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01 18:12:06瀏覽1269|回應0|推薦26 | |
隱地(1937-)在文學場域擁有許多不同的身分,先是寫小說寫散文也寫文學評論,後來坐上編輯台,接著創辦經營堅守文學路線的爾雅出版社,陪伴許許多多文藝青年度過苦澀的成長歲月,更令人意外的是,年過半百才開始寫詩,而且成績斐然,驚豔文壇。 近年來,寫專欄之外,所寫自傳性文章同樣頗受矚目,其採今昔對應方式編輯而成的《回頭》(臺北:爾雅,2009年1月初版)即是,除了記載與當代作家彼此之間的交往,猶如臺灣文壇回憶錄,亦為隱地另類的文學自傳,相當引人入勝。 當然,《回頭》跟隱地長期以來的散文創作一樣,暢談文學、藝術與人生,蘊含智慧的言語,最是深獲我心,讀之再三。 〈出版是安靜的事業〉謂,寫書讀書,都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唯有安靜,人才能沉思默想。身為資深出版人,隱地語重心長地說:「正因為我們都是凡夫俗子,更需要文學、藝術和音樂的陶冶,讓我們沾滿塵埃的一顆心淨洗一番;出版事業,為的就是填補我們內心的空虛,精神食糧讓我們脫胎換骨。」跟作家季季對談「我們的六○年代」時,呼籲年輕人:「測驗一個社會優雅不優雅,只要看文學、藝術、音樂是否在社會上受到重視,變成我們生活裡很重要的一環。」並有感而發:「我們現在的社會,活動辦得太多,作家多少應保持一些獨處時間。作家不是演藝人員;讀作家應該是讀他的心,心在哪裡?心在作家寫的書裡。」 儘管時下閱讀風氣不佳,隱地偶爾氣餒,然絕不屈服,他說:「文學真的可以療傷。我自己遇到困境,就以閱讀與寫作來忘記自己的苦悶……」又說:「文學要人慢慢思索,人生最有趣就是『慢』。慢下來、一切慢下來,才能什麼都看到,看到別人,也體會別人的想法。」隱地就這樣繼續寫書、編書、出書,於爾雅創立三十年表示,將堅守崗位,繼續做一個文學的老園丁,發布以下宣言:「未來的世界何去何從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為小眾守住一塊最後的小天小地──只要一點點光,總有一天,會有一個智慧的人出現,繼續帶領我們走向另一扇文學之門。光輝的文學年代一定還會回來,或者說,每一個守住文學之門的愛書人,迎向的正是一個心靈自在的處所啊!」真是壯哉斯言! 〈就是不可沒有人生嗜好〉裡,臨老而依然以青春少年自許的隱地說:「一個完全沒有嗜好的人,自己感覺活得好累,在別人眼裡也覺無趣。人只活一次,要活得不虛此行,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嗜好。」不錯!我們非但要有嗜好,嗜好亦應力求多元,要有動有靜,像隱地一般,放慢生活的腳步,多接觸文學與藝術,這樣的人生不是更有趣更有意義也更有價值嗎? |
|
( 創作|文學賞析 ) |