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二八彎古道行
2010/04/05 21:38:04瀏覽1729|回應0|推薦0

世界上有不少資訊流通,很多是輾轉相傳複製貼上,直到我們親身體驗,纔能了解何者已經不敵時間的考驗,失去效力。

二水鄉的「二八彎古道」,是一個例子。對於這條古道,原先我當是一條登山步道。實際踏訪,發現這的確是登山步道,不過並非是自己所想像的樣子。

「二八彎古道」已有百年之久,共有二十八個彎,因此地方俗稱其為「二八彎仔」。後來因年久失修,加上風災所毀,古道掩沒於蔓草間,二水鄉公所為振興地方觀光,遂規劃開闢,並施設導覽指示牌、休憩點等,將古道規劃成環山步道景點區。古道共分成惠民村柳仔坑與大園村大丘園兩個入口,惠明段長約415公尺,大丘園段長約845公尺,兩處路段於稜頂交會,從交會處可再上登通往名間鄉的埔中;二水鄉公所只整建至稜頂交會處,而古道原有的連接南投縣名間鄉埔中路段,則是由登山志工探尋復原完成。

每次騎單車總會經過「二八彎古道」的標示牌。看了那麼多年,多半是心裡想想,始終沒動身前往。這次不知是發了啥瘋,說走就走,「反正不就是登山步道......吧!」我想。

順著山腳路至接近員集路的交界點,有一處指標,是「二八彎古道」惠民村柳仔坑的入口。依著指示左轉直上,沿途小路曲折,二旁果園夾布,過了一小橋,散滿卵石的乾河床拓開了視野。

山坡地區的產業道路,偶可見農家養的狗,牠們對陌生人的警戒與領域性極強──而人狗路窄,總免不了你後我前,鶼鲽情深式地不離不棄。離惠明段的解說牌不遠處,發現農人養的火雞、豬與迷你馬,正漫游果園,讓人產生是否眼花之惑。

解說牌處,亦是入口起點,在此停好車,徒步上行。

走了幾階木梯,映入眼前的只餘大小不等的卵石,路徑似有若無。這樣的景象開始讓人懷疑,自己是否真走對地方?說這是登山步道,不如比擬成溯行在乾涸的河床,或是暴雨衝開的土石流道,還來得貼切。

帶著既來則安的想法,繼續「溯石」而上。二旁縱闊不等,愈前行,在植被繁密的夾壁之下愈顯仄深。空氣幽暗溼潮,落葉敗枝橫陳,每踩足一步之前,總先以雨傘探行──要是這裡有蛇出沒,一點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自己抱著「不期而遇」的想法走完全程。或許是季節的關係,僅略聞斷續地鳥叫蟲鳴,更常聽見的是草葉林間的窸窣聲。

來至一處匯流口,這下好了,該走哪邊?右側的管線綁了登山隊的帶子,於是權且選走左側較寬的河床。從左側沿著管線上行,二岸卵石夾壁愈發聳立逼迫,不少地方得彎腰低身,好避開倒落的殘枝腐幹。最後來到一處近乎垂直的陡峭卵石壁前,看來農民接的水管源頭來自於此,管子到此為止,而這裡已無路可行。

碰壁後,旋折返至匯流口。這時纔發現,原先認為的一根木樁,竟是被姑婆芋、藤蔓纏繞的路標!只因沒把環境看清楚,致多走這遭。

走在荒山野谷,人的五感逐漸敏銳;畢竟這不比文明的住居,稍不小心,就有可能出什麼差錯!雖然算不上提心吊膽,倒也謹慎而行。

踩著高低不平的卵石慢走,終來至一座木製階梯。

梯旁二側的山棕、金狗毛蕨、荊竹橫臥上空,階梯則積了一層濕潤的腐葉,看得出這已久無人跡。順著階梯,身子仍得避開一路上始終不止的倒木落竹,迂迴上山,不久即至稜頂交會處的指標,標高約三百八十公尺(交會處的路標,寫的是惠「明」段;「民」、「明」何者孰是?)。這裡有通往埔中的路段,豎起「土石鬆落,小心落石,禁止進入」的警示牌。順著稜線下行不久,再分二路:一路是往大丘園,一路是至瞭望台。

前往瞭望台的路徑,草萊枯枝掩布,自己一邊以雨傘開路,一邊注意不被芒鋒利枝鉤刺,身著長褲外套,仍可透過衣物感到銳利的刺癢。到了台址處,天候不佳,景色無甚可觀;這裡徒剩一椅,餘地皆被草藤圈滿,觀者難以活動。

鑑於時間偏晚,當下放棄往大丘園的路段,折返直登埔中。因為是稜線,路段極窄,一路得跨著蔓草橫生、枝幹傾倚的山徑前行。隨著山頂的逼近,地勢逐漸陡立,路旁的樹木已扎繞上粗繩,這裡開始得手捉腳蹬地併用、抓纏繩索,可謂名實相副地「爬」山。

這裡的坡度預估有六、七十度。

接近山頂,因為一條繩索上走滿螞蟻,導致自己抓握的同時,被咬了幾口(微微地刺痛感)!外套還爬了不少螞蟻。最後攻頂成功,來到埔中的農地與軍營基地台的交界處;此地的景致、視野,形勢不佳,遠眺無足觀。

最後在漸暗的天色中下山。攀爬攻頂,還算簡單,順著同樣的山勢坡度回返,纔是困難!回途發現,有幾處下行路段,只要稍失神踩滑,沒抓牢繩索,當場就能享受山頂直達山腳的自由落體!由此深深體會,何以禁止人通行。

一路走下來,身上沾染滿是泥沙;路旁叢生草萊,芒刺極銳,被割傷刺痛數處;地面濕滑,卵石起伏不平,腳步踩滑數次;小徑枝幹倒臥橫陳,跨越粗幹時稍不抱好,腳步一滑,小腿側肚霎時撞上,真不是一個「爽」字了得!但是,全身的感官卻因此活絡。走到後來,身上的野性似在血液中熱開,只有不停地想克服艱險阻礙的意志,哪怕眼前幾近無路可尋。

身染泥沙、體割數處、顛仆多次,投身於密林深草,似乎算不得什麼了。埔中一段令人想起當時與友人爬石碇皇帝殿的情形,只是埔中的艱險更過之;而這一切,終究都成了一個回憶。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151151&aid=39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