都有著一股暖暖幸福洋溢的驕傲!這種感受絕對會因為父母的不在世間,感觸更為深刻及難忘!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