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唱遊
2009/09/03 11:16:47瀏覽287|回應0|推薦0

聽歌的方式有很多種。

一首歌,每個人所聽到的,不一定相同。

自己沒有專業的品評方式,也不想替自己的感想加入專有名詞;因為自己如何確定這些詞的真正意涵?沒有非聽什麼商業、非商業性質的歌,沒有特別支持的歌手,沒有注重喜好的類型,只是一個觸發而已。好比商業片與藝術片,並沒有誰比較好的問題,只有好不好看的差別;有好看的藝術片也有難看的商業片,實在沒得準!

「喜歡聽這首歌,是當下心情的反映嗎?」

「未必。」

喜歡聽,可以是來自歌曲本身,來自歌詞內容,來自歌手魅力,來自當下情境,甚至只因為 mv 而喜歡,也都可以是,或者皆非──說到底,只是聽。

有時自己會去聽歌曲的節奏,或是樂器聲;特別是由不易發覺的聲音所拼出的微妙旋律。有時則聽聽歌手流露的情緒變化。更多時候總配合歌詞去尋思一番,這是另一種發掘的樂趣,雖然有穿鑿附會的嫌疑。

聽歌時,除了歌手外,對於作詞、作曲者也會注意,尤其是作詞者。這可能與自己對文字的「過敏」有關?

喜歡聽的歌,許多都是王菲唱的。因此總會被問到:「你喜歡聽王菲的歌嗎?」

我總認為正確的說法是:「與其說我喜歡聽王菲唱的歌,不如說我喜歡聽的歌很多都是王菲唱的。」分得出其中的差別嗎?

王菲的〈麻醉〉裡,有幾句歌詞是這麼寫的:「傷悲,何來傷悲!我纔不會!我怎麼會?」由「我纔不會」轉折到「我『怎麼』會」的感嘆疑問,再配合上後面的歌詞,就知道「怎麼」是一種微妙的用法。

另外〈你快樂所以我快樂〉中:「玫瑰都開了,我還想怎麼呢!求之不得,求不得,天造地設一樣地難得。」這裡可說是整首歌的點睛之處,也是貫穿這首歌的主旨。這些微妙與點睛之處,是要放在整首歌之中來聆聽,纔能顯示出興味的。 

每個人對歌詞中的感觸之點想必不同吧!是否這也反應出自己的處境呢?這裡的,就不會再是穿鑿──只有對自己來說。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151151&aid=328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