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也是缺憾
2012/09/15 10:21:48瀏覽120|回應0|推薦0

閱讀的過程,偶爾會碰上遺憾。

有一種遺憾,是來自於手上這本書並非足本!這無疑縮短了美好地閱讀享受,使人意猶未盡。至於一本書被刪減的原因,或許可略分如下:

卷帙多部頭大的書,相對地價格較高,不是誰都負擔得起,亦不是誰都需要全部的內容,若是外文書還要加上翻譯時間的考量。因此「去蕪存菁」是很好的折中方法,既滿足了一部分讀者的要求,又可依後續發展決定是否完整出版。但是,某人的「去蕪存菁」在另一人的眼中難保不會發生「去菁存蕪」或「掛一漏萬」的缺憾,刪減的方式若處理不當,容易令讀者在閱讀的過程,倍感前後行文語氣的突兀與生硬。

理想來說,出版社將足本與節本的選擇權留給讀者,豈不更好!

一本書被刪節的原因,自然不僅如此。當書的內容與出版之際的時空環境人事物有所「違礙」,出版社針對內容、文句進行技術性處理是可能發生的。而「違礙」的對象有時是當權者,有時是社會文化風俗民情法律,有時是牽涉到尚存之人的隱私(通常是回憶錄或私密日記、手稿)等。前二點會依所出版的地區,進行刪或不刪的選擇,第三點的刪節依據考量主要是時間(例如所牽涉到的當事人是否離世,或依作者的意願在幾年內不得完整出版)而非空間。

另外,有些例子顯示書在初版之際是完整的,等到再版、三版後,基於外在環境變化的考量,對部分字句進行了「處理」。例如錢鍾書先生在抗戰時期出版的散文,待到一九四九年以後的再版,已經有所刪減了!這是為何書籍的初版本有其價植的原因之一。

說來說去,以上皆源自於我最近讀到了節本,故來「精簡」地感嘆一下!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151151&aid=6856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