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九月十五日
2009/08/29 20:44:21瀏覽230|回應0|推薦0

陰,有涼意。

一整天是能見度不佳的天氣,茫茫一片,現在也算是秋天了吧!

這二天都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來台北求學也有一段時間,去過的地方始終是那幾處,「要是畢業了,以後還能有機會去台北走走嗎?」出遊的關鍵,似乎在於心態的調整。

不知怎地,盥洗後,突然想起了一些書名,於是就動手把先前假期中覺得不錯的書,寫成了一張書單。原先是零星地憶起書名,卻提不起筆來記,旋之又忘,或許不記下書名,多少能克制點買書的念頭,但不記下來,就有可能真的忘了。

書單一寫,就顯得難以收拾。

寫完書單,繼續看起《空海》。看到某處,作者在書中引用了空海《辯顯密二教論》裡的一段話:「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皆有本覺,無捨離時。何故眾生先有成佛、後有成佛、今有成佛,亦有勤行、亦有不行,亦有聰明、亦有暗鈍無量差別?同有一覺,(何不)皆悉一時發心到無上道?本覺佛性強劣別故如是差別,無明煩惱厚薄別故如是差別。」

這段文章裡,空海認為「眾生的本覺佛性有強弱不同,而眾生無明煩惱也有強弱不同。所以纔會有成佛先後的不同。」若單就《辯顯密二教論》裡的這段話來看,空海的說法似乎有些不妥之處。

本覺是指本有之覺性,是先天本有,乃本來清淨,恆常清靜之覺體。由此觀之,本覺是究竟無二,不增不減。所以眾生之本覺佛性,與諸佛皆無二無別,只不過眾生之本覺佛性為無明煩惱所覆。雖然眾生之本覺佛性為無明煩惱所覆,卻不因此而有所減損。

因此只能說無明煩惱有強弱不同,故成佛有先後之不同。但不能連帶地認為本覺佛性也有強弱的不同;因為這麼一來,此本覺佛性即非究竟無二。故空海大師在這裡的說法,顯得有些失察。除非空海大師的本意是指無明煩惱的強弱,影響了本覺佛性彰顯的程度,進而把這彰顯的程度以強弱稱之,究竟上仍無二無別,但相對上則可以有所區分。因此,這裡的強弱無關究竟,只是相對地方便權衡之稱。

是這樣嗎?

《空海》這一本書,自己多半是在渾渾噩噩中打著盹看,或許得再看下去,纔會更清楚吧!當然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錯誤,或是還沒看懂。不過,產生疑惑是一回事,進一步提出問題,試著說明、釐清,又是另一回事。因為這往往會扯出更多的問題,讓人出乎意料地更加深入。就像原先只是想拿一顆粽子,怎知卻提起了一串──可能還是一大串!

這證明自己不懂的地方很多。心裡所想的一旦付諸文字,就需要更精確地處理、排列。否則想法與文字,往往會混成一團,打起迷糊仗來。

以上,都是知解,與解脫無關。

下午五點多,出門運動。晚餐回到宿舍解決。

自己對於行事的安排,常顯得死板僵硬。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最好先考慮當下的狀況,這方面,自己的彈性不足,導致事倍功半。

今天的閱讀多半在打盹中度過,這就是最好的例子──這是否間接說明今天適合睡覺?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151151&aid=3269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